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藥殘留控制對茶葉質量安全影響的思考

2020-07-23 16:35劉佚玲王孝彥
商情 2020年32期
關鍵詞:農藥殘留安全管理

劉佚玲 王孝彥

【摘要】作為茶葉生產大國,我國的茶葉生產與出口歷史悠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 茶農們為了做大做強茶葉產業,由于茶農質量安全意識淡薄,只注重經濟效益。在茶葉生產中,只追求短、平、快的病蟲害防治方式,普遍存在用藥品種多、次數多、施用量大、安全間隔期執行情況差等問題,不僅增加了成本,也影響到了茶葉的質量安全。因此,相關部門更應以茶葉質量安全管理標準為基礎,完善茶葉種植過程以提高茶葉質量,以維護茶葉產業的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農藥殘留 ?茶葉質量 ?安全管理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我國的茶園面積與茶葉產量始終走在國際前沿。茶葉的好處無需多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逐漸成為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的必需品,消費已逐步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其質量安全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們的重視。雖然我國茶葉整體質量較高,但其中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因為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農藥殘留的情況時有發生,極大的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相關部門更應針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完善其質量安全的相關標準從而消除農藥殘留的安全隱患。

一、茶葉農藥殘留現狀

茶葉中殘留的農藥污染成為農藥殘留,這也是影響茶葉質量的重要安全問題。茶農們為了減少茶葉病蟲害來提高茶葉產量,在茶葉生長期大量噴灑農藥從而導致或多或少的農藥殘留,雖然相較于其他植物茶葉的農藥殘留量并不算高,但由于茶葉種植的特殊性,消費者接觸到的茶葉濃度雖然較低但其毒性卻非常大。再加上喝茶人的長期飲茶習慣,長此以往殘留的農藥在身體內積累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正是由于這一原因,無論是作為茶葉生產大國的中國還是其他茶葉消費國家對農藥殘留量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以《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中的茶葉部分為例,其中明確規定了25個種類的農藥在茶葉中的最大殘留量。茶葉消費大國中日本與歐洲的其他國家對茶葉農藥殘留標準規定的最為嚴格,分別列出了454種與255種農藥的殘留量標準,任意一項被檢出(每千克0.01毫克)就被認定為超標而不批準進入到本國銷售。我國同樣對于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量極其重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完善,已經從1999年的82%的氰戊菊酯超標率降低為15%。雖然相較以往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但現如今茶葉的農藥殘留問題仍然是影響茶葉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

二、茶葉農藥殘留問題出現原因

導致農藥出現嚴重超標或是部分殘留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農藥使用不當,尤其是在病蟲害較多的季節少部分茶園為了盡快消滅病蟲害提高茶葉產量,在茶葉生產中,茶農們普遍存在用藥品種多、次數多、施用量大的方式消滅病蟲害。在采收時,沒有到達農藥自然降解時限就開始采摘茶葉,從而導致茶葉農藥殘留;另外很多茶園為了提高產量,不顧土壤質量大量使用肥料,為茶樹根系吸收重金屬提供了有利條件,導致種植出的茶葉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長期飲用此種茶葉同樣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損害。

三、提高茶葉質量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建設生態茶園

無公害茶葉生產已經成為了近些年茶園的種植趨勢,也是拓寬銷售渠道、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方式。同時應大規模推廣應用先進的灌溉節水技術,修建茶園配套設施以現代化的眼光發展茶園,提高茶園的水利化程度。為了提高生產能力,也需要運用現代化技術執行種植采摘任務,從根本上提高茶葉生產能力;茶農們應根據相關規定,踐行規?;?、標準化以及商品化的發展原則,對現有的茶樹種植區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對區域的生產條件進行優化,從而提升茶葉集約化程度與未來的發展規模奠定基礎;茶農應以茶葉的實際生產情況建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全面推行無公害的茶葉生產技術,控制化肥與農藥的使用量,確保生產出的茶葉能夠滿足茶葉銷售標準,樹立區域內的良好茶葉品牌形象從而帶動茶葉產業的快速發展;茶園相關人員應針對現有的茶葉生產銷售情況建立統一的種植標準,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原則對具有重要生態屬性的區域實施退茶還林模式,建設高標準生態原則下的生態茶園示范基地,并帶動周圍的茶園生態環境恢復,為后續的周邊茶葉種植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二)抽檢與自檢相結合對茶葉農殘量進行實時監測

在茶葉生產中,主要以茶農為主,茶葉生產企業應對茶農們進行快速檢測技術培訓,提高茶農質量安全意識,鼓勵茶農自行對茶葉進行檢測,同時以村莊為單位在企業的幫助下建立農殘檢測實驗室,使用先進的檢測儀器檢測茶葉農藥殘留量,并定期對茶園進行抽檢;茶農們應提高質量安全把控意識,主動對茶葉進行檢測以免農殘量過高茶葉流入到市場上破壞茶葉品牌形象。相關部門應配合農殘量檢測實驗室提高茶葉抽檢頻率,嚴格把控茶葉質量關卡。

(三)強化源頭治理與市場管理

對于販賣農藥的平臺相關部門應對其進行嚴格監管,包括對店鋪進行資格審查、銷售備案以及購買者農藥使用環節跟蹤等,并推行實名購買制度從而強化農藥的可溯性。對于出現的農藥銷售異常情況應及時追查,實時監控農藥流動性;茶葉企業應邀請專家普及科學用藥知識,采取試點方式開展蟲害的綠色防控,推廣使用低毒藥物與生物防治技術;加強對茶園用藥人員的技能培訓,規范茶園用藥。對于違規用藥的行為要追究用藥人責任,從而進一步強化茶農們的質量安全意識;同時對生產出的茶葉產品實施“一戶一碼”制度,方便產品在流入市場后的溯源工作,輕松掌握茶葉種植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生產日期、生產地以及質量檢測結果等,從而加大風險管控降低安全事故發生風險。

四、結語

種植過程是保證茶葉質量安全的重要階段,也是防止違規用藥導致農藥殘留量增加的關鍵環節,因此相關部門應該與企業以及茶葉種植者們聯合起來,推廣生態種植技術以降低農藥與化肥的使用頻率,為提高茶葉質量安全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巍,陳瓊,姜康等.關于GB 2763—2016中茶葉農殘最大限量標準的探析[J].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2017,(11):73-76.

[2]葉偉勝,胡健梁.降低茶葉農藥殘留的農藝措施及技術途徑[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1):164.

[3]楊云,顏學佳,靳宇等.茶葉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分析 ——以銅仁市為例[J].江西農業,2018,(14):37-39.

[4]丁亦男,童小麟,賴國銀等.國內外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與出口茶葉安全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23):8140-8145.

猜你喜歡
農藥殘留安全管理
果蔬中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概況
蔬菜中農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方法對比研究
論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淺談現代汽車檢測技術與安全管理
殺菌劑嘧菌酯的研究進展
在線凝膠滲透色譜—氣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檢測煙葉中的農藥殘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