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菌劑嘧菌酯的研究進展

2016-02-22 08:45韋龍旭盧振蘭李莉郭亞南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農藥殘留水解

韋龍旭 盧振蘭 李莉 郭亞南

【摘 要】隨著農業的迅速發展和農藥的廣泛使用,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農藥對人類生存環境、身體健康乃至整個生態系統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文綜述了新型殺菌劑嘧菌酯在環境中的殘留、降解行為及其對生物的毒性效應。環境介質的溫度、pH值及嘧菌酯在環境中的初始濃度等因素均對嘧菌酯在環境中的殘留和降解產生影響。嘧菌酯對水體、土壤中的生物也會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

【關鍵詞】嘧菌酯;光解;水解;農藥殘留;生物毒性

Advance Research of Azoxystrobin

WEI Long-xu LU Zhen-lan LI li GUO Ya-na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Resoureces and Environment,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Abstract】More and more people attention to the harmful effec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even the whole ecosystem by agricultural chemic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to study of the azoxystrobin with it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the toxic effect to the organisms. Temperature, pH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can effect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the azoxystrobin. Azoxystrobin can make toxic action to the living beings in the water area and soil.

【Key words】Azoxystrobin; Photodecomposition; Hydrolysis; Pesticide residue; Biotoxic

嘧菌酯,化學名稱為(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一類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它的作用機理是抑制菌體細胞內線粒體的呼吸作用,破壞細胞中能量的合成,從而對致病菌體孢子的萌發、菌絲的生長和孢子的形成等生長過程產生抑制作用[1]。嘧菌酯具有高效、廣譜、低毒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蔬菜、果樹、谷物、和水稻等多種作物病害的防治,能夠有效防治多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如葉斑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等[2-4],對作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5-7]。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農藥的生產和使用量居世界前列。農藥的廣泛應用,對農業病蟲害的防治和農作物產量的提高效果顯著,但同時也對人類生存環境、身體健康乃至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不良影響。隨著嘧菌酯的廣泛使用,人們更為關注生態系統面臨這種殺菌劑的污染問題。

1 嘧菌酯的光解

農藥的光解是其在環境中降解的主要方式之一。劉曉旭等對嘧菌酯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氙燈同照射的條件下,嘧菌酯的光解速度比汞燈照射下的光解速度快得多,充分說明了嘧菌酯在短波長光源下相對穩定,不易光解;在長波長的光源下表現相對較活躍,易于光解。pH值也是影響嘧菌酯光解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酸性條件下嘧菌酯的光解速度較快,而在堿性條件下嘧菌酯表現得相對穩定,不易光解。嘧菌酯的初始濃度也影響著其光解速度。初始濃度越大,其光解速度越快。

2 嘧菌酯的水解

水解也是農藥在環境中降解的重要途徑。劉曉旭等對嘧菌酯的水解研究表明,溫度是影響嘧菌酯水解的重要因素,嘧菌酯的水解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低溫對其水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嘧菌酯的水解也受到pH值的影響,在pH=5~9范圍內,嘧菌酯的水解半減期隨pH值的增大而減小,其在pH=5的溶液中的水解速率是在pH=9的溶液中的3倍左右。嘧菌酯的初始濃度也影響著其水解速率。與其光解速率相類似,嘧菌酯的水解速率隨初始濃度的減小而降低[8]。

3 嘧菌酯的殘留

農藥在環境介質中的殘留極易引起生物富集,使農藥在生物體內的濃度遠遠大于其在環境中的濃度,對生物個體乃至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危害。近年來國內外對于嘧菌酯的殘留日益增多。楊振華等對于嘧菌酯的研究結果表明,嘧菌酯在草莓中的半衰期在3天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8天左右[9]。洪文英等研究表明,按推薦使用劑量施藥,嘧菌酯在黃瓜中的降解半衰期約為2天,消解速度與施藥濃度呈負相關[10]。殷麗丹等利用氣相色譜法測得成熟大豆籽粒中嘧菌酯的最大殘留量為0.27mg/kg[11]。為確保嘧菌酯的安全使用,應嚴格遵循其推薦使用劑量,合理安排施用間隔,使用次數不宜過多。

4 嘧菌酯對生物的毒性

研究表明,不同劑型的嘧菌酯對斑馬魚的96小時半數致死濃度為0.67~1.60 mg/L,對斑馬魚的毒性屬于中毒或高毒[12]。韓穎楠以蚯蚓為受試生物,研究表明嘧菌酯能夠引起蚯蚓體內細胞脂質過氧化反應,對體細胞DNA也有一定的損傷作用,損傷程度與嘧菌酯濃度表現為正相關[13]。李祥英、梁慧君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嘧菌酯對羊角月芽藻72小時半數致效應濃度為0.165 mg/L,對大型溞48小時半數致效應濃度為0.221 mg/L,對斑馬魚96小時半數致效應濃度為0.817 mg/L,均為高毒[14]。因此,雖然嘧菌酯對于作物具有安全性,但是在魚塘等水體邊施用嘧菌酯也應該慎重。合理使用嘧菌酯有利于保護生態系統安全。

5 嘧菌酯的研究展望

隨著農業的進一步發展,農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嘧菌酯作為新型殺菌劑之一,研究其殘留、降解及對環境生物的影響,對環境保護和人類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環境介質中的pH值、溫度及嘧菌酯的初始濃度對其降解有顯著的影響。不同濃度的嘧菌酯對水生生物的毒理學影響顯著。通過對嘧菌酯的環境行為及毒性效應研究,可為嘧菌酯的污染防治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陳瑾,吳如健,胡菡青,等.6種嘧菌酯復配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8):162-167.

[2]喬康,姬小雪,邱士芬.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防治黃瓜白粉病田間藥效試驗[J].廣東農業科學,2007(9):64-65.

[3]彭埃天,歐陽主才,宋曉兵,等.嘧菌酯對香蕉尾孢菌葉斑病的防治效果[J].廣東農業科學,2007(5):66-68.

[4]彭埃天,劉景梅,陳霞,等.25%阿米西達懸浮劑防治冬瓜炭疽病藥效試驗[J].廣東農業科學,2007(4):63-64.

[5]張志勇,王冬蘭,張存政,等.苯醚甲環唑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殘留[J].中國水稻科學,2011,25(3):339-342.

[6]謝惠,龔道新.嘧菌酯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殘留降解行為[J].湖南農業科學,2013(1):80-83.

[7]金麗華,陳長軍,王建新,等.嘧菌酯及SHAM 對4 種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7.

[8]劉曉旭.嘧菌酯的水解和光解特性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3.

[9]楊振華,魏朝俊,等.嘧菌酯在草莓與土壤中的殘留動態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3,32(4):697-700.

[10]洪文英,吳燕君,等.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黃瓜中的殘留降解行為及安全使用技術[J].浙江農業學報,2012,24(3):469-475.

[11]殷利丹,侯志廣,等.嘧菌酯在大豆中的殘留及消解動態[J].農藥學學報2011,13(3):304-309.

[12]張國福,李本杰,等.不同劑型苯醚甲環唑和嘧菌酯及其原藥對斑馬魚的急性毒性評價[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4,33(11):2125-2130.

[13]韓穎楠.嘧菌酯對蚯蚓和斑馬魚的氧化損傷及遺傳毒性效應[D].山東農業大學,2013.

[14]李祥英,梁慧君,等.5種殺菌劑對3種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與安全性評價[J]. 廣東農業科學,2014,16:125.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農藥殘留水解
水解常數及其常見考查方式
番石榴中結合多酚堿水解與酸水解法提取工藝優化的比較
頂空固相微萃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蔬菜中農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方法對比研究
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困境
鹽類的水解考點探究
鹽類水解的原理及應用
在線凝膠滲透色譜—氣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檢測煙葉中的農藥殘留
應用酸水解法制備牛蒡苷元的工藝研究
遠志水解產物的分離及鑒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