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談劉辰翁對李賀詩集的評點

2020-07-13 03:26山東師范大學濟南250014
名作欣賞 2020年14期
關鍵詞:總評劉氏李賀

⊙ [山東師范大學,濟南 250014]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文壇大家,一生著述頗豐。他寫詩作詞、為文兼善,有自己的作品集《須溪集》十卷、《須溪四景詩》四卷等傳世。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對當時許多詩文集所做的評點,其評點的詩文小說作品很多,涉及范圍很廣,有子家書籍、史書、詩人別集等等。影響較大的有評點《老子》《莊子》《世說新語》及《班馬異同評》,還為許多詩人如杜甫、李賀、孟浩然、蘇軾、陸游的詩集作了評點,現存的詩集評點本有《須溪先生校點韋蘇州集》《孟東野詩集》《須溪先生評點簡齋詩集》《精選陸放翁詩集》等。

李賀,字長吉,是唐代極具代表性和個性的詩人。他的詩承襲六朝風韻,又熔鑄了唐時風骨,是一顆綻放異彩的明星?!袄钯R的詩是漢魏樂府與南朝宮體詩融合起來的復活,但表現了唐朝的時代感?!崩钯R生前自己編訂詩集傳以友人,共四卷,收詩二百三十三首。其詩集有多家注本,最早可見的是吳正子注本,此后還有劉辰翁、徐渭、董懋策、姚文燮等人進行的評點注釋。本文主要關注劉辰翁對于李賀詩集的評點情況,并進行簡要分析。

一、評點緣起

劉辰翁的評點始于南宋德祐乙亥(1275)年間,李賀的詩集是其詩集評點的第一本。其子劉將孫《刻長吉詩序》云:“先君子須溪先生于評諸家最先長吉……開后來,自長吉而后及于諸家?!?/p>

《唐詩品匯》中收錄了劉辰翁評點過的唐代詩人,數量有四十位。但他卻選了李賀詩集作為自己評點的第一部作品。他為什么這樣青睞這個僅留下二百多首詩,英年早逝、不受看重的詩人呢?

劉辰翁和李賀生活的年代狀況有相似之處。李賀所處中唐,君權旁落,宦官把政,新政失敗,民生凋敝。耳聞目睹之下,李賀創作了不少抨擊政治黑暗的詩歌。姚文燮曾有言:“以賀詩為唐《春秋》可也?!倍鴦⒊轿躺钤谒文┰醭惶嬷畷r,社會混亂,文人士子嘗盡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苦,于是退而處江湖之遠,以南宋遺民自居。他埋首書牘,在書齋中吟詠詩論、寄情身心?!爸T書多所評點……因憶當趙宋社屋之后……掛冠史館,詭跡方外,而惟是放于筆墨,作悲憤無聊之語,無地不記,無書不評,夫乞以文章顯哉!蓋亦托文章以隱耳?!币庠趯⒌ば谋萄獌A注于詩書之間,借著著書立說、評點文章來寄托自己的家國情懷。李賀字里行間的黍離之悲、浮沉之傷,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文人墨客多惜才,李賀這個命運跌宕的詩歌鬼才,劉辰翁自然也是不愿錯過的,這或許也是他選擇李賀的作品作為評點的第一本書的原因。

二、評點形式與內容

《李長吉歌詩》是劉辰翁評點的第一部作品,雖然評點的數量和質量不及《杜工部詩集》,但其評點的形式已經初具雛形,顯露了一定的個人特色。

首先,劉辰翁的評點先寫總評。在李賀詩集中,原序為杜牧所作,盛贊了李賀詩歌的華美瑰麗,認為他承傳了《離騷》一脈,但不善于明理。劉辰翁遂作總評于其后:“舊看長吉詩,固喜其才,亦厭其澀;落筆細讀,方知作者用心……樊川反復稱道形容,非不極至,獨惜理不及騷,不知賀所長正在理外……此長吉所以自成一家歟!”

劉辰翁在總評中先是表明了自己對李賀詩歌前后的態度變化,其后對杜牧的評價進行了反駁。劉辰翁指出,李賀的詩有幾個重要特點:第一,李賀之詩不善“理”,但其滋味正在于“理”之外;第二,李賀的詩歌風格奇詭,自成一家。通過這篇總評,讀者已經對李賀有了一個總體的印象:他是一個懷才不遇的天才詩人,并不是一個久處抑郁時而發狂的病人。他的詩,雖然艱澀難讀,但并非率意為之,詩人用筆兼以嘔心之情,落字多以苦吟之力,必須要沉潛細讀才能有所收獲。這對我們閱讀欣賞李賀的詩歌起到了指導作用。

其次,劉辰翁評點詩歌的時候多習慣對一首詩中精彩的句子進行單句評點。比如《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其二)》有句“欲將千里別,持我易斗粟”,劉氏評曰:“非深愛,不能道此兄弟情。此語甚悲別其弟?!贝嗽娛且皇姿蛣e詩,事件背景在李賀辭官回鄉之后。他閑居田園,生活極其困窘,弟弟決定去江西廬山謀事。境遇落魄,又要送別骨肉兄弟,且此一去,還不知何時能再見,故語出悲涼:“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p>

劉氏直評“語自不同,讀亦心嘔”。兩句點評,先點明詩人的寫作背景,繼而直指詩歌的深厚之情、悲苦之處,令讀者一目了然,便能更深地理解這嘔心而出的字句中蘊藏的痛苦、愧疚、悲傷、懷念與擔憂。而《送秦光祿北征》中“風吹云路火,雪污玉關泥”一句頗奇。劉氏評此句“雪污玉關泥”為“倒語”,點明修辭方式,去除讀者理解的障礙。展示出李賀將“雪”與“泥”主謂置換的巧思,不禁令人拍手稱奇。通過總評與單句點評相結合的方式,詩人的作品變得更完整更具可讀性。

在關注評點形式的同時,也不難發現劉辰翁的評點較之詩歌的形式更注重內容。李賀所作詩歌多為古體詩,隨性而賦,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見長。而劉氏在評點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對李賀詩句的“奇異”“奇詭”“奇麗”之類的評價有三十多處。另外如上文提到的《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劉辰翁評其句以“深情”二字,一再強調詩人多著墨于情感表達,讀者也應著眼于情感的體悟。這與劉辰翁的詩學觀是相輔相成的。

三、劉辰翁的詩學觀

(一)文本細讀法

在李賀詩集的總序中,劉辰翁就提到了“落筆細讀,方知作者用心”,“微一二歌詩,將無道長吉者矣”。即在他看來,讀詩品詩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對文本進行細讀,而且還要全面的閱讀,不能僅以一兩首作品來下定論。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用心。

(二)注重真情

在劉辰翁看來,一首詩最重要的在于它的情感容量。他在《股愚銘》中云:“世道交喪,謂古人愚……《離黍》何求,《懷沙》惑志。自傷為傅,以至憔悴……咨爾后嗣,毋愧前人。欲知生直,尤貴情真?!北热纭读_浮山人與葛篇》詩中,劉氏評“賀雖苦語,情固不淺”;評《公莫舞歌》“從容模仿,有情最妙”;又評《宮娃歌》“啼蛄吊月鉤欄下,屈膝銅鋪鎖阿甄”——“兩語極是憔悴”。詩末總評“意到語盡,無復余怨矣。哀怨竭盡。麗語猶可及,深情難自道也”,指出李賀的詩若刻意遣詞造句仿其華麗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其詩流露出來的深情,卻難以復制。詩最可貴的不是纖秾巧麗之辭,而是情感的迸發,詩心的真誠。

(三)妙處不可言

李賀有《浩歌》詩一篇,造語新奇,翻用典故,頗為人所崇。其詩為:“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看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眲⒊轿淘u點曰:“從‘南風’起一句便不可及。迭蕩宛轉,沉著起伏,真俠少年之度。忽顧美人,情景俱之妙處,不必可解?!?p>妙處不可解正是因為李賀的詩充滿想象力的獨特風格,神思妙想,意在理外,不能以理來解,不能以言去說。李賀善于用典,而且典故往往信手拈來,別出心裁,呈現出非常奇妙肆意的效果,比如“羲和敲日玻瓈聲”,羲和是馭日的神,而馭日同馭馬,馭馬需揮鞭子、拉韁繩,那么馭日之時不也應有同樣的動作么?于是李賀就想出了“敲日”這個詞。在詩人的想象中,太陽有著特殊的質感,馭日之聲如同敲擊玻璃,于是到這一層這句詩的意思才明確下來。對于詩句的理解后世很多人加以大量的注釋和考證,以求弄懂他的詩意,卻限制了詩情的傳遞,最終“反成滯相”了。

所以說詩“可評而不可注”,劉氏試圖用簡練的評點文字提醒讀者,“一語而破無盡之書,一字而含無涯之味”。詩意之妙處,只能由讀者通過反復細讀來自己體會。詩歌評點的用處也不過是以星星之火,點燃讀者自己心中的靈感,觸發潛藏心底的真情。將文學作品的薄紗點破,從而使讀者和作者的心意跨越時空而聯合,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影響

唐代之時,李賀的詩歌因其奇詭的想象和幽隱的句法而獨出機杼,令人難解,并不如其他同時代的詩人受重視。到了劉辰翁所生活的年代,江西詩派已有很大影響力,理學的余風使大家更加輕視李賀這種不合“理”的作品。而劉辰翁評點之后,以自己的影響力和獨特的評點方式,重塑了李賀詩歌在文壇的形象和地位。明人胡應麟云:“宋初諸子多祖樂天,元末詩人竟師長吉?!闭f明元代明初詩風的轉向,可以說,劉辰翁通過他的評點,進一步提高了李賀在文壇的接受度和影響力。而劉氏重情重真的評點標準,隨性灑脫的評點方式,提高了詩歌的可讀性,也為原本的詩歌增加了研究擴展的空間,亦啟發了其后詩歌創作的轉向。有助于我們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潛藏其中的情感,并由此為我們開拓了新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文學作品。后世文人對其評點的效仿者亦有不少。

① 施蟄存:《唐詩百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29頁。

②③ 〔唐〕李賀著,李德輝校注:《李賀集》,岳麓書社2003年版,第404頁,第409頁。

④⑧ 〔宋〕劉辰翁著,段大林校點:《劉辰翁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頁,第229頁。

⑤⑥⑦⑨⑩??? 〔唐〕李賀著,徐傳武校點:《李賀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3頁,第68頁,第85頁,第64頁,第73頁,第66頁,第31頁。

? 欒貴明輯:《四庫輯本別集拾遺》,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509頁。

? 〔明〕胡應麟:《詩藪》,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4頁。

猜你喜歡
總評劉氏李賀
李賀嘔心瀝血譜華章
李賀 “宅”出千古絕句
往頂上跑
踏花歸去馬蹄香
后母
有心計的麻雀才能變鳳凰
神奇的身份證編碼
蒲松齡之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