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論語》中的“孝”

2020-07-18 09:02孫俊
傳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關鍵詞:倫理學儒家倫理

孫俊

摘要:“孝”是孔子倫理學說的倫理德目之一,是儒家倫理體系的基礎,《論語》中關于“孝”的論述構成了完整的孝文化,由低到高分別是:孝養、孝敬、孝忠。

關鍵詞:論語;孝

“孝”是孔子倫理學說的倫理德目之一,是儒家倫理體系的基礎。即使由于語錄體的特點導致《論語》中關于“孝”的論述多是片段性、非連續性的,但并不妨礙《論語》中“孝”思想的完整性、體系性。

一、孝的最低層次:孝養

《論語·為政》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有酒食,先生饌”:子女要保障父母的飲食起居,讓他們衣食無憂?!案改钢?,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标P心父母的年齡,也是對父母身體關心的體現。

“孝養”除了關注父母的身體外,還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地保護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薄墩撜Z·泰伯篇》中記載曾子病時,讓弟子看其手、看其足,即出于此意?!案改肝ㄆ浼仓畱n”“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都是對自身身體的重視。而一個人要做到保全自己的身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免于刑罰,免于刑罰的關鍵又在于“視聽言動”皆要中禮。于是,“孝”和“禮”便具有了內在統一性。

二、孝的第二個層次:孝敬

相對于“孝養”,“孝”的較高一個層次是“敬”。

《論語·為政篇》載: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人如果僅僅對父母“能養”,而不“敬”,那和畜養犬馬就沒有什么區別,也就稱不得是孝了。于是,“敬”成了“孝”與“不孝”的道德評價標準。

敬要“無違”。對“無違”的理解,有些學者解釋為“不違背父志”,將其視為宗法家族制下對父權的絕對擁護,從而大加撻伐。其實這并不符合孔子的初衷?!盁o違”的理論出發點是不違背“禮”,是保全父的“義”?!案改赣胁缓隙Y,子女不當順其非,必自以合禮者事父母,斯對父母為至敬,亦即子女之至孝也?!盵3]在父親將行未行不義之事時,子女要力“爭”,要“幾諫”?!白訛楦鸽[,父為子隱”,當父親已行不義之事后,子女又要“為父隱”,目的是不讓父母陷于不義的處境。所以,“無違”就是要做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蹦茏龅竭@些,就是敬。

“子不語怪,力,亂,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疾炜鬃拥墓砩裼^,可以看出孔子是不相信鬼神論的,但卻非常重視“慎終追遠”[1]50。對父母的祭祀要做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而且必須親自祭祀,否則,“吾不與祭,如不祭”。因為,“茍非吾親自臨祭,縱攝祭者亦能極其誠敬,而于我心終是闕然,故祭如不祭”。對父母的葬禮,“與其易也,寧戚”,依然強調的是內心的真誠?!叭宋从凶灾抡咭?,必也親喪乎?!泵鎸Ω改傅娜ナ?,即使是講究“哀而不傷”“過猶不及”的孔子,在父母去世時,也不反對為子女者表達自己的全部情感,哀戚不已,足見“敬”在孝中的地位。而“敬”的道德路徑即在于“心安”。

敬要“無改父之道”。依據許慎《說文解字》對“孝”的解釋,“孝”的本意就是子女要繼承父母的志向、事業。據《孔安國傳》解釋,承繼先祖的意志,遵照先祖的志向,是孝;背離父親之道,任意妄為就是不孝。因此,子女對父母的孝不僅具有倫理學意義,更具有社會學意義,繼承父業、父志的合理性部分,就能促進個人成長,推動事業發展、社會進步、國家繁榮。所以,“無改父之道”也是是對人類文化價值的繼承和發揚。

三、孝的最高層次:孝忠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一個人能盡心竭力孝順父母,自然就能舍生取義侍奉君主?!靶⒋葎t以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這正是孔子“移孝入忠”的倫理邏輯路徑,將德行倫理文化上升為政治倫理文化,倫理哲學與政治哲學合二為一,構成封建社會家國同構下的倫理道德治理模式,從而實現了“孝文化”的最終倫理歸宿。

“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統治者對父母孝敬,對百姓慈愛,就會起到示范作用,百姓就會忠于自己的統治,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表達,就是鞏固群眾基礎,取得執政合法性地位。

當然,孔子并不是完全站在維護封建等級秩序的角度來談“孝”的?!耙菩⑷胫摇钡谋澈?,仍是成就自我完美的道德品格。因為“家族的、社會的角色自身就逐漸會形成一種規范性力量,作為我們應當如何開展、進而做什么的指導原則?!?/p>

孔子在答子貢成“士”的途徑時,由高到低指出了三種途徑。其中,第二種途徑就是“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做到“孝悌”也能成為“士”?!笆俊币浴俺扇省睘樽罡呃硐胱非?。但仁之大本,難以企及。正如顏淵感嘆孔子之學“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貢贊嘆孔子學問如“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盵1]146“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由此指出了一條成仁的路徑,即由孝入仁?!靶ⅰ笔恰叭省钡闹薪?、橋梁,從而打通了現實和理想的橋梁,讓“仁”有了追求的路徑,而不是無法企及的道德彼岸。

四、結語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地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盵5]儒家“孝文化”已成為中國儒家倫理學說中最顯著的倫理道德資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我們對傳統道德資源中的優秀倫理文化,進行損者損之,益者益之,不斷完善新時代“孝”文化精神,為構建“友愛”的社會氛圍,推進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安定和諧的家國環境。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

[2]汪受寬.孝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頁.

[3]錢穆.《論語新解》[M],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31頁.

[4][美]安樂哲.羅斯文.《論語》的“孝:儒家角色倫理與代際傳遞之動力[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2013年9月第52卷第5期.

作者單位:重慶市綦江區委黨校

猜你喜歡
倫理學儒家倫理
閱讀理解兩篇
知命
淺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茶道
非倫理領導對員工職場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
第三屆全國生命倫理學學術會議將于山東大學召開
倫理學發展面臨的挑戰、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