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院制社區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與創新

2020-07-08 09:44馮晨音
大學教育 2020年7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馮晨音

[摘要]社區建設作為高校書院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致力于打造大學生社會生活共同體,優渥的環境條件為思想政治教育浸潤大學生思想提供諸多契機。但當前書院制社區仍然存在教育目標界定不清、環境氛圍營造不夠、管理抓手運用不明、工作隊伍構建欠缺等困境。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進頭腦,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書院制社區還應在教育、環境、管理、隊伍四方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書院制社區;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0)07-0132-04

高校生活社區不同于一般概念意義上的社區,特指學生住宿并實施管理的組織單位或組織形式。近年來,高校書院制改革風生水起,書院制社區是高校社區建設中的一項創新探索。書院制社區一般是以相對集中的幾棟宿舍樓房為公寓單元,是集學生生活休息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于一體的組織形式。因此,書院制社區有著其獨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特點。社區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以社區為載體,以學工教師為主導,以物業員工為輔助,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文化精神為核心,反映出學校特定風貌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在書院制社區中,社區建設者與教育者以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大學生日常生活為途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最終實現目標,開展全體大學生參與、認同并踐行的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全環境育人的理想目標。在書院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書院社區的構建為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提供了現實條件與可能。

一、書院制社區現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機與可能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向青年大學生傳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寶貴經驗,豐富大學生意識的內容,增強大學生經驗指導自我生活的技能,提升他們適應社會以及融人社會的能力,從而實現將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的目的。因此,大學生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最終養成符合社會規范與主流價值導向的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實現高校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梢?,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在現今的眾多實施書院制改革的高校中,書院社區便是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空間,當前書院制社區的整體運轉現狀蘊含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為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生活社區模式

在大部分書院制高校中,社區儼然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一站式的主要場所,社區內各項設施完善,一應俱全,可以全方面滿足書院學生的日常所需,社區形成了功能性較強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由于不同的發展規劃和教學目標,不同書院逐漸形成了具有特定文化涵養的社區生活模式。專業學院主管“學術事務”,書院社區負責“學生事務”,書院制社區與專業學院無縫銜接,擰成教學合力開展育人工作。書院制社區承托大學生的一系列日常生活事務,回歸大學生生活世界,將思想政治教育潛隱于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實現現代高校的全環境育人。

(二)多主題文化活動

書院社區作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與文化活動融人大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過程,是書院制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將多主題多形式的文化活動作為社區內部互動的重要形式,廣泛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群體,教育形式由傳統的師生間的“單向輸送”變為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多向互動”。大學生們在各類文化活動中形成互動與交往,在交流中切身感受文化精神,形成共同認可的文化主旋律,引導大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義主旋律精神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功能在書院社區中得到了更好的發揮,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波助力。

(三)專職人員深入

書院社區以大學生為生活主體,是除了第一課堂之外,學生與學生之間學術、思想、文化交流溝通的主要空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延伸的重要陣地。輔導員工作從專業學院辦公區深入到了書院社區,滲透至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有一些書院制高校直接將輔導員辦公地點設置在了社區之中,使專職輔導員與學生們零距離接觸。在社區這一大學生集體生活的空間中,輔導員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大學生的生活世界,無論是日常管理,還是就業指導,亦或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可以在書院制社區內部的各類功能性房間的依托下開展。通過借助大學生熟悉了解的生活環境熏陶,可以發揮社區環境的內隱性教育功能,調動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有助于輔導員對各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滿足多維度需求

從人本主義對個人需求的觀點出發,每個人的發展進程與自我實現都離不開自身各類需求層次的滿足程度。書院制社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實現大學生各類物質、精神上的需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必要前提。書院制社區中的生活不僅僅只滿足大學生對于生理休息與身體睡眠這類生理與安全的需求,還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各類活動室、自習室、閱覽室、討論室、咖啡屋等交流活動的日常生活空間,幫助大學生實現社交、自我實現等需求的同時,切實提升了學生生活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適應性。

二、書院制社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析

(一)教育目標的界定尚未清晰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之間的關系,“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近年來,上海高校首創“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意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大學生第一課堂的同時,向第二、第三課堂延伸拓展,實現育人潤物無聲。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大部分書院的專業學習尤其重視對通識教育課程的投入,加大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此舉旨在全方位地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健全人格,這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有著大方向上的耦合性。然而事實上,通識教育課程在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的同時,卻忽略了要向大學生提供實踐學習成果的平臺,以切實檢驗書院制育人的真實效果這一問題。

書院制社區處于課堂之外,又于校園之內,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社區成為大學生課堂延伸與課余實踐的最佳空間,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書院制社區中的開展尚且處在漸進性與試驗性的階段,社區內的各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并未形成體系性的建設。教育在實踐層面的不成熟導致了書院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并未清晰地界定書院制社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大多數書院制高校都已逐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社區平臺的激活,但仍然只是停留在引導書院制社區成為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平臺。對于結合高校自身文化特色與書院社區來培養什么樣的專業人才、如何培養專業人才,許多書院制高校并未作出清晰的目標確定。

(二)環境氛圍的營造尚待陶冶

在物質環境層面上,書院制社區以優美的生活場所和高雅的生活氛圍為環境特色,為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優質的環境條件,從而優化大學生的審美體驗,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求,在陶冶審美的過程中增強大學生對書院制社區的歸屬感,實現美育進社區、美育進生活,更好地發揮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F如今的書院制高校在社區環境的物質投入上確實比其他高校高出許多,裝修裝飾力求精致完美,可大多社區的物質環境都如出一轍,無法體現書院制社區獨有的環境特色。

在人文環境層面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建立在受教育者對特定的教育環境具備認同感的基礎之上。在大學生群體中,特別是大一新生,由于剛剛結束了數十年應試教育的學習生活,學生開始融人大學這一“半社會性質”的全新環境,會常常出現從未成年人到社會人的角色銜接中適應不順的狀況,從而極易造成大學生對社區生活無法順利地融人與接受,導致大學生對作為社區主體的角色認同感不高,出現社區主人翁意識不強烈等問題。這就要求書院制社區注重家庭式氛圍的構建,因地制宜地打造適應大學生角色轉變的過渡環境,讓大學生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實現角色轉變與過渡。將思想政治教育向社區環境滲透,猶如融鹽入湯,讓大學生在融洽和諧的環境氛圍中沉浸自己、提升自己、發展自己。

(三)管理抓手的運用尚不充分

近兩年來,“00后”大學生群體作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進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被賦予了新時代下的新目標?!?0后”是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海量的互聯網信息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當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都有著深刻的影響。當下西方思想與意識形態從網絡通道中極易入侵大學生的生活世界,大學生享受著新媒體與網絡帶來的各類資源共享的便利,在各類教育媒介中接受思想文化熏陶的同時,也不得不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對自身價值觀的沖擊。各類暴力、迷信等不符合社會主旋律的信息在網絡媒介中交互傳播,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書院制社區作為見證大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理應為大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活動與交流形式,讓大學生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習氛圍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自由開放的教育氛圍能夠激發大學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時五花八門的價值理念交雜在一起,極易引發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缺失,也將必然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導向的監管難度,引發難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區中的開展效率的問題。

因此,書院制社區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僅要為大學生提供自由開明的空間,還應該通過各種管理與集中的方式為大學生思想交流標桿立意,引航指路,以抵抗諸多非主流意識形態對大學生思想的侵襲。正所謂“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管理應當是書院制社區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內容,管理與集中是保障書院社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環,只有在書院制社區內部通過恰當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進行更妥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妥善的管理加持方能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正確樹立,達到更優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工作隊伍的構建尚欠夯實

在書院制社區內,高校專職輔導員工作要深入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住樓輔導員也成為各書院制高校紛紛嘗試的一項制度實踐。實踐初期,輔導員因時因地為大學生開展談心談話、職業規劃、心理輔導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確實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社區生活中的滲透程度。隨著制度落實與開展,出現了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大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隨著時代變遷和身心發展這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原因而出現的諸多新現象與新問題,這意味著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專職輔導員提出了更多更繁雜的任務與要求。在住樓輔導員制度的建成下,工作隊伍要應對大學生身上出現的諸多問題,數量與質量上都需要切實地實現提升。除了專職輔導員之外,大學教師、助理導生、學生干部等隊伍在書院制社區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為社區的建設承擔著一定的責任與義務。在書院制社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他們也同樣應當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將社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參與到書院制社區的教育建設與實踐之中。另一方面,在大部分的書院制高校中,社區工作隊伍的搭建是在原有專業學院工作隊伍的基礎之上的簡單嫁接與轉移,在社區中開展的各項工作也都是從專業學院原有活動中生搬硬套,形式與內容上只做了地點空間上的改變,并未真正貼合書院制社區的生活氛圍,貼近大學生的生活世界。這樣的現狀導致了社區工作人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引導作用被弱化,生活中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膚淺的形式層面,并未在實質上做到引導大學生在身邊小事中領悟品德、端正思想。這樣一來,工作隊伍的生搬硬套極易導致具備良好教育條件的社區生活空間僅僅只是徒有其表罷了。

三、芻議書院制社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

2018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要“深入探索書院制模式,建設學習生活社區,注重環境浸潤熏陶,加強師生心靈溝通,促進拔尖學生的價值塑造和人格養成”。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實施書院制度改革歷經數年之后,國家政府的主管部門在行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明確“書院制社區”的建設構想,正如《意見》中所說,拔尖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人格養成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推力,而書院制社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與全新載體,挖掘社區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與切口,讓社區成為大學專業人才培養與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陣地的目標亟待實現。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