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金融風險及應對措施

2020-07-23 06:20肖紅
商情 2020年29期
關鍵詞:風控互聯網金融風險

【摘要】“野蠻生長”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至今被多方認定的標簽。眾多平臺最終的經營不善主要源于過度追求效率的提升而忽視了風險的管理。事實上,我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由于沒有完善的征信體系而呈現出多樣化,大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由于互聯網金融在全球的發展聲勢浩大,發展速度無可估量,若不及時找出隱藏的風險并規避,風險積聚現狀將無法被打破。本文將以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現狀為背景,研究目前存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風控

一、前言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大數據背景、科技創新加之新興業態帶來的無限商機給互聯網金融打造了良好發展空間。2013年,因當世盛行的P2P網貸和橫空出世的余額寶,被冠名“互聯網金融元年”。2014年“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由于政府政策的傾斜使互聯網金融發展一路高歌,互聯網滲透到金融行業各個領域,例如銀行、券商、保險線上化,P2P網貸、眾籌等等。但由于我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并不完善,也沒有行業標準,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也伴隨著風險的產生。即便服務模式的更新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但黑天鵝事件頻頻發生:非法集資,金融傳銷,金融詐騙等正逐漸瓦解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心。因此強化互聯網金融多方風險管理將有助于有效防范對應的風險,重拾消費者信任。

二、金融科技風險管理本質

(一)風險聚集原因

互聯網金融風控管理建設應從兩方面實現:企業自身修煉和外在環境建設。

當風險來臨時,企業應對靠的是自身的內力,企業的踏實穩定性,而非發展的快慢現狀。一個企業即便領跑了整個行業,倘若沒有風險管理意識、措施和機制,短暫業務量增長在沒有風險把控的條件的下會更快面臨問題,并且這些問題不是風投所能加以控制的。片面追求盈利而不斷放松風險控制將導致風險失控。

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之所以能夠積聚,是因為在內在上,企業管理者對風險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規避和應對風險的意識和措施;在外在上,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政策加以支持,沒有健全的征信體系,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也無法適用傳統金融行業分業監管模式。

(二)風險緩沖的必要性

2019年,政府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圍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風險防控方面出臺了多項監管政策:強調數據的合規應用;規范催收管理;加強利率管控等,一些風險管控能力不足的平臺業務上就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互聯網金融風險一旦發生,處理不當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容易造成金融危機,因此建立一套企業內外部合力應對風險的機制尤為重要。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要遵從經營規律。在并不是所有風險都能夠預估的前提下,任何時候都需要留有充足的風險緩沖余地。判斷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首先需要關注他是否具備控制風險的能力。風險的穩定性是企業展開一切經營活動的基礎。所有決斷都是建立在風險穩定的基礎上實行的。

近年來,國家不斷發布關于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防范和處置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置的統籌監管,改革政策環境和約束機制。大部分企業的發展也開始從最求效率回歸到風險管理的本質。若是具備前瞻性的風險應對能力并在風險來臨時及時作出調整,企業的運營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

(一)監管風險

我國傳統的金融行業實行的是分業監管模式,比如銀行業由央行監管,證券業由證監會監管等等。而我國互聯網金融是典型的混業經營,參與者復雜,涉及的領域廣泛,業務交叉性強,因此無法適用我國現行的分業監管模式。

長期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和機制導致互聯網金融機構開始違法違規經營,例如一直盛行的P2P網貸在央行、銀監部門、網監部門都與之劃清監管界限后,缺乏明確的監管使得P2P網貸準入門檻非常低。不夠自律、渾水摸魚并想從中獲利的人不斷增加使得黑天鵝事件頻繁出現。目前大多數人習慣使用的第三方支付,由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對商戶的監管以及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力度不足,也存在著洗錢的風險。諸如此類不完善的監管措施和不全面的監管范圍使得大部分目的不純者都有機可乘。監管的交叉風險也在加速。

(二)信用風險

雖然大數據背景和互聯網的開放性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但即使是大數據金融,由于存在不健全的征信體系、不嚴格的審核機制、不完善的信息披露,也不可能存在一個萬能機構任何時候掌握任何人的充分信息,從而信息不對等的風險依然存在。

近年來由于契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眾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形式,在因其獨特的運作模式而產生源源不斷的收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風險,非法集資是最常見的。在企業融資需求和民眾投資需求同時無法得到滿足時,便衍生出這種畸形的刑事犯罪行為。近幾年來,涉及非法集資的人員和金額呈上升趨勢。除此之外,例如非法發行證券等行為也存在著潛在的信用風險。

(三)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發展越來越迅猛,但是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新形勢的風險和挑戰。以P2P網貸為例,大多網貸平臺是購買模板,在技術迭代是無法保證新版本的成熟性,若平臺負責人只重視營銷策略而不顧技術是否成熟,由于技術存在漏洞將引發黑客的攻擊,而網貸屬于新興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使得黑客蓄意攻擊,連帶產生的問題,例如個人信息泄露、密碼泄露、投資人賬戶資金遭到篡改等頻頻出現。大多平臺的運行也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

(四)宏觀風險

宏觀風險是指互聯網金融資金的流向與宏觀調控方向不一致而產生的風險。按照經濟周期的規律,我國每五到八年就會經歷一次經濟周期風險,最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中國最早一批成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玖富的CEO孫雷曾說“經濟周期如潮水,潮漲時大家一哄而上,潮落時,即使有再好的水性,也只能在沙灘上游泳?!被ヂ摼W金融行業,在面對大量實體經濟破產,壞賬、呆賬不斷出現時,微觀層面的風險控制已經無法應對了。

四、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目前世界上還不存在足夠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中國的監管體制也在不斷完善。為了保障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融合了互聯網以及金融相關業務,業務范圍廣闊,傳統的金融分業監管已無法囊括所有領域。針對這種現狀,應建立橫向多業監管合作體系。已傳統金融行業的監管部門為主要責任部門,輔之以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務部門。例如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貨幣衍生產品,人民銀行作為貨幣的發行者應協同推出部門一起承擔起監管責任;再比如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各項理財產品,針對此項產品所涉及的業務領域,對該領域負責的監管機構應負責牽頭,聯合其他連帶責任機構一起承擔監管責任。

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參與者復雜,實力參差不齊。很多企業不具備風險管控意識,沒有能夠抵御風險的措施和能力,風險承受能力極低。因此需要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打破魚龍混雜的現狀,淘汰不適應風險的企業,加速行業整合,規范企業行為和市場環境。

(二)建立透明運作體系和信用數據平臺,去泡沫化

互聯網金融逐漸不受信任是由于投資去向不公開透明,舊有互聯網金融運作模式盲目追求高成交量和高效益導致壞賬堆積,投資者不清楚自己的資金走向只知道結果和預期的不一致,從而使信任感不斷下降。因此打破舊有模式,建立公開、透明的資金運作體系尤為重要。

2019年,備受關注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開通,而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進一步環境完善互聯網金融商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給借貸雙方提供有效平臺進行信息查詢,解決借貸雙方的“信息孤島”,最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數據獲取維度窄、信息不對等等問題。

(三)建立強大的技術保障

互聯網金融技術風險存在在很多方面,例如高大上的網站插入虛假信息等等,這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安全問題。這導致信息可信度降低,用戶的個人信息及資金安全也存在著巨大的隱患。因此需提高防范風險技術,加強抵御黑客攻擊的能力。這不僅僅對計算機硬件設備有較高的要求,對于系統運作的防火墻等軟件的開發也有較高的有要求。應大力投入研究保護性較高的相關信息系統,保護消費者及平臺的合法權益。

(四)創建風險識別和預警系統

利用各種類型的互聯網金融風險識別的技術手段,例如業務流程分析、SWOT分析等方式創建互聯網金融風險識別系統已達到幫助企業用戶認清其風險的范圍,掌握內部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還可以通過設置風險預警的形式形成預計系統從而達到幫助企業用戶把握風險走勢,在風險來臨前采集風險處置措施,降低甚至避免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的目的。

在宏觀風險預警方面,可以對不同的行業進行分類監管,針對多頭共債風險進行預警。加快推進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深入各項業務流程中,降低操作性風險。

參考文獻:

[1]康欣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范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9):36.

[2]杜冰.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投石問路“本土風控”[N].金融時報,2015(5):7.

[3]曹國玲.陳曉華.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10):40-60.

作者簡介:

肖紅(1991-),女,漢族,北京人,本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

猜你喜歡
風控互聯網金融風險
寧波P2P網貸發展問題研究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銀行雙錄的現狀和問題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及防范措施
論小微企業融資的風險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