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的社會企業的運營模式探究

2020-07-14 08:23陸紫妍
今日財富 2020年19期
關鍵詞:公益企業

陸紫妍

一、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蓬勃發展,取得了不少輝煌的成就,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獨特性。本論文通過分析中國社會企業的運營模式,論述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企業的發展運營,同時對企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形式與表現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二、緒論

(一)論文研究背景

社會企業是近年來國內外興起的致力于社會發展的組織活動方式,它在服務社會公益的同時,追求兼顧其投資者和從業者的利益,將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銜接起來,調動了投資者和業內人員的積極性,大大有助于解決慈善供給不足、業余主義等問題。

(二)論文主要工作

本文從社會企業實際問題入手,在對社會企業的概念,分類等基礎上,分析了中國社會企業發展背景,通過對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和對比,全面論述了中國社會企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下的機遇,挑戰,運營模式創新。

(三)論文創新點

基于十九大的召開的背景下,按照報告指示的精神,對比國內外社會企業發展的現狀,提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引領下社會企業的運營、治理、投資、所有權、認知方面的創新性發展趨勢,具體分析了公益創投、ppp項目,揭示社會企業的主要任務和轉型方向。

三、理論研究基礎

社會企業最早源于法國經濟學家蒂埃里·讓泰提出的社會經濟概念,他認為社會經濟不是“以人們衡量資本主義經濟的辦法即工資收益等來衡量的。它的產出是把社會效果和間接的經濟效益結合在一起的?!彪S后,國外眾多學者也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自己對其的理解,而國內對社會企業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在歐洲,社會企業被認為是“社會經濟”的一部分,其重要目標是提升社會福利水平;目前中國的社會企業受到來自政府、非營利部門、市場部門以及國際社會等多種力量的驅動,主要表現為公共福利體系的民營化和社會化改革、非營利組織的市場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公益風投、跨界合作(在公私部門、營利與非營利部門間)以及國際合作。

四、社會企業運營模式的現狀分析

十九大對社會企業提出了新要求: 十九大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指明社會企業的目的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滿足社會需求,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清除社會發展中的障礙;創新驅動,創新實踐;開放共贏,共商共建,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能力。

五、社會企業運營過程模式探究

(一)社會企業治理模式探究

目前常用模式有利益相關方模式、民主模式、管理人模式和吸納模式四種形式。對其中14家社會企業進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對參與治理結構和治理過程的多種利益相關方(包括創建者、理事會成員、經理層、一般雇員、受益人群)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并從治理理念、理事會(董事會)身份、招聘理事會(董事會)成員的方法和標準,理事會(董事會)的功能以及利潤分配安排等五方面分析其治理模式。

1.交叉混合型治理模式

目前國內社會企業普遍樂意采納管理人與其他治理模式的混合,且隨著社會資源的高度共享與集中整合,管理人—吸納模式將廣受歡迎。而純粹的管理人模式很可能逐漸被取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資質與專業能力的綜合型人才不再緊缺,他們將越來越多的涌入到戰略管理與決策層,單一的管理人模式將不再適用,這對于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而言是一次松綁與突破。

2.民主模式和利益相關方模式日益被重視

由于組織中的資本所有制目前還遠勝于利益相關方的資本所有制,也缺乏相應的法律政策環境,導致此兩種模式在中國這片土壤上水土不服。鑒于國家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扶貧脫堅。因而以多元利益方為基礎的治理結構對企業的戰略發展有著長遠意義,牽一發而動全身。

3.信息公開透明化與自凈模式

社會企業作為在公益組織和商業企業中的特殊存在,要想在夾縫中生存,并且發展壯大為獨立的力量,光靠政府扶持、政策引導、社會督促是遠不夠的,唯有建立嚴格規范的自我管理機制和社會評價機制才能保障可持續性。

(二)社會企業的運營模式探究

國外比較經典的社會企業模式是績效評估模式,其中主要有1.基于平衡計分卡(BSC)的績效評估模式;2.基于社會投資回報(SROI)的計量模型;3.基于影響機制的評價模式;4.基于APC理論的績效評估模型。

(三)社會企業運營模式的發展趨勢

在此基礎上,我另外總結了兩點新型運作模式:

1.與主流網絡平臺的結合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突飛猛進,社會企業的決策層將企業與主流網絡平臺的結合提上了日程。小則利用微信公眾號,大則借助網絡平臺,這些平臺不僅有水滴網等眾籌網那樣集資助力的功能,更兼有對公益團隊的介紹,對其公益理念的傳播,公益事跡的分享,如此多元化的平臺更符合了新時代新公益的倡導。

2.增大影響力投資助力

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年會在深圳福田區舉行,此次年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包括來自學界、商界和公益界等不同領域的眾多嘉賓,圍繞“影響力投資助力脫貧攻堅”的主題展開交流,倡導借助商業的力量,用社會企業的方式推進精準扶貧。

(四)社會企業投資管理模式與創新趨勢

1.組建虛擬企業的形式進行產權投資

進入新經濟時代之后,組建虛擬企業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即企業放棄過去那種從設計到制造甚至一直到銷售都由自己來實現的經營模式,轉而在全球范圍內去尋找適當的供應商及分銷商,通過與它們之間建立伙伴關系而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策略聯盟,而國際互聯網又為企業在尋找合作伙伴上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選擇空間。因此,組建虛擬企業代表著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產權投資的發展方向。

2.產權投資方式多表現為企業間相互持股

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及戰略伙伴關系將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實現這種戰略聯盟及戰略伙伴關系,書面協議的簽訂當然是手段之一,而相互之間的持股既是一種傳統的模式,也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選擇。因此,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產權投資更多地選擇相互持股的方式。

3.采用網上證券交易方式進行證券投資

網絡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副產品之一就是整個經濟發展中的風險程度提高?;诖?,金融市場中必然產生許多防范風險類的金融衍生商品。投資品種的豐富一方面可以使企業通過多種證券投資組合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率,另一方面也使企業的投資活動趨于復雜化。

(五)社會企業的認知創新

1.社會責任與社會效應的結合

企業家具備兩重身份,除了經營好企業,還肩負著服務社會、造福社會的使命。他們不僅是企業利益的代表人,更是公益行動的踐行者,以此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實現對社會道德倫理的重塑,社會經濟結構的重建。

2.產品和模式的創新

此種創新在某種程度上也關照了整個社會的創新趨勢。例如TOMS是美國一家生產輕便布鞋的社會企業,它創新了買一捐一的業務模式,獲得了極大成功,這一“BOGO”模式也被一直稱頌。

3.推廣授人以魚的理念

社會企業所要轉變的即是傳授給大眾授人以魚的理念,改變了以往長棚施粥,賑濟救災的概念,以更理性,符合社會潮流的方式解決了尸位素餐,被救濟者游手好閑的問題,這些都是西方福利社會的長期弊病。

六、總結與展望

綜上,社會企業不應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應當以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問題。目光長遠才能行穩致遠,面對十九大下的新要求,早做準備,儲備人才,在多方面進行改進創新,社會企業才會更有競爭力與發展前景。(作者單位:南京郵電大學,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公益企業
企業不誠信怎么辦?
公益
公益
公益
商業企業品牌信用認證企業認證組織
2018上海企業100強
公益
2016,中國企業500強發布
環保公益海報
新申請企業一經受理便預披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