?

不同動脈置管監測血壓在ICU患者中的應用

2020-07-06 00:11吳夢珊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橈動脈并發癥

吳夢珊

【摘要】

目的:對ICU患者不同動脈置管監測血壓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94例ICU患者,根據置管動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n=47,足背動脈)與對照組(n=47,橈動脈),對比兩組相關指標。結果:一次穿刺成功率對比,觀察組(85.11%)高于對照組(61.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置管后并發癥方面,兩組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經足背動脈置管對患者血壓進行監測,一次穿刺成功率較高,且并發癥較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足背動脈;橈動脈;血壓監測;ICU;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44-02

在ICU患者病情監測中,血壓監測是重要監測指標之一,只有對患者血壓持續動態的進行監測,才能對患者病情更準確進行判斷,為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動脈置管血壓監測方法時血流動力學監測的主要方法,目前主要通過足背動脈、橈動脈等部位進行置管[1]。對于危重癥患者而言,再起生命體征監測中,患者容易出現血壓過高、過低、煩躁、脈搏弱等情況,人工袖帶血壓監測及無創血壓監測方法應用中,對患者血壓無法做到持續進行動態監測,尤其對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難以監測,而有創血壓監測方法則能對患者動脈壓變化情況做到動態、準備、及時的監測,為醫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對患者疾病判斷提供了依據,已經是ICU重癥患者血壓監測的主要手段。本次對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94例ICU患者進行研究,對不同動脈置管監測血壓的效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94例ICU患者,根據置管動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22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72歲,平均(52.9±3.7)歲,疾病類型:21例腦梗死、15例腦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4例心肌梗死;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23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73歲,平均(53.2±3.5)歲,疾病類型:22例腦梗死、14例腦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5例心肌梗死。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觀察組選擇足背動脈穿刺,在穿刺點周圍10cm范圍皮膚內用碘伏消毒,患者保持臥位,腳掌下壓,穿刺側腿伸直,緊繃足背,以第一、二足趾間為起點,向腳背直線方向最高峰為主作為穿刺點,對足背動脈用中指觸摸確定最強處后,右手持穿刺針向心方向以15~20度進針,回血后將針芯略微拔出,然后將套管緩慢置入血管,再將針芯完全撤出,對動脈點上方用手輕輕按壓,貼消毒敷料貼后,對換能器、連接三通進行固定。對照組選擇橈動脈穿刺,消毒方法同觀察組,將穿刺側手臂向外旋轉20度,盡量墊高手腕,保持腕關節伸展,在距橈骨莖內側1cm動脈搏動較強處作為穿刺點,穿刺時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觸及橈動脈,沿動脈走向以30~40度角度進針,回血后少許退出針芯,將套管緩慢送入血管,最后撤出針芯,對動脈點上方輕微按壓,貼消毒敷料貼后,對換能器及連接三通進行固定。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進行對比;對兩組置管曲折堵塞、置管脫出及血腫等并發癥情況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對比

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觀察組為85.11%,高于對照組的61.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2.2 兩組并發癥情況對比?

在置管曲折堵塞、置管脫出及血腫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方面對比,兩組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血壓是生命體征監測中重要指標之一,對于ICU重癥患者而言,對血壓進行監測,是糾正患者休克的關鍵。雖然無創血壓監測具有安全、無痛及操作簡單的特點,但監測過程中受影響因素比較到,血壓值連續性較差[2]。因此,在ICU患者血壓監測中,經足背動脈、橈動脈等外周動脈有創血壓監測方法應用較多,是一種通過換能器使電生理信號轉為電訊號,并在監護儀屏幕上以圖像形式呈現,實現對患者動脈血壓的監測[3]。其優勢在于對患者血壓變化能夠持續動脈進行監測,不受袖帶寬度、松緊度及加壓鞥因素的影響,同時根據動脈波形,對患者心肌能力也能進行分析。同時,經動脈置管在動脈血標本采集中也是理想途徑,可減少反復穿刺帶給患者的痛苦,不僅提高了醫生對患者病情分析與判斷的準確性與及時性,還使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降低。通過對經足背動脈與橈動脈置換效果進行對比,顯示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經足背動脈置管成功率較高,對患者造成的痛苦較小,原因在于足背動脈位置淺表,搏動容易觸及,動脈管壁厚、活動度小,因此更容易穿刺。在并發癥方面,兩組置管曲折堵塞、置管脫出及血腫等并發癥發生率均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經足背動脈及橈動脈置管的安全性均較高,不易出現相關并發癥,屬于理想的動脈置管監測血壓方法。

綜上所述,對ICU患者血壓監測中,經足背動脈置管監測方法的應用,有效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娟.橈動脈與脛后動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對危重新生兒的應用效果分析[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02(01):105.

[2] 沈詠芳,王琦.ICU應用橈動脈置管進行有創血壓監測的護理[J].系統醫學,2018,3(21):166-168.

猜你喜歡
橈動脈并發癥
經橈動脈介入治療外周血管有哪些并發癥該怎么處理
80歲以上高齡冠心病患者行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的可行性觀察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不同橈動脈穿刺方法在血氣分析患者的應用
經橈動脈行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穿刺點滲血的護理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