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中醫大學生的中醫信仰培育

2020-07-10 09:24陳冰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教育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目前中醫的社會認同狀況及其歷史變化的過程,接著闡述了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對中醫認同的狀況,并分析了影響大學生中醫認同度的因素,主要是社會、教育、家庭及本人經歷等多種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培養中醫大學生中醫信仰的幾種途徑。

【關鍵詞】中醫大學生;中醫信仰;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58-02

當下中醫藥迎來了建國以來最好的發展機遇,也是我們探討中醫信仰的最佳時候。認同是信仰的前提和基礎,培養中醫信仰首先要認同中醫。中醫大學生是中醫藥發展的生力軍,培育中醫大學生的中醫信仰是發展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教育的重要環節和任務。

1 目前中醫的社會認同狀況及中醫社會認同度的變化趨勢

1.1中醫目前的社會認同狀況

中醫是中國古老的本土醫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以來,黨和國家一直都關心中醫的傳承與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中醫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6年底,我國通過了第一部《中醫藥法》,為中醫藥事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治的保障。但是,目前對中醫的態度,還是多種多樣的。主流觀點認為中醫是科學的,是與西醫并駕齊驅的醫療體系,我們應當傳承和發展中醫,促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不斷增強中醫藥發展的整體性和系統性。[1]

1.2中醫社會認同度的變化歷程及趨勢

中醫自古以來是中國的本土醫學,千百年來中國人都靠中醫治病。明清以前中醫具有絕對的權威地位。清末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西醫進入了中國,產生于當時的民主思想完全學習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對待西醫學的態度方面非常激進,有許多人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藥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近代以來特別是民國時期的許多學者都公開抵制中醫,認為中醫應當被摒棄。雖然通過中醫界人士和愛國人士的共同努力,最終還是保留住了中醫,但是中醫卻從此無法得到任何來自官方的支持,中醫進入了一個被弱化和邊緣化的尷尬處境,人們對中醫的了解和信任也逐漸淡化。建國以后,黨和政府較為重視中醫的發展,在全國的各個省份都成立了中醫院校,進行中醫的傳播與教育。政府把“團結中西醫”作為衛生工作的重要方針之一,確立了中醫藥應有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西醫先進的化學藥物和治療理念深入人心,多年以來西醫一直起著主導和主流醫學的作用,中醫的地位無法與之平起平坐,社會對中醫的認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來,黨和政府充分肯定中醫藥的地位和作用,《中醫藥法》的頒布,從法律層面來保障和促進中醫藥的發展,顯然是一個質的進步和飛躍。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醫藥政策和法律的進一步實施和完善,中醫藥將會為更多的人服務,得到更多的認同。

2 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對中醫的認同和信仰狀況

專業認同是指學習者在認知了解所學習的學科的基礎上,產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認可,并伴隨積極的外在行為和內心的適應感,是一種情感、態度乃至認識的移入過程,體現了學習者對所學專業的認可度。中醫大學生對于自己所學的專業的認同情況,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到他們的擇業和就業情況,從長遠來看,中醫大學生的專業認同度,關系到中醫事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筆者曾經就這個問題進行過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學生,專業是中醫藥。調查結果是:第一志愿報考中醫專業的達到82%,這其中認同中醫并致力于從事中醫的占38%,還有約30%是接受親戚朋友等的推薦報考的,還有約15%是基于對就業的評估狀況報考的,剩余的17%是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基于其他原因報考的。來校后,對于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只有約45%的學生表示滿意,約10%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其余的約一半是不太滿意或不了解的。調查結果顯示,中醫大學生比以前更加能夠理解和認同中醫了,但是仍然相當一部分中醫大學生對專業并不是非常認同的或者了解的,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機性??偟膩碚f,中醫大學生中,堅定信仰中醫、執著中醫的確實不多[2]。認同是信仰的前提,在認同的基礎上才能培養信仰。這種認同狀況對于中醫藥的高等教育和從業趨勢來說,都是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的,形成信仰就更加困難了。

3 影響中醫大學生的中醫信仰的因素

3.1大學生應當形成中醫信仰

有人認為,中醫要么是科學,要么是信仰,二者是對立關系,其實不然。這里所說的中醫信仰是指對中醫作為一種醫學的極其認同和堅定支持、從事中醫事業的心理狀態。中醫大學生不僅要認同中醫,還應該形成對中醫的信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堅定自己的從業志向,冷靜地看待當今社會對中醫認識的種種誤區和反對中醫的種種聲音,始終如一地從事或推動中醫藥事業,造福于老百姓的健康。

3.2影響中醫大學生中醫信仰的因素

影響中醫大學生中醫信仰的因素有很多,總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3.2.1社會因素的影響。社會是一個人成長生活的環境和土壤,人的思想來源于社會,受到社會的影響。社會大環境作用于個人,對個體的成長、發展帶來潛移默化的效果。如前所述,自近代以來,西方文化沖擊了我國的傳統文化,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大大提升了西方文明的地位[3],我國社會極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明,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漸漸被淡化。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醫藥同樣受到了冷遇,社會對中醫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認識。因此,很多人對中醫的認識具有極大的誤區和局限性,認為中醫可有可無,也不是他們就醫的選擇。這種對于中醫的認識和中醫較為有限的實踐,造成了人們包括青年一代的大學生們對中醫的認識并非那么客觀、真實。

3.2.2所受教育的影響。個人受到的教育和文化處處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人們如果接受的是肯定中醫藥效果的文化教育,那么就容易形成肯定中醫藥、認同中醫藥的思想,反之,如果接受的是否定中醫藥的文化教育,那么也可能形成否定、質疑中醫藥的思想。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對此并沒有做過非常堅定的表態,致使各種文化形態所表達的關于中醫的觀點并非一致。

3.2.3家庭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思想首先受到來自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的思想相互影響最直接。如果家人都從事中醫或相信中醫,那么生長在這個家庭的孩子比一般人更容易相信中醫,如果這個家庭是中醫世家,那么培養出來的后代極有可能信仰中醫。

3.2.4個人經歷的影響。每個人的個人經歷不同,有可能導致對中醫態度的截然不同。如果有過中醫就診的經歷,或與某中醫人士有關密切的交往,接受中醫的知識比較豐富等,可能更加容易形成中醫信仰。

4 培育中醫大學生中醫信仰的途徑探索

中醫大學生既已選擇中醫作為學習的專業,一般而言,是不會極其反對中醫的。那么,怎樣幫助他們樹立起堅定的中醫信仰,志愿從事中醫事業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4.1重視閱讀中醫經典[4]。中醫藥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必須包含中醫經典誦讀、講解指導課程。中醫大學生首先要誦讀、理解中醫經典,這是中醫學習的基礎,也是精華。沒有這樣一個學習過程,是無法理解中醫藥的發展及其精髓所在的。與中醫應用課程相比,中醫經典具有更為深厚的文化底蘊。

4.2強化中醫藥院校的歷史人文教育。全面、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及其在民族發展進步中的作用所在。中醫本身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傳統文化,就無法充分了解中醫的內涵及其作用。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護佑民族健康和生生不息的繁衍發展的醫學,正是中醫,而非其他醫學。中華民族能夠成為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文明未曾斷裂的民族,可以說,中醫功不可沒。強化歷史人文教育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如開設醫學歷史、人文課程,進行以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主題鮮明突出的校園文化建設,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中醫人文類型的講座等。

4.3透徹地掌握和理解中醫知識。許多人對于中醫沒有真正地理解其知識的真諦,一知半解甚至道聽途說,并不清楚中醫到底是什么樣的醫學,導致對中醫產生誤解。中醫有著與西醫截然不同的知識體系,要想真正理解中醫,一是要學懂、學通中醫知識,二是對西醫也要有所了解,進而把二者進行對照??梢园l現,中醫與西醫都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中醫對于某些疾病不如西醫治療的效果,西醫對某些疾病也沒有合適的治療的方法和手段,但中醫卻可能通過中藥或按摩針灸等方式來治療,這表明中醫與西醫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體現出互補的作用。因此,很難簡單地下結論說西醫比中醫強,事實上,二者各有千秋,不需要相互抵觸,相反,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中醫對西醫的可補充領域。

4.4重視師承教育,進行有效的臨床實踐。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中醫的效果如何,作用何在,再多的理論宣傳也許不及一次有效的診療實踐來得快,來得清楚。對于接受治療的患者如此,對于從事診療的醫生也是如此。中醫大學生需要跟著中醫臨床醫生,特別時中醫名師,進行更多的臨床實習和實踐,把學到的課本知識應用于臨床治療實踐中,給患者切脈、針灸、開出處方單等?;颊咭驗榻邮苤委煻棉D或治愈,作為醫生,將從中感受到中醫的功效和魅力,更加堅定自己從事中醫的信心和信念,樹立起對中醫的信仰。

4.5與中藥企業進行對接。學校應當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中藥生產和流通環節,使學生在企業文化中尋找和品味中醫藥的價值,感受到中醫藥的巨大社會需求和市場潛力,從而增強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信心。

4.6從長遠來看,全社會都要重視中醫的宣傳和普及。了解是選擇的前提,中醫知識越普及,對中醫的了解就越多,而了解越多,人們就越可能選擇中醫。有了切實的療效,自然就會信任中醫。信任的人多了,中醫的發展就會像西醫一樣深入人心,發展也會更加順利。在社會普遍信任中醫的情況下,中醫藥大學生的中醫信仰也就不成任何問題了。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2016年發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

[2]????? 郭曉東:中醫教育不可回避的問題---中醫信仰,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J]2011年第20期:128-129

[3]????? 陳冰:提升中醫的社會認同度的思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8(11):2412-2514

作者簡介:

陳冰(1970)女,漢族,湖北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主要研究中醫政策與法律。

猜你喜歡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區域教育大掃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實踐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節儉教育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