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優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和住院時間的影響

2020-07-06 00:17李榮榮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搶救效果住院時間護理質量

李榮榮

【摘要】

目的:探究優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和住院時間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據入院時間平均分為47例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47例優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情況和住院時間。結果:經護理措施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搶救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優化護理可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輕醫療負擔,可推廣實施。

【關鍵詞】優化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住院時間;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237-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人體冠狀動脈閉塞引起的心肌壞死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1]。據臨床調查顯示,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焦慮、抑郁等癥狀,而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降低心率失常的發生率,為研究護理模式對患者身體恢復的意義,筆者特將優化護理模式應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現有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將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我院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齡37~70歲,平均年齡(53.60±2.33);文化程度包括小學及以下5例,中學30例,大學及以上12例。觀察組患者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齡35~69歲,平均年齡(55.04±3.02);文化程度包括小學及以下4例,中學28例,大學及以上15例。此次研究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家屬均仔細閱讀并自愿簽署知情協議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健全且組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辦法,觀察組患者給予優化護理模式,具體措施為:①院前優化護理。急救科護理人員需時刻準備好搶救藥物和設備,一旦接收到求救信號需立即出院搶救,在趕往搶救地點的途中,護理人員需準確了解患者的疾病情況和反應,并做好相應準備[2]。②運轉過程優化護理。在轉運患者途中,護理人員需保持患者平衡,動作要盡量小心,在救護車上為患者實施吸氧治療、插管干預以及心電圖監測等,為患者入院搶救做好準備工作。③接診優化干預?;颊呷朐?0分鐘內需進入搶救室,此過程需要為患者進行持續吸氧干預,迅速完成常規檢查,建立靜脈通道,明確患者病情。④優化環境護理?;颊咿D入病房后,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衛生的住院環境,控制好病房內溫度、濕度以及光線,減少家屬探視時間和次數,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條件[3]。⑤優化心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會有恐懼、不安、焦躁的情況,待患者意識清醒后,護理人員需與其加強溝通,做好患者及家屬的疾病健康教育工作,告知病情發展情況、病因、治療措施和護理方法等,告知患者負面情緒對身體恢復的影響,努力消除患者和家屬的不安,提高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臨床搶救情況分析。②兩組患者臥床和住院時間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筆者將SSPS 19.0作為統計學專用軟件,P<0.05表示組間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均數±標準差(x±s)、百分比(%)表示,以t和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搶救情況

優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搶救情況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兩組患者數據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正逐漸上升,患者發病后會出現乏力、心悸、胸悶、室顫、休克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猝死。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逐漸提高,但因該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復發率,故需配合科學、規范的護理措施。優化護理模式是目前醫學領域中一種新興的護理措施,該護理模式能夠根據科室實際情況,結合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制定出一套適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優質護理方案,并將其應用到臨床工作中,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改善預后發展。

毛楠等[4]學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邔嵤﹥炠|護理的研究中發現,實施優質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本文筆者發現,觀察組患者搶救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臥床和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此次研究結果與毛楠等學者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說明,優化護理措施能夠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提高搶救成功率,縮短住院和臥床時間,緩解心理壓力,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閻雪.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咧械膽肹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6, 8(80): 995-996.

[2] 祝長芝, 郭美榮, 劉娜, 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后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8): 107-108.

[3] 李艷云.優質護理減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分析[J]. 中國醫藥導刊, 2015, 17(9): 964-965.

[4] 毛楠.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失?;颊咚哔|量與住院時間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1): 42-43.

猜你喜歡
搶救效果住院時間護理質量
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全程優化護理的效果觀察
優質護理模式在腦積水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全程優質護理對食管癌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前列腺增生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意義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證護理效果研究
急診冠脈介入術前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手術效果的影響
瓣膜置換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大葉性肺炎39例治療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