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瓣膜置換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2016-07-26 19:09劉治元歐斌張劍彬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6期
關鍵詞:住院時間危險因素治療效果

劉治元 歐斌 張劍彬

【摘要】 目的 觀察瓣膜置換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51例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疾病患者, 隨機分成研究組(26例)和對照組(25例), 兩組患者均實施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 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同期心臟瓣膜置換術,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治療相關時間。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 術后住院時間和住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為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疾病患者實施瓣膜置換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具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并且能夠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應在臨床中不斷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 心臟瓣膜置換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危險因素;住院時間;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29

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疾病患者通常實施心臟瓣膜手術以及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 手術時間長、手術操作十分復雜, 并且術前心臟功能比較差, 因此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具有很高的危險性[1]。有研究資料表明[2], 瓣膜置換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為了證實這一結論, 本研究選取51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住院時間, 現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1例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疾病患者, 其中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32例, 合并主動脈關閉不全患者19例。對患者心功能進行分級, 其中, Ⅰ級12例, Ⅱ級19例, Ⅲ級13例, Ⅳ級7例。

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25例)和研究組(26例)。對照組中男13例, 女12例, 年齡45~72歲, 平均年齡(49.1±7.8)歲;研究組中男15例, 女11例, 年齡46~73歲, 平均年齡為(49.2±

8.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結合心電圖、胸片、彩超和冠脈造影檢查, 上述病例均診斷明確, 予行瓣膜置換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兩組患者均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為患者實施氣管內插管, 并且靜脈給予復合芬太尼進行麻醉, 切口為標準胸骨正中。取大隱靜脈作靜脈橋, 左乳內動脈作動脈橋, 在對大隱靜脈進行切取的同時, 為患者建立體外循環。轉機降溫, 對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實際情況進行探查, 決定手術順序和搭橋部位, 阻斷升主動脈和下腔靜脈、上腔靜脈, 自升主動脈的根部灌注冷氧合血高鉀停跳液, 將心包腔部位置冰, 進行局部降溫在心臟停跳下, 進行大隱靜脈和冠狀動脈遠端搭橋吻合。研究組患者行同期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研究組患者建立體外循環以后, 將冠狀動脈顯露出來, 冠狀動脈與大隱靜脈吻合, 大隱靜脈升主動脈吻合, 實施經脈橋遠端吻合, 而后實施瓣膜置換, 完成乳內動脈和病變冠脈遠端, 開放升主動脈, 等患者心臟復跳以后, 運用側壁鉗鉗夾升主動脈壁, 完成靜脈橋近端吻合。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消失, 并且患者心功能是Ⅰ級, 無術后并發癥, 為顯效;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緩解和減輕, 患者心功能是Ⅱ級, 并且術后發生并發癥, 為有效;若患者癥狀和體征沒有變化, 甚至加重, 患者心功能是Ⅲ~Ⅳ級, 并且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 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此外, 對兩組患者住ICU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3%, 優于對照組的56.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住ICU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和住ICU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 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數量呈現增多的趨勢。在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需要為患者實施瓣膜置換合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3], 但是, 同期進行冠狀動脈和心臟瓣膜病的治療, 會增加手術的難度和風險, 延長患者的心肌缺血時間和手術時間, 導致患者手術死亡率不斷增高。陳磊等[4]研究表明, 該類手術患者的早期死亡率為7%~24%。想要避免患者手術死亡, 需要充分重視術中對患者心肌進行保護, 合理、正確為患者運用血管擴張藥物, 盡量減少體外循環時間和主動脈阻斷時間, 從本質上杜絕患者發生手術死亡的情況。

本研究結果表明,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3%, 高于對照組的56.0%(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和住ICU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為冠心病合并心臟瓣膜病患者應用瓣膜置換并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臨床治療效果十分顯著, 能夠將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縮短, 不僅為患者節省了治療費用, 更可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劉季春, 喻本桐, 吳起才, 等.中老年患者瓣膜替換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臨床研究.重慶醫學, 2014(1):94-96.

[2] 李振華, 張丹妮.瓣膜置換同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體外循環管理.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3, 11(1):31-33.

[3] 凡兵, 王志維.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同期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59例臨床分析.臨床外科雜志, 2014, 22(7):498-500.

[4] 陳磊, 王霄霖, 沈振亞, 等.同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及心臟瓣膜手術99例分析.浙江臨床醫學, 2014(4):507-509.

[收稿日期:2016-01-27]

猜你喜歡
住院時間危險因素治療效果
優質護理模式在腦積水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全程優質護理對食管癌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腹腔鏡與胃鏡結合用于胃間質瘤手術治療臨床研究
大葉性肺炎39例治療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