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業:向世界證明杜甫的偉大

2020-07-31 02:21張喁圖源網絡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7期
關鍵詞:洪業燕京大學杜甫

文_張喁 圖源_網絡

今春疫情期間,網絡上出現了一道奇怪的“文化”風景:方方日記,BBC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及自媒體上熱傳的“速朽”帖子——《一位高中生寫給“杜甫叔叔”的信》《長安日記》……其中,BBC這部紀錄片,從名字到核心內容,都源自一位福建歷史學家的同名著作,他就是洪業。

洪業用英文寫就的杜甫傳記《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于1952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迄今為止仍被公認為是英語世界中關于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作品。此書亦為洪業平生唯一的專書著述。

此外,洪業還是燕京大學最重要的教授之一,致力于編纂中國古籍引得,更對哺育了許多漢學家的哈佛燕京學社的成立,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洪業(1893—1980),字鹿芩,號煨蓮,福建侯官人,歷史學家,曾在燕京大學執教,1946年赴美教書,直至終老

故人入我夢

不知道BBC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在全球疫情中感動了無數西方觀眾,又出口轉內銷引爆國內朋友圈,是BBC這座西方精神文化的橋頭堡的無心,還是刻意的安排。

他們在杜甫身上用上Greatest(最偉大)這個詞,而不帶“之一”,而且還說,“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p>

也許是杜甫的沉重,撥動了普通西方人在疫情中面臨生離死別的痛感神經: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稇浝畎住?/p>

他們從紀錄片中閱讀到的是難以保持形式和韻律的英文翻譯版,但意思已然足夠:

死亡造成的分離最終會成為過去式,活著的分離才是持續的悲哀。

老朋友(李白),你來到我的夢里,就像知道我有多想見你。

但無音訊的你或許已陰陽兩隔,那條路遠不可測。

水深波浪闊,祈禱你不要讓河里的蛟龍擄走。

疫情期間,BBC突然推出杜甫,引發討論

也許,西方的人生的救贖,于中世紀之后再次失靈,人們終于按照數輩先哲的指引,到東方文化中來尋找新的救贖。即便是作為疫情中一般的精神撫慰,從西方人到東方人,也會反省一下我們什么時候沒事會想起去認識杜甫,拋棄教科書多年后,會再想起杜甫——除了看到網絡中的搞笑噱頭“杜甫很忙”。

這部紀錄片的片名看似簡單,卻并非自創,而是沿用了20世紀的東方文化指引者之一——洪業的原著書名。紀錄片中的杜甫人生、情感和寫作線索,依樣拷貝自洪業這本著作。

那么問題來了,洪業是何人?這本書怎么我們沒有聽說過。

紀錄片播出之后,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簡體中文版《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已經很難買到,網絡書店里普遍炒到了三四百元。

說起來,此書是洪業用英文寫就的原著,1952年在美國出版,中文版的翻譯、出版和走紅成為孤品,比洪業后半生暌違祖國的幾十年還要長。

然而,不用大驚小怪,歷史總是需要長長的反應弧,洪業在書中指出,杜甫在世時同樣不引人矚目,去世幾十年后才慢慢開始被廣泛傳誦,直至一千多年后成為“詩圣”。

八月秋高風怒號

1946年5月,經過戰爭期間的分離,洪業帶著與兩個女兒團聚的希望,又一次到達美國。因為日美開戰前,洪業將兩個女兒先行送往美國,隨后出現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一家人完全斷絕了音訊。直到日本戰敗之后,洪業才收到二女兒藹梅的信,她已經在美國結婚,在一所大學的無線電臺工作,丈夫是這所大學的研究院物理系學生,還說姐姐藹蓮也在美國結婚了,并且育有一子。

經過苦難的戰爭,洪業在北平燕京大學的日子也是一片廢墟,他不僅耗盡了所有存款,而且開始典當藏書、夫人的部分首飾及家里的大半家具過活。即便如此,他在燕大校園的家,幾年沒住,天花板被熏黑,地板又臟又臭,所有的紗窗及遮簾都不見了,門鎖也被挖走,暖氣電爐及抽水馬桶都受到損害……生活不僅難以重啟,而且還欠下了大筆債務。

一方面為親人團聚,一方面為解決燃眉的生計,洪業求得了哈佛大學講學半年的聘書,“我希望能在美國逗留幾個月,而在1946年秋天開學前回北平繼續我教書、研究和行政的工作?!?/p>

見到父親后,大女兒藹蓮發現他蒼老了許多,而且情緒低沉。五十多歲的洪業,經過漫長的動亂,到美國也沒有駛入安全港,面臨的又是前路迷茫。雖然親友眾多,洪業開始只能在哈佛燕京圖書館長裘開明家客廳住了一段時間。洪夫人帶著三女兒于幾個月后才到達美國,團聚后,洪業以前在哈佛大學的學生加德納一家正好在外度假,空出的房子給洪家住一陣。等別人度假回來,洪家又在一位教授遺孀家里寄住。再然后,洪業在教會里的一位老朋友去世了,他家的大房子待售,洪業一家又暫住了進去。洪業還招呼同樣沒地方住的燕京大學英籍教授林邁克爵士一家也住了進去。

1946年春,洪業赴美講學,六年后出版了此書

燕京大學創始人司徒雷登(左二)

所以,洪業在哈佛大學一開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似乎成了理所當然之選。

事實上,洪業之于杜甫命運的感同身受,不是此番流離才升起的情愫。在北平,當他在日本人的牢獄里,向獄卒申請,讓家人給他送本杜甫詩集來,獄卒沒有準許。然而杜甫詩中的那些斷腸詩句,安史之亂中的哀國殤民,反復縈繞在洪業心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泱泱泥污人,狺狺國多狗

……

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

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

……

洪業開始花大量時間整理杜詩。他在哈佛大學,后來又在耶魯大學、匹茲堡大學、夏威夷大學,或開課,或演講,講的都是杜甫的著作與詩人本色。六年以后,洪業把講演及教學講義整理成書,于是就有了那本《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為什么有這六年?說好的1946年就回燕京大學呢?

1946年秋,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燕京大學老校長——司徒雷登為駐華大使,希望他在國共之間調停,組織聯合政府。然而兩黨之間關系已經破裂,經濟急劇惡化,在北平,最苦的就是拿固定工資的政府職員和教師,他們為節省柴米,幾家人搭伙過日子,還是吃不飽。

1949年8月,司徒雷登出名了,中國人民對他說——別了,司徒雷登。洪業未曾想到,再也回不到自己的故土。

男兒須讀五車書

洪業自號煨蓮,煨蓮其實就是威廉(William),這號讓早年留美歸國的洪業看起來像黃皮膚白內里的香蕉人。的確,他在燕京大學的很多學生一開始也是這么感覺的,但很快,他們發現這位滿口英文的歷史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文言,立時改變了印象。

實際上,和很多近現代名人一樣,洪業也是接受清末的舊學啟蒙的。1893年,洪業出生于福州,是家中長子,通過科考入仕的父親洪曦是他從小的偶像。洪業5歲時,父親去山東做官。10歲以后,一家人去山東生活。父親是典型的儒家學者,從候補知縣升任了魚臺縣知縣,這個官職在洪業看來,最主要的責任是收稅,“看這一塊地方有多少人,應有多少錢糧,由他負責榨出來,送到省城去,末了到朝廷”;其次的責任是治安,而修孔廟督教育,搞文化修貞節牌坊,只能算點綴。

可見不管什么時代,穩定和發展都是社會治理者的首要任務。

不過洪曦因為有出眾的儒家道德和學問,作為知縣被視為一縣之內所有學者的老師。這樣,其子女后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偶爾有陌生人來訪,說是其父親的“學生”。父親留給洪業的家訓是:“窮是讀書人的本分,我希望你們將來不做官,也不要娶富家的女兒?!?/p>

洪業經過對杜甫的專門研究后,遇到古今中外任何人對杜甫的為人為政有所詬病,就會忿忿不平,激烈地維護杜甫,常常似乎失去了一個學者應有的客觀態度。20世紀80年代,洪業辭世后,《洪業傳》的作者陳毓賢女士推測,洪業可能潛意識中把杜甫與他父親洪曦比照“認同”了:洪曦的人生觀,待人接物的態度,可說與洪業筆下的杜甫是很相近的;即便洪曦才高不如杜甫,但洪曦大概比杜甫更切實際。洪曦的遭遇與杜甫有相似之處——幼年失怙,科考失意,后來得了補官資格,有官做時戰戰兢兢,任勞任怨,無官做時顛沛流離,貧病交加——有著歷來為朝廷效忠的小官的共同命運。

然而在晚清大變局之際,年少的洪業能讀到梁啟超等人辦的報紙,他意識到自己將有著和父親不同的前程。

稍事年長,洪業得到父親的朋友、商務印書總編輯高夢旦的建議,回老家福州上教會辦的鶴齡英華書院,將來可以辦外交,報效國家。

在學校,洪業很反對校方宣傳的宗教,他較真地熟讀了《圣經》,用紅筆圈出自己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再抄到學校的公告牌上。

論交何必先同調

洪業認為基督教不講孝道,比如耶穌對自己的母親說:“婦人,你怎么來打攪我?”而洪業非常重孝。此時他接到父親的信,說民國成立了,知縣的官丟了。洪業便請父親到福州幫他辯護孔夫子。

父親真的來了,卻在掃墓時受了涼,病體更弱,撒手人寰,年僅47歲。這對洪業是個巨大的打擊。鶴齡英華書院的校長夫人高迪太太來家探望,洪業對她敘述父親的一生。高迪太太對洪業說,你有機會一定做基督徒,不枉父親這樣的好人一輩子的期望。

洪業說:“照你們的說法,不信基督的人死后會下地獄?!备叩咸f:“這是對沒有知識的人說的,對受過教育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天堂地獄到底怎么樣我們也不知道,如果真有天堂的話,你父親應該在天堂里?!?/p>

就是這段話戳中了洪業,以后他不僅受洗了,還帶領全家包括母親皈依了基督教。畢業時,他接受美國教友的資助,前往美國留學。在學校里,洪業這個沒了父親、家境貧寒的學生要出洋,同班同學也不甘落后,回去要家里賣房子、典地產,自費出洋,結果20個同學中有7人出了洋。

按道理,洪業此去美國,學成是要當牧師的。但在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神學院,洪業受到啟發,對歷史中的人民如何生活,如何思考,以及生活的典范如何逐漸轉移,比之歷史中的政府、戰事和宗教更感興趣。

洪業的碩士論文題目是《<春秋左傳>與其對中國史學思想的影響》。他自小誦讀《春秋》,但在哥大圖書館,他發現一本《四庫全書總目》,雖然不是《四庫全書》本身,但已然多達兩百余冊,在此總目里,洪業才知道他對很多關于《春秋》的著作聞所未聞,這讓自以為讀了不少中國書的他自慚形穢。

修中國史才是洪業更大的志向。同時,雖然自己求學上進的良緣來自教會學校,似乎此生更應該全身回報教會,但正是在聯合神學院的長老會牧師麥吉福特的課上,洪業欽佩于基督教中學者對基督教信仰冷靜超然的態度和鋒利理智的解剖。

1928年哈佛燕京學社成立,致力于東亞研究,現任社長為裴宜理

麥氏在課上分析基督教會的歷史,指出教會與歐美世俗社會怎樣互相影響,以至于很多教條,原是為排斥異己,他不留情面地把教條一條條分別追索到對某一異端的鎮壓。這樣一解剖,教會便有點可憎可怕了。

26歲,洪業在美國為自己立下了此生的信條,包括“三不”和“三有”——

一不做官,二不做牧師,三不做教育長;

一要有為,擔起國家民族責任,二要有守,守住原則和界限,三要有趣,調和自然和靈魂。

不務學問,不能至圣

1922年,北京一所創立不久的基督教大學燕京大學,正在四處覓攬師資。校長司徒雷登,在美國和洪業一見如故,兩人對基督教、教育和中國的看法不謀而合,洪業被聘為教會歷史學助理教授,但學校需要他在回國任教前在美國多呆一年,協助為尚未壯大的學校四處募捐。

這一年,洪業的工作是全美巡回演講,講中國文化、中國語言、中國歷史,他講完了,副校長路易斯便站起來說:“我代表一個在國際人事管理下的優秀大學,這所大學設在全世界最年輕的共和國,也是人數最多的國家的首都里。你們若捐錢給這所大學,便在這大學有股份?!?/p>

一年半間,洪業和副校長搭檔,為燕京大學募集到差不多兩百萬美元,作燕大校園建筑之用。一位底特律教友感動于洪業這樣的人才即將回國任教,捐出七千美元指定為已經有家室的洪業在校園里建一所現代化的住所。

回國后,洪業在燕京大學開設的歷史課,任何學生都可選修,他的教學方法新穎親切,比如他跟學生說:“你們在我班上可以隨意睡覺,但我包你睡不著。因為:第一,我的題目很有意思;第二,我講話很大聲,你睡也睡不著??荚嚨臅r候,我不問什么人、何處、何時的問題,我要問的是如何與為什么。讀歷史得知道時代趨勢、社會制度。如何與為什么這是汁漿,其他都是渣滓?!?/p>

為了給學生灌注一種歷史感,洪業要他們在一周內交出一篇名為《我是誰》的家族史,內容涵蓋:姓甚名誰、何地人、父母是否健在?干哪一行業?祖上有沒有名人?家族淵源如何?有沒有族譜?還要交一篇出生地的歷史:何鎮何市、住宅的由來?有沒有看過地契?房子建了多久等等。這樣的方法,實際上啟發的是學生對文獻的處理態度和思路。

因為早在美國期間,洪業到各地一有機會就去圖書館,他很羨慕大眾可隨意翻閱各種參考工具,如百科全書、索引、地圖、統計表、年表、族譜……中國沒有這些工具,現在自己回國了,將致力于改進這方面。

洪業自創了中文圖書的“中國字庋擷法”,這樣可以讓中國幾千年累積起來的知識得到科學迅速的檢索。今天我們有了數字化的檢索手段,已難以想象當時做學問的艱難。洪業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早的文化技術創業者,他創辦的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出版的一系列參考書,比如《杜詩引得》,是20世紀上半葉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本高效參考書。

“引得”即英文Index,今天翻譯為索引。洪業領導編撰的引得參考書,把中國最主要的經史子集進行系統???,有了這些引得,討論中國人物、典章、制度,不用再含含糊糊,因為可以明確其出處。有了這些相互參照的工具,無數歷史上的字義、日期、地點,都得以澄清,掃除了千百年來許多“數據冗余”,提高了“歷史真理”的標準。

洪業的工作為研究古籍大開了方便之門,為讀者提供了可靠、正確而有標點符號的版本,今天雖然我們不再依靠這種“引得”方法,但它是中文文獻數字化工程的基礎。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2016年,哈佛大學召開了“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學術討論會暨慶?!爸腥A人文經典文庫”啟動會議。當代漢學家宇文所安的杜詩全譯是“中華人文經典文庫”的首發著作。

燕京大學雖然1952年不在了,原址成為今天北京大學的一部分,但哈佛燕京學社向西方介紹東方文化的工作卻延續百年至今。

該學社成立的動機,卻是西方文化殖民主義設立大本營,并在北京設立偵探所,用以探求獲取東方的古代藝術珍品,比如說敦煌壁畫。

學社還沒正式成立,哈佛就來人了。來人名叫華納,找了燕京學生,前往西北探險。學生發現,華納認為敦煌壁畫對軍閥混戰中的中國人沒有用處,美國的大學卻想研究它,他試驗用甘油滲透了棉紗布,想將壁畫搬回美國去。如果方法可行,就回去準備大量甘油、棉紗布,第二年再來,將敦煌搬空。

學生回北京后向洪業預警。洪業急忙去見教育部副部長秦汾。秦汾是北京大學數學教授,他馬上采取行動,發電報給每一個由北京到敦煌途中的省長、縣長、警察長,說不久有一個美國很重要的機構派人到西北考古,務必客氣對待,貼身武裝保護,貼身的意思是防備他們盜取損害任何文物。

結果華納此行竹籃打水一場空,哈佛燕京學社倒是如期成立,走上學術研究正途,使燕京大學成為一個國際漢學中心。洪業在燕京大學24年,期間有兩年受司徒雷登委派,再次遠渡美國,在哈佛講授“1793年以來的遠東歷史”。

以后的近一個世紀,由哈佛燕京學社孵化和訓練出來的學者,形成漢學研究界一張很顯赫的名單。在哈佛燕京學社的方法體系之下,洪業培養歷史人才也是頗有計劃的,主要是精準安排學生各自精準研究斷代史:鄭德坤研究考古,齊思和研究春秋戰國,瞿同祖研究漢代,周一良研究魏晉六朝,杜洽研究唐代,馮家升研究遼代,聶崇岐研究宋代,翁獨健研究元代,王伊同研究南北朝,房兆楹、杜聯喆夫婦和王鍾翰研究清代。

此外,洪業還指導了治佛教史的陳觀勝,治方志的朱士嘉,治海上交通史的張天澤,研究各種制度的鄧嗣禹。中國文化要復興,離不開洪業和他這些學生。

在近代中國史學的發展歷程上,洪業和燕京同事顧頡剛代表了史學現代化的第一代。洪業治學嚴謹,顧頡剛也是以“史家的辨古史”的態度治學,這一點令馬克思派的史學家也不能不佩服。

洪業對顧頡剛的研究發揮了多次和多重影響,比如顧頡剛創辦《禹貢》雜志,在理論上批駁日本的大東亞邪說,洪業則組織編寫《考利瑪竇的世界地圖》予以呼應支持。燕京大學作為一所美國教會大學,在日寇占領后被解散,教授衣食無著,但僅有一名親日,其余的都和洪業一樣,作為思想抗日的知識分子被日本人無端囚禁,洪業身陷囹圄半年之久。

猜你喜歡
洪業燕京大學杜甫
洪業與燕京大學
洪業先生讀過三遍的書
樊洪業先生逝世
杜甫改詩
新中國成立前后燕京大學外籍教師的去留抉擇
中國化、世俗化與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學教育觀
燕京大學社會教育述評
杜甫與五柳魚
絕句
得給鬼子上一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