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建筑,從電影跌進現實

2020-07-31 03:05編撰阿潘網絡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7期
關鍵詞:野獸派賽博朋克

編撰_阿潘 圖_網絡

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劇照,曾經天真叛逆的賽博朋克,已變遷為硬混凝土的凜冽冷峻,甚至有些去人性化

在過去35年甚至更久時間里,沒有哪種風格的建筑如“野獸派”建筑一般,和科幻電影有著如此深的淵源;也似乎沒有哪種建筑如它們一般,原本有著戰后大同社會的烏托邦理想,卻最后成為取消人性尺度的反烏托邦樣本。

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筑師柯布西耶開始用原始的、光禿禿的混凝土構建“野獸派”建筑,這類建筑很快成為政府或公共機構的辦公場所。這位法國建筑師是現代建筑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和密斯·凡·德·羅,賴特以及格羅皮烏斯并稱為四大現代建筑大師。

因成本相對低廉,野獸派在戰后歐洲、印度、日本和東歐的國家逐漸流行。一些建筑評論家認為,建筑師們想要的不僅是削減成本,對不少建筑師而言,野獸主義建筑反抗的是享樂和消費主義?,F在回頭再看,所謂對抗的意思或許有些屬于事后追加,但幾十年過去,這些昔日烏托邦式的建筑,卻逐漸成為了反烏托邦和賽博朋克(Cyberpunk)作品的背景,尤其是科幻電影的主背景。

這種設計美學——科幻電影里的賽博朋克和現實中的“野獸派”建筑,它們是如何交互演變,又如何反映時代變遷的?

弗立茨·朗格,《大都會》

德國導演弗立茨·朗格的職業生涯長達40余年,1926年拍攝的科幻電影《大都會》,是他的最后一部無聲電影。

片子由夫妻兩人合作編劇,著眼未來,在浪漫說教中把烏托邦式的社會結構奉為理想。雖然用了強大的宣傳攻勢,但影片遭到影評界一致的批評,英國科幻小說作家H·G·威爾斯甚至不惜用最挖苦的言辭來評論這部影片。

因為隱含了國家主義的意識,《大都會》在當年備受指責,但人們一致承認影片用以敘事的電影語言和高度精美、極富創新意味的造型處理,尤其是未來城市圖景是對電影藝術的重大貢獻。

后來,《大都會》成為“ 科幻電影的杰作之一”。

它預言的2000年的世界里,人類將分為兩個階層——生活在天堂大廈之中,操控機器人的資本家和活在人間不如不活的工人。電影里充斥著超現實的城市畫面:高樓大廈,汽車和飛機在高空中盤繞,無情的金屬聲音響徹世界。未來與現在、科技與人文,塞在一起組成一個膨脹的奇幻都會。大都會的矛盾性質、通天塔的抽象意義、勞資和解的途徑等,后來都作為形象化敘事語言的成功例子。

受當時德國表現主義藝術觀的影響,作為未來的德國大都會,尖角頂的,線條不對稱而給人傾斜感的樓群,高聳入云、排列整齊的混凝土建筑如迷宮,人在自己制造的鋼筋水泥的“籠”里,陰暗冰冷、精神壓抑??梢哉f,《大都會》讓人震撼的未來主義建筑造型在某種程度上為之后的科幻片建筑場景樹立了豐碑。

渾厚、多雨、潮濕,華麗和頹廢共在,這些奇形怪狀的場景在之后的科幻片中屢屢出現。大公司建筑和平民建筑的對立、連綿不斷的陰雨、光怪陸離的霓虹燈、機器人和人類的對立和矛盾、堅硬發光的金屬建筑、各國文字混雜的廣告牌和標志。這樣的畫面,便是賽博朋克的典型標志。這些賽博朋克,一群群地撲進了科幻電影里。

《大都會》,在賽博朋克這個概念被提出的半個世紀前就誕生了?;蛟S,正是這些電影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后來的電影家們和建筑師們。

賽博朋克,一個時代的縮影

賽博朋克,英文 “cyberpunk”,cyber+punk。

最早提出cyber概念的并不是科幻小說家或電影先驅,而是法國物理學家安培,那時還叫做“cybernetics”,意思是“控制論”,采用計算機進行的控制。

二十世紀后半期,小說家移花接木到科幻小說里,將cybernetics變幻成cyber,指“人和機器之間的控制”,“科技對人的入侵”,并衍生出其他想象,較有名的衍生品是威廉吉布森提出的“cyberspace”(賽博空間,即網絡里的虛擬現實)。

至于punk(朋克),隨著反戰的嬉皮士運動,早已浩浩蕩蕩在世界遍地開花,音樂風格、性格、生活方式,甚至可以作為形容詞來形容人。punk的終極意思,隱藏在流行文化后的,是叛逆、自由、離經叛道、邊緣化的態度。

Cyber+punk,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成為了日后的cyberpunk,賽博朋克。高科技的互聯網生活下,大集團公司或者系統統治世界,用信息技術控制和侵入人,不甘其統治的反叛和追求自由的人類或者機器彼此展開斗爭,在邊緣地帶游走。

這些故事通常套著反烏托邦的內核,而反抗的人們實際追求的很簡單——自由而已。

cyberpunk被正式定義是在1984年,一篇《華盛頓郵報》上的文章諷刺布吉森等人為“電腦痞子”,這番形容流行開來,形成一股潮流,最后正式成為了一個類別——賽博朋克。

1927年,《大都會》, 未來主義風格的建筑在某種程度上為之后的科幻片建筑場景樹立了豐碑

《撕裂的末日》,2002年

《發條橙》,1971年,建筑原型為倫敦布魯內爾大學演講中心

變遷,硬混凝土風格

然而,天真叛逆的賽博朋克也會在科幻電影中經歷殘酷的變遷,走向新的視覺概念:“硬混凝土”風格。

正如賽博朋克和早期的熱情的理想化的原子時代和太空時代的特征相關,“硬混凝土”風格也和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在早期的科幻電影中,如果說賽博朋克是大公司作為神秘的龐然大物在視覺上的呈現;那么在“硬混凝土”時代,公司和政府已經設定為野蠻和冷漠的象征,不再費心思去隱藏其強大邪惡的控制欲。

歷史學家詹姆斯·格雷克在《時光旅行》中寫到這一影響了科幻作品的設計美學演變:“未來主義的美學也變了,但無人發表此類宣言——從造型巨大、風格大膽、多用三原色和金屬光澤的物品,到陰暗潮濕、殘垣廢墟的背景設定?!?/p>

他觀察到了某種美學演變,一個顏色不飽和的世界,不再是黑夜中閃爍著霓虹,而是一片灰色。賽博朋克的“酷潮”不復存在,代之的是各種灰色調。

同樣消失的還有賽博朋克的流暢光澤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原始的、未完成的風格。

正如賽博朋克對早期視覺語法——黑白電影——的回歸,“硬混凝土”同樣借用了某些設計元素,即“野獸派”建筑。

馬賽公寓,柯布西耶

野獸派建筑或許是20世紀最有爭議的運動,野獸派建筑的特點是它的實用主義、模塊化,和混凝土的使用。

20世紀50到70年代,世界各地突然冒出許許多多不帶任何外修飾的素混凝土建筑,在常人看來像是沒有完工一樣,直白地裸露著混凝土痕跡,管線和結構構件暴露在外。這些建于五六十年前的建筑,就像是從科幻電影里跌進了現實,或者說它們是相互進入。

“野獸派”一詞源自法語“béton—brut”,意為“原始混凝土”,野獸派建筑風格誕生于城市烏托邦愿景。

20世紀50年代,法國建筑師勒·柯布西耶設計馬賽公寓,這是一種聯合居住區,專為工人階層設計的。馬賽公寓在一棟建筑內設置了住宅、餐廳、郵局、學校、醫院、影院等等功能,甚至在屋面預留了室外活動跑道和活動空間。今天,這種結合了多種功能的城市綜合體遍布全球。

《西部世界》,2016年

非洲,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的辦公大樓,意大利建筑師Rinaldo Olivieri設計

當年,在建筑設計業內,馬賽公寓算是標本和首次宣言,引發了材質和功能的討論。

勒·柯布西耶,這位法國設計師同時是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對混凝土有著長久熱愛,而混凝土正是這場運動的目標。

馬賽公寓,這棟曾經被視為現代建筑代表作之一的建筑,自1952年建成,經60多年風雨進入了它的衰老期。和古典主義建筑不同,由于缺乏視覺上的特色,野獸派建筑的遺骸往往被人詬病。

如今看來,它當時的成就也似乎微不足道,但卻準確又偏執地體現了柯布西耶現代主義早期的烏托邦理想和他個人對建筑的指導原則:通過底層架空柱支撐;頂部是屋頂露臺;多層樓高的建筑內有內部街道。

這正是“空中街道”的前身,后來成為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社會住房項目的代名詞,旨在模擬街道上可能出現的各種社會互動。中國把這樣的建筑風格稱為“工業風”,上世紀用在建筑上的不多,主要用于室內裝修。但現在,在城市的綜合體建設上被大量運用。

光禿禿的威嚴感

野獸派建筑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很受歡迎,這一風格的執行者普遍都有社會主義意識。野獸派建筑往往是大膽且氣勢磅礴,材料卻光禿禿的。

從某種意義上,這種簡潔的混凝土板,用于辦公大樓、文化設施、政府機關、學校圖書館等建筑,給人嚴肅或威嚴的感覺。政府和公司在“嘗試”時髦、現代、具有未來感的建筑風格,它卻已經開始以某種方式暗示權威和威嚴的存在。許多野獸派建筑師都會接到建造學校、公共住房、教堂和政府大樓的設計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倫敦的住房供不應求,野獸派建筑提供了一種社會和政府都負擔得起的解決方案。英國的巴比肯中心和巴比肯屋村是英國野獸派建筑的典型案例。

這個由英國建筑公司于60年代設計的大型藝術中心和住宅區位于倫敦遭受轟炸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被設計成一個迷宮般的地方,有天橋、人行道、隧道和走廊,旨在使行人優先于車輛通行,并設有一系列內部花園形式的公共室外區域。

1982年,巴比肯中心正式開放,英女王稱其為“現代世界的奇觀”,但在2003年卻被選為倫敦最丑陋的建筑。

60年代是野獸派建筑的巔峰時期,但隨即面臨批判和瓦解。許多野獸派建筑開始被計劃性拆除。80年代,野獸派被后現代主義和高科技建筑取代,后者似乎更富表現力和設計感。

2015年,一系列有關野獸派建筑的書籍出版,野獸派運動似乎開始回歸。

全球性事件

半個多世紀過去,這些像是沒穿外衣的建筑物由于時間沖刷出的青苔和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以及和科幻電影場景的相似性,突然成為社交網絡拍攝的主角之一,探訪并記錄這些素顏大樓一度成為西方主流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

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世界文化中心,斯諾赫塔建筑事務所設計

特蕾莎·卡雷諾文化綜合體,委內瑞拉,20世紀70年代早期

2017年11月開始,德國建筑博物館發起了引發更多民眾參與并將其文獻化的一場展覽,名為“粗野主義的求救——拯救那些混凝土怪獸”,展覽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

線上部分與社交網絡互動,網友可以拍攝并上傳這些建筑的照片,德國建筑博物館通過專業分析將這些照片中的建筑物的出處、建筑師、建成年代等信息補充完善。

德國建筑博物館把線上部分的展覽稱為“全球性事件”,這個活動不僅是要借著社交網絡來進行建筑理論普及,甚至帶有一些建筑文化再教育的邏輯在內。

網站上傳了一千多棟野獸派建筑的照片,按照建筑的所處大洲、國家、功能、建筑師進行了十分詳細的分類,分類中帶有是否面臨被拆除以及部分已經拆除的標注。

線下展覽部分,則是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專為展覽制作的這些建筑的大尺度模型,以及微縮建筑模型。

不出所料,線上展覽的部分出現了柯布西耶11棟建筑,其中大部分狀況不好,馬賽公寓完全處于廢棄狀態,同一時期,柯布西耶在印度昌迪加爾的當代規劃和單體結合的城市級別作品,很多成為荒廢狀態,和它們在印度的十幾個兄弟的大師作品命運一樣,都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也許被荒廢也是一種真實,從紀念的角度講,真實便是被超越和遺忘。

落寞的路易斯康

美國建筑師路易斯康,是為數不多的將無裝飾的素面建筑在美國,尤其在上升年代里付諸實踐的建筑師,這也成為他在執業期間多次遇阻的原因之一。

后來他使用更精致的面磚作為立面材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妥協,在耶魯美術館這樣的作品中,能明顯感覺到他的掙扎。

這棟有著局部面磚特點的美術館也被德國建筑博物館列為“野獸派”范疇,聯想到在他生命后期的幾乎所有作品都不再使用其他任何材料的習慣,也許是一種歸類時的承認,有點像在說,真實的康或那個年代的風潮,便是對于外裝飾的嗤之以鼻。

野獸派建筑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荒廢如同古典主義的消亡一樣具有悲劇色彩,不以人或建筑師的意識為轉移。并且潮流不可倒流,只有輪回。

輪回,時代飛逝

如同輪回的潮流從唐宋到今天,極簡主義和功能主義這對雙胞胎有野獸派這樣的子嗣,子嗣在遠東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甚至可以不用輪回來解釋這一新方向的發展,將無裝飾變為裝飾的傾向,那便是日本的當代建筑。

這個論點的論據在展覽中可以看到,亞洲90%的野獸派建筑是在日本地區,并且荒廢率低于北美和西歐。

比如京都國際會館,臨水而居,使用了類似日本傳統城堡的比例和尺度,極為苛刻地將室內外完全由混凝土構建,整個建筑遠看過去,像是一座經歷過一輪人類文明交替的化石般的飛船。如果說今日的金屬外皮建筑追求未來感的話,那么,它在追求穿越未來的非真實感。

烏克蘭,基輔,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研究所,1960年

格薩爾圖書館,威廉·佩雷拉設計,1970年,美國加州圣迭戈

另一大比例的該時期野獸派建筑遍布東歐,占20%的比例。蘇聯地區則是另一番景象,受冷戰時期的政策影響,太空主義的元素用得更多,這里的野獸派建筑更像是各樣的飛船固化成了混凝土的樣貌。

那個年代的建筑,軀殼也好,廢墟也好,老邁也好,都指向了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時代的飛逝。

20世紀70年代距今近半個世紀,這個世界的建筑面貌已經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與之前更為久遠的年代相比,人類的建筑發展顯然是經過現代主義的洗禮后加速了。加速到了新的建筑流派與面貌已經沒有像野獸派這樣有足夠的時間在全球發芽生根的程度,建筑的功能和審美需求被不經意打散,建筑師們跳出原先的思維模式,在邁向下一個輪回。

美國城市歷史研究專家卡爾·阿博特在他的作品《未來之城:科幻小說中的城市》一書中談到,科技的發展會在未來產生許多不可想象的新型都市,不過相較于科學技術而言,社會關系和社區凝聚力對人在城市中的生活舒適度依然是最重要的。

“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將城市建設得極盡閃耀又奇特,但是它們不會成為生活的好地方,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不會那么積極?!?/p>

建筑、電影,相互進入

不得不說,野獸派建筑和科幻作品是最絕妙的搭配。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電影《發條橙》,展示了標志性野獸派建筑在科幻作品中的應用。

加拿大建筑學者大衛·福汀著有《建筑與科幻電影:菲利普·迪克和<家庭的奇觀>》一書,他談到科幻作品采用這種美學有幾個主要的原因。

通過野獸派建筑來暗示時間,這種貫穿過去和未來的立體外觀和線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未來的某個特定節點。

更重要的是,混凝土是無根可依的。沒有任何一種文化可以宣稱混凝土是當地的傳統建筑——如果導演不想讓觀眾感覺電影里的建筑是某個地方或者某種文化中的建筑,就像國際化建筑試圖統一風格那樣。

“硬混凝土”通過它的物質性,也呈現出了一種人類生存狀況的框架。許多科幻故事最終都在試探、質疑人性,比如我們和科技的關系、社會的進化和退化等。

光禿禿的混凝土通常與人類形象和人際關系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物質不存在人性的尺度,事實上,它不存在任何尺度。因此它無法將作品中的人物和真實世界或人類自身聯系起來。當混凝土被單獨使用,或與金屬和玻璃一起使用時,它并不溫暖,也不能吸引人的感官。

科幻作品通過選擇這種材料,批判我們遠離大自然的現狀??諢o一物的建筑表面是抹去故事發生時間和地點的手段,因為上面沒有提供時間線索的人工制品、裝飾物或材料,借此給觀眾帶來一種距離感。

“這些建筑都很冷漠、有距離感,幾乎沒有人性;因此可以代表非現實世界或者外星世界。它們大多不是以人為本,因此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去人性化?!?/p>

硬混凝土中的“英雄們”不再身穿黑色皮夾克,戴鏡面墨鏡,他們的先進裝備不再光鮮,背景從冰冷的二進制網絡空間,跌入一片混亂的亦真亦幻的世界。

猜你喜歡
野獸派賽博朋克
朋克態度
保羅·門德斯·達·洛查 “野獸派”詩人
OnePlus 8T賽博朋克2077限定版
野獸出沒的年代 二十世紀藝術先鋒——野獸派
賽博朋克
PUNK SCIENCE
別出心裁
自由組合
阿麗塔與“賽博朋克”世界
從城寨到屋村,尋找隱藏的賽博朋克之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