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利用信息技術

2020-07-07 09:31韋春海
學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關鍵詞:創設課文情境

韋春海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整個社會生活越來越“信息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提高,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學生的閱讀對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圖片,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大量的動畫等視頻資料。

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語文教學,促進改革進程,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來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多種局限。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國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對學習產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體的引入,就像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魔術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借助聲、光、影、像,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這較之教師的抽象講解、有限的板書更容易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一)積極導入、激發求知的催化劑

一堂課巧妙的開頭設計,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在這個環節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導入新課時,適時利用多媒體手段是語文老師首要考慮的。

(二)創設氛圍、渲染情感的添加劑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一種讓我們教師十分尷尬的場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師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學生大多十分冷漠,無動于衷,對情感的體驗出現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而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能幫助我們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往往會產生“未有曲調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有聲有色,激情朗讀的強化劑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課文無聲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發朗讀愿望。像《桂林山水》這樣充滿色彩美的課文,在文字的顯示條件下,課文美感的展現絕對受到約束。但是,多媒體的介入,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改善: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的桂林山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在陽光的照耀下,倒印水中,如詩如畫。畫面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氐秸n文中,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他們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讀”的強烈欲望。此時,可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懷著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進入朗讀課文的教學環節。由于學生已經成功進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被桂林山水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激情隨之而生。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突破語文教學的難點

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一堂課中的教學難點,往往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困惑。究其原因,或是知識過于抽象,或是知識過于復雜,或是知識過于陌生。要解決這一難點,由教師單槍匹馬、一味講解,往往適得其反,這時,教師可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直觀、形象、準確地展示知識,幫助學生排除思維障礙,達到對新知識的深刻理解,進而突出重點,擊破難點,促進知識內化,實現能力提高的教學目標。

由此可見,電教媒體把遠的拉近了,把虛的變實了,把難的變易了,把復雜艱巨的認識活動變得簡易且輕松愉快,從而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表達方面的困難,降低難度,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重新的確認。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里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所以,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完全可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信息技術的介入,改變了學生以往被動地聽講、機械地記憶為主的學習方式,從而轉變為個性化的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充分表現的學習方式。

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師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讓學生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師,我們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盡快轉變自身的教師角色才能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

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式”教學方法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示范、演示,學生相應地吸收、記憶、存儲,課堂上圈劃重點,課后反復抄寫、背誦。事實證明,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總之,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創造教學的愉悅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開拓學生思路,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

猜你喜歡
創設課文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創設未來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端午節的來歷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背課文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