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路徑探索

2020-07-18 09:48徐宣明
傳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關鍵詞:路徑探索高中歷史教學

徐宣明

摘要:《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政治和家國情懷。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新課改的主題,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優良品格為主要目標。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符合國內外歷史學科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去追尋并向人們展示歷史真相。本文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優勢以及培養路徑進行簡單分析討論。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史料實證素質;路徑探索

高中歷史教學就是用唯物主義歷史觀來描述、分析和解釋人類歷史進程及其變化規律,學生通過學習古今中外的歷史課程,能夠了解人類的發展史,并且從中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史料實證是指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獲取到的歷史知識進行辯證分析,尋找歷史真相。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意義

(一)有利于再現歷史情境

歷史的過去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創設歷史情境,再現歷史,最大化還原歷史。讓學生通過歷史情境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客觀分析歷史事件。當整個教學過程中掌握了更多的歷史證據時,就能更精準地展示當時事件發生的情境,也就能更精準的展示歷史。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中國傳統教學模式的推動下,學生的學習大多都是被動性地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史料實證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去翻閱文獻,甚至去實地考察求證,這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儲備自己的歷史知識,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達到學科德育的目的。

(三)緩和師生之間的緊張氛圍

歷史知識來源于史料紀實,通過史料教學,大家一起討論學習視頻資料、圖書資料等,能夠激發傳統歷史課堂“死氣沉沉”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充滿活力,大家互相探討,師生互動等都能很大程度上緩和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良好的互動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路徑

(一)幫助學生樹立史料實證意識

教師是學生接收信息的第一傳播者,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歷史教師必須言傳身教,要求自身具有專業的歷史知識以及較高的史料實證意識,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史料實證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解讀史料來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客觀、正確地看待歷史史料中的信息,且教師應該不斷挖掘各種教材,善于選擇史料,運用具有權威性、典型性、真實性的史料,不斷提高學生史料分析能力和史料實證意識。如: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的原因,除了清政府本身的腐敗無能,海軍裝備落后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多方面的史料,從當時的政府意識形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出各種有效信息,然后進行判斷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養成實事求是的閱讀習慣。

(二)引導學生積極搜索史料,引發學生的史料分析意識

史料實證素養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現在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且歷史教材容量有限,對相關史料的呈現比較簡單,難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造搜集史料的機會,包括學校的圖書館、當地的市圖書館、檔案館甚至去歷史發生地外出研學,不斷對史料進行補充、更新,能夠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如:組織學生外出研學,參觀秦始皇兵馬俑、都江堰等歷史文化遺址,到當地的博物館了解當地歷史發展的脈絡,到最有年代特點的街道體驗當時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有效收集歷史文獻資料、歷史傳說、視頻影像資料等,既可讓學生學會收集各種歷史信息,對信息進行判斷、篩選、分析和綜合,又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還參與了史料實證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三)加強疑難解答的占比,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就要讓學生形成對史料有問必問的良好習慣,且疑難解答也是加強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傳統教學中,歷史教師照本宣科,學生依葫蘆畫瓢,不追究史料是否真實,只認為課本和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沒有質疑精神,也就沒有自主創新精神。新課改之后,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出多元化且有效果的教學問題,增加史料知識的含量,激發、誘導學生去閱讀、分析,且滿足學生的探索熱情。教師可以成立史料實證小組,通過作答歷史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思考歷史問題,從已有的史料中提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思維、自主理性地分析史料。如:在講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出示1971年的尼克松講話和“二戰后美蘇爭霸形勢圖”等史料,并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史料進行解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

三、結語

史料實證素養與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社會歷史發展的復雜性決定了歷史學科不能單獨照本宣科,要求高中歷史教師要具有較高的史料實證意識,根據每個歷史事件背后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的發展背景進行全面分析,并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史料實證的活動中,用客觀的眼光去辯證地看待、分析歷史,逐步增強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讓學生客觀的評價歷史,逐步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參考文獻:

[1]何英.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素質拓展,2018(2):74-75。

[2]關飛雁.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素質拓展,2018(11):75。

[3]袁正敏.高中歷史新課程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7(9):171-172。

作者單位:赫章縣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路徑探索高中歷史教學
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究
高校語文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路徑探析
淺談高中《鴉片戰爭》教學中國際法意識的培養
活用思維導圖,突破歷史教學重難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實驗探索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試論標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路徑
“概論”課貫徹愛國主義教育路徑初探
警務監督對警民關系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