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教學中傳統木偶戲的運用

2020-07-29 12:26吳良娟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0年83期
關鍵詞:木偶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吳良娟

【摘要】木偶戲,又稱“鬼仔戲”。我國木偶戲歷史悠久,自漢朝以來乃至現在,木偶戲仍然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文化在炎黃子孫當中傳承。在社會不斷改革創新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木偶戲在一定程度上逐漸沒落。木偶戲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家的文化宣傳下,非物質文化遺傳的傳承逐漸被重視,傳統木偶戲的傳承也顯得尤為重要。千里之行始于學,如何能讓傳統木偶戲與現代教學之間相互融合,如何能更好地發揮出其影響力,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傳統木偶;木偶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石的作用。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幼兒在這段時間內所吸收的文化、所處的環境氛圍以及幼兒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有著莫大的關聯。由于幼兒正處于啟蒙階段,此時進行潛移默化的傳統文化教學,對宣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有幫助的。木偶戲作為一種帶有肢體性靈活度高的一種表演方式,可以讓小朋友在觀看木偶戲的過程當中開動腦筋,木偶戲中的地方特色配音以及音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聲樂的豐富度。因此,如何讓傳統木偶戲在幼兒教學中的得到合理運用顯得尤為重要,從事幼兒教學的工作者們要注重木偶戲與現代教學的融合。

一、幼兒教學與傳統木偶戲形成優勢互補

幼兒教育在社會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發展幼兒表達能力、認知力、記憶力等固然重要,但舞蹈、音樂、美術和戲劇等藝術教育在幼教中也不可忽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藝術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上選材都十分廣泛,可拓展空間較為廣闊。舞蹈、音樂、美術和戲劇都為藝術教育組成部分,而戲劇則是將前三者都結合呈現在幼兒的教育方式,因為通過三種特點不同的元素組合,又使得戲劇具有較其他藝術教育更具特異性和多樣性,表現的內容和形式更具亮點。在幼兒接受可視化教育過程中,還可以以增設不同形式的木偶戲將教學的目的呈現在幼兒前,從而達到期望的教育目的。如客家木偶戲起源于福建,福建在歷個朝代都是富庶之地,其文化特色更是源遠流長和多樣交織,雖然表演藝術難度較其他木偶戲大,不僅需要較高難度的木偶表演,同時還要結合唱腔,唱腔基本與廣東漢劇相同,屬皮簧劇種,使木偶表現得更為靈活、傳神和栩栩如生,深受各地觀眾的喜愛。

二、木偶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教育形式

小朋友在欣賞木偶戲節目的時候,能夠更直觀地參與到作品但當中,體會到不同于繪畫式的藝術的活躍氛圍,直接性地接觸會比單純地繪畫更高效。而當小朋友沉浸在木偶戲表演中時,他們就會萌生親自操作的想法。在此基礎上,為了能讓幼兒更好地參與到木偶戲制作當中。我們必須制定適合幼兒參與的計劃。先從木偶的制作入手,先進行拆分宣講,讓小朋友通過對手腳的區分、各個部位關節的鏈接以及木偶衣服款式的搭配來初步了解木偶的結構構造。再對杖偶進行改制,把木偶改為適合小朋友玩的輕便的、大小適中的木偶,例如把木棍改為用塑料管子代替,木偶的大小進行縮小,把木偶的形象變為小朋友更喜歡的動物,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在制作當中,讓小朋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繪畫能力,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我們還可以提供一些空的模型讓小朋友自己動手去制作木偶,小朋友可以充分發揮,按照自己的喜好決定所制作木偶的造型,這會比讓幼兒參考老師所制作的木偶進行照搬更加有效,更能提起小朋友的興趣。這樣做既豐富了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又能提升繪畫創作能力,一舉兩得。

三、提升幼兒對木偶戲的參與度,能夠有效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我

幼兒在接受木偶戲的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可通過聘請專業的木偶戲表演師、在線教學視頻等方式來協助幼兒進行學習?;A木偶戲所需的操作并沒有想像中那么復雜,不僅只是幼兒,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能夠快速掌握木偶戲表演的基礎,訓練的關鍵點在于操縱者的手指是否能夠靈活操作。當教師掌握木偶戲表演的基礎后,既可以現場對幼兒進行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加入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對木偶戲的一些學習心得體會,再現場傳授給幼兒,同時也可以讓幼兒自由發揮,即可單人表演,又也可通過小組形式協作表現,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

木偶戲表演教育還可以通過在線視頻教學的方式,讓對木偶戲產生濃厚興趣的幼兒在課余時間仍可以學習木偶戲的相關知識,在觀看在線視頻的同時,家長也可以對幼兒進行一系列的教育輔導,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這門學科的理解和操作熟練度,同時木偶戲帶來的相關的歷史文化、地域風情文化、人文情懷文化都可以通過父母表述的方式傳授給幼兒,使幼兒在極大的興趣當中掌握其他相關文化,既可掌握木偶戲表演知識,也可了解其它本土文化特色,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

在幼兒教育計劃中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行相應的木偶戲表演比賽來促進幼兒對這門科學的興趣,在有趣的比賽對抗中能夠很好地激發和提升幼兒對木偶戲的興趣,可以使幼兒通過自我摸索領悟木偶戲表演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可以通過比賽過程中觀摩對手的表演中得到啟發,從而引發幼兒的思考來獲取進步空間。通過比賽使幼兒不僅能夠收獲寶貴的木偶戲表演知識,同時也能觀摩對手的表演和自己的表演的區別,又能夠通過比賽過程中的協作和對抗,收獲珍貴的友誼,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課外收獲。

四、結論

木偶戲不僅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十分優秀的助長機器。它能夠鼓勵幼兒大膽自我表現,也能夠使幼兒不斷學習歷史文化、地域文化以及人文情懷等相關知識。木偶戲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占據的作用和帶來的教育效益是無法簡單用文字表述清楚,所以每一位幼師都應該清晰地認識到它的作用和好處,通過接受傳統的木偶戲知識學習到靈活創新教育方式,是幼兒教育過程中重要又必經的路途。不斷豐富幼兒教育方式能夠加強幼兒的全方位教育,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使得幼兒更為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發[2006]18號.

[2]王伽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性危機——以高州木偶戲和采茶戲為例[J].人民音樂. 2012(05):62-64.

[3]邱冠武.從廣東木偶戲的發展現狀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50-152.

猜你喜歡
木偶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傳統戲劇——木偶戲
木偶戲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木偶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