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代與當代中央大街語言景觀對比研究

2020-07-14 08:26阮祎健
校園英語·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語言景觀

【摘要】基于Landry & Bourhis對語言景觀的定義以及提出的兩大功能:通知功能(the informative function)和象征功能(the symbolic function),并借助于老照片和當代語言景觀的拍攝照片,分析對比了80年代和當代中央大街的語言景觀,發現80年代單語現象顯著,較傳統保守,當代多語現象突出,整體比較開放。

【關鍵詞】語言景觀;通知功能;象征功能

【作者簡介】阮祎健 (1998-),男,漢族,浙江溫嶺人,東北林業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研究。

【基金項目】東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1910225070。

一、引言

語言景觀(Linguistic Landscape)是近些年來社會語言學研究的熱點之一。Landry & Bourhis(1997)對語言景觀有如下清晰的定義:“語言景觀指的是給定的某個領域、地區或城市的公共路牌、廣告牌、街道名稱、地點名稱、商業招牌以及政府大樓上的公共標識上的用語所結合在一塊形成的景觀?!痹诖硕x基礎上,Landry & Bourhis借由民族語言活力理論框架以及實證研究得出:語言景觀在雙語發展的社會心理層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還提出語言景觀的兩大功能:即通知功能(the informative function)和象征功能(the symbolic function)。通知功能指的是客觀層面上,語言景觀中的語言的使用告知了這個區域居住著哪些族群或哪種語言可用來溝通等;象征功能則指語言景觀上所用的語種或類別在心理層面上對個體或族群的影響,如在當地的地位等。

語言景觀是研究多語現象的一個新思路。Ben-Rafel et al (2006)從語言景觀的象征功能著手研究了以色列語言景觀中的英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的使用,并從語言的權勢關系中解讀了當地的民族組成。Peter Backhaus (2005) 著手研究東京的多語標識,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發現了語言景觀重疊(layering)的現象,即舊標識和新標識共存,或新標識黏附在舊標識上。還有隨著時間的演變,東京街頭語言景觀英文標識和含其他非日語種的標識越來越多,同時文法愈來愈規范的現象。

中央大街舊稱中國大街,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有著百年歷史,是哈爾濱西洋風情所在,也是哈爾濱的縮影。研究中央大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研究哈爾濱。

本文基于Landry & Bourhis的定義、語言景觀的兩大功能對80年代和當代中央大街的語言景觀進行對比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兩個基本問題:

1.在語言使用方面(涵蓋語種、語體、規范等),80年代和當代的中央大街有何異同?

2.從語言景觀的兩大功能角度分析,這兩個時代的中央大街具有哪些特點?

二、研究方法

80年代語言景觀解讀分析主要仰賴于網絡上搜集到的哈爾濱80年代舊影系列照片,400張照片中明確是中央大街景觀的共有19張。數量雖不多,但足以涵蓋中央大街的主要部分。當代大街語言景觀數據則于2019年10月4日通過手機拍攝取得,共200張。

三、80年代中央大街語言景觀特征描述

80年代語言景觀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繁簡并存,招牌多用繁體字。

2.字體多為行書或楷書,尤其是商店招牌上的字體。

3.拉丁字母出現頻率較低,有時候是拼音形式,字體多為黑體加粗。

80年代大街上標識的語言基本上全是中文,但中文明顯缺乏統一規范,繁體字出現頻率較高。典型的標識有“馬迭爾賓館”“百貨商行”“尚陽毛皮商店”“XX髮廊”等全繁體店招;部分店招出現繁簡夾雜的情況,如“哈爾濱院梁厰”等。

大街上的繁體字標識基本上傾向于用楷體或行書形式呈現,黑體呈現的基本上是黑體字。一般店招上的字體多具有設計感,更像是書法字體;而貼在門窗上的或者一些公共標識等多用類似于電腦上的黑體。

語言景觀中非中文的情況很少,基本上無俄文出現的情況,即使是馬迭爾賓館也不例外。英文或拉丁字母出現的場合一般為兩種:

1.公司名英文翻譯。

2.拼音。

翻譯的情況有“Modern Hotel”,即馬迭爾賓館,或“Bank of China”,即中國銀行;拼音的情況有“JIAERMEI”即佳爾美,一家商店名。拉丁字母的字體均為黑體。

四、當代中央大街語言景觀特征描述

當代中央大街語言景觀的特點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多語現象顯著,多語標識出現概率高。

2.簡體字占有顯著地位。

3.字體設計多樣。

4.英文翻譯文法較為規范,拼音出現的頻率較低。

當代中央大街語言景觀中主要由三種語言構成:中、英、俄。其中,中文基本上全以簡體字的形式呈現。英文占比僅次中文,多出現在自上而下的標識中,即政府官方的公共標識,如路標、歷史保護建筑介紹性碑文等。商店招牌上也有部分出現,尤其是連鎖品牌。俄文多出現在俄羅斯商品或餐飲的商店店招上。

自上而下的標識中,中文一般多用宋體,英文則為羅馬體,商店招牌中的字體多為藝術字,且樣式豐富不統一。

政府官方的標識中提供的英文翻譯文法規范,錯誤罕見,不過在路標中,對于地名的處理有時會采用拼音而不是翻譯;私人的警示標識,如“小心地滑”之類的英文翻譯錯誤之處較多。

五、兩大功能對比分析

1.通知功能。80年代語言景觀從整體上而言,傳遞中文是主要用來溝通的語言的信息,其他語言在該區域基本上不被使用,這也說明該區域居民包括游客均由中國人構成。

此外,商店招牌中繁體字出現頻率高,告知了以下兩點信息:

(1)該時期尚未有法律出臺,規范商店招牌中的文字使用情況。

(2)當地人認為繁體字尤其是書法字體更適合用來作商店招牌,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認知。

當代語言景觀傳遞出該區域使用中英俄三種語言進行溝通,但英、俄的使用有著較大局限性;私人標識中的英文翻譯錯誤表明當地人愿意與外國游客溝通的態度,但在英語掌握程度上還有所欠缺;私人標識中,俄文僅出現在與俄羅斯相關的商店中,體現了俄語并非用來服務俄羅斯游客,而是服務中國本地游客的情況。

2.象征功能。80年代語言景觀中,商店招牌中繁體字優先、書法字體優先,象征著傳統的優先地位,而簡體字多運用于不起眼的招牌上,象征著簡體字就當地人看來缺乏美感且次要?;蛘哒f是作為新鮮事物與當地不相融。整體而言,可體現出一種保守的態度。

當代語言景觀中也能得出中國居民的“主人”地位結論,此外英文、俄文的加入,則象征著一種、更開放更愿意幫助外國游客的態度。

六、結語

80年代和當代的中央大街語言景觀都主要使用中文,都有含英文或拼音的標識,中文都有一定的設計感。80年代單語現象顯著,當代多語現象突出;80年代英文字體多用黑體且缺乏設計感,當代公共標識中,英文字體使用羅馬體,商店招牌中,英文字體有大量藝術字的運用;80年代繁體字使用頻率高,當代基本上統一使用簡體字;80年代無俄文標識,當代有俄文標識;80年代有英文字母標拼音的現象,當代政府官方標識中的英文較規范,私人標識中英文容易出現錯誤。

從通知功能和象征功能來看,80年代語言景觀體現出該地區主要面向國內居民和游客,溝通語言單一,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在該地能找到熟悉感、重視感、認可感,整體上持一種保守態度;當代則面向國內和國外游客,外語中英文的地位較高,俄語的使用在情感層面上無法聯系以俄語為母語的游客,而對其他游客而言,增添了異域風情。整體上體現出社會更開放包容,但仍需進一步開放。

參考文獻:

[1]Backhaus, Peter. (2005) Signs of Multilingualism in Tokyo A Diachronic Look at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J]. Intl. J. Soc. Lang, 175/176:103–121.

[2]Ben-Rafael, E., Shohamy, E., Amara, M., and Trumper-Hecht, N. (2006) Linguistic Landscape as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ace: The Case of Isra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3-1, pp. 7-30.

[3]Bourhis, R. Y., Landry, R. (1997)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 16. No.1, March 1997:23-24.

猜你喜歡
語言景觀
汕頭市商店標牌語言景觀研究
成都市仿古文化景區商業店名的語言學考察
海洋文化語言景觀研究:視角與方法
民族旅游村寨語言景觀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