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木虱在梅州地區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2020-08-03 02:01黃靜鐘進良劉蕊周玉蓉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黃靜 鐘進良 劉蕊 周玉蓉

摘 要:柑橘木虱是柑橘黃龍病田間自然傳播的唯一傳播媒介,其發生分布與柑橘黃龍病的發生關系極其密切,嚴重威脅著柑橘產業的健康發展。該文介紹了柑橘木虱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生物學特性、發生規律等,并提出了其綜合防治技術。

關鍵詞:柑橘木虱;發生規律;防治技術;梅州地區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9-0097-02

柑橘作為梅州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種植總面積約4.83萬hm2。近年來,梅州市政府部門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大大提高了果農種植柑橘的積極性。在柑橘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柑橘病蟲害問題也日趨嚴重,其中柑橘黃龍病是全球柑橘生產上最具毀滅性的病害之一,造成大批柑橘園毀滅。而柑橘木虱是柑橘黃龍病田間自然傳播的唯一媒介昆蟲,因此,認識柑橘木虱的生活習性及其在梅州地區的發生規律,并做好柑橘木虱的防治工作,對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形態特征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屬半翅目木虱科(Hemiptera)。成蟲體長(至翅端)2.8~3.0mm,呈青灰色且有褐色斑紋,被有白粉。頭部前方的2個頰錐凸出明顯。單眼3個,橘紅色,復眼暗紅色。觸角10節,末端2節呈黑色。前翅半透明,散布褐色斑紋或斑點,后翅無色透明。胸部略隆起,腹面淺綠色,腹部背面灰黑色。卵長0.3mm,有1個短柄,上尖下鈍圓似芒果形,橙黃色。若蟲剛孵化時黃白色,2齡后體黃色,自第3齡起各齡期帶有褐色斑紋,共5齡。翅芽自第2齡開始顯露,且各齡的若蟲腹部周緣分泌有短蠟絲。

2 生活習性

2.1 取食 成蟲和若蟲均為刺吸式口器,成蟲分散在柑橘的嫩梢、新老葉片、莖等部位取食,多在嫩梢上產卵;孵化出來的若蟲則群集在新梢、嫩芽和新葉上吸取汁液,葉片老熟后若蟲也羽化成蟲,造成嫩梢、嫩芽黃化、萎縮、干枯,新葉扭曲畸形易脫落,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若蟲在取食過程中分泌的白色排泄物被稱為“蜜露”,附著于枝、葉的表面,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同時誘發煤煙病。越冬的木虱成蟲在老葉上取食,因此即使沒有嫩梢的冬季和早春,柑橘木虱仍會在果園內取食和傳播柑橘黃龍病。

2.2 擴散 成蟲本身不喜活動,在8℃以下時靜止不動,14℃能飛會跳,飛行距離較短,但在地理上卻不斷擴散,原因主要有主動擴散(尋找適宜的寄主)、自然原因(風力傳播)和人為原因(隨苗木或接穗等傳出)等。

2.3 交配 交配場所一般在嫩梢及其附近,交配前雄蟲雙翅有時呈半打開狀,表現較為活躍,交配過程中雌蟲能行動自如。交配行為全天可見,以上午見到的概率更大,交配持續時間一般為30~60min。

2.4 產卵 木虱具有驅嫩性,雌蟲只在嫩芽上產卵,沒有嫩芽就不產卵,且喜歡在未展開或半展開的嫩芽上產卵。全天均可見柑橘木虱雌蟲的產卵行為,1頭雌蟲可以連續產卵7d。

3 生物學特性

3.1 繁殖力強 一般情況下,光照強度大、光照時間長,柑橘木虱成蟲的存活率高,繁殖量也大,在氣候適宜、食料豐富的情況下,1頭雌成蟲在1個世代可產卵100~200粒。研究表明,柑橘木虱產卵的下限和上限溫度分別為16℃、41.6℃,最適溫度為28~29.6℃。

3.2 耐寒力強 柑橘木虱在-10℃的氣溫條件下可存活4h,而最耐寒的柑橘品種如溫州柑、金桔等的耐寒力為-9℃。這表明,只要柑橘能正常生長,柑橘木虱就能生存繁衍。

3.3 傳病性高 柑橘木虱一旦在黃龍病株上吸食后則終身帶毒,單個木虱成蟲的傳病率高達70%~80%;帶毒的若蟲并不會隨著若蟲羽化成蟲而使傳病力消失。因此,柑橘木虱發生數量的多少,決定了柑橘黃龍病進一步蔓延的速度。

3.4 傳毒性快 柑橘木虱作為柑橘黃龍病的唯一昆蟲傳播媒介,其成蟲在柑橘黃龍病病樹上取食15~30min即可獲取病源,帶毒的柑橘木虱在健康樹上取食5h即可傳播黃龍病,而4~5齡若蟲也可獲病菌傳病為害新植株。因此,只要果園中沒有柑橘木虱,黃龍病就不會傳播開來。

4 發生規律

1年中,柑橘木虱的代數與柑橘抽發新梢的次數有關,而每代歷期的長短則與氣溫相關。柑橘木虱在廣東梅州1年發生11~14代,世代重疊。第1代初見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后一代在11月上中旬。在夏季,柑橘木虱的卵期為4~6d,若蟲有5齡,各齡期多為3~4d,成蟲壽命達1個多月。

通常情況下,柑橘木虱1年發生的3次高峰期與柑橘的抽梢期一致,秋梢受害最重,其次是夏梢,尤其是5月的早夏梢,被害后不可避免會暴發柑橘黃龍病,而春梢主要遭受越冬木虱的為害。因此,嫩梢期應加強柑橘木虱的防治,重點防治夏秋梢。

5 綜合防治技術

5.1 農業防治 一是種植防護林營造防護林帶,創造不利于木虱繁殖與擴散的環境條件;二是在新建柑橘園中禁止種植蕓香科植物,減少柑橘木虱繁殖場所和中間寄主;三是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保持柑橘生長健壯,提高抗病性;四是堅持抹芽放梢,去零留整秋梢,抹除夏梢和晚秋梢,減少夏秋梢期間木虱的繁殖;五是做好冬季清園,減少越冬木虱的早期食料供給和產卵繁殖場所;六是嚴格實行植物檢疫,嚴禁從柑橘黃龍病疫區調運苗木,防止柑橘木虱或其蟲卵隨苗木傳播。

5.2 生物防治 捕食和寄生木虱的天敵有草蛉、瓢蟲、跳小蜂、食蚜蠅、螳螂等。在橘園中可種植霍香薊和綠肥,給天敵營造棲息場所,保護利用柑橘木虱的天敵,有利于加強對木虱的控制。

5.3 化學防治 根據柑橘木虱的生物學特性和發生規律,結合梅州本地柑橘的生長物候期,在春梢(芽長1~2cm長時、花蕾露白期或者花謝2/3時)、夏梢(4月下旬至7月)、秋梢(大部分秋梢1~3cm長時)和晚秋梢萌發期、采果后、砍挖黃龍病病樹前、臺風雨或暴風雨過后等關鍵期噴藥2~3次,間隔7~10d,統防統治有利于柑橘木虱的防治。針對柑桔木虱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結合防治其他病蟲進行噴藥,柑橘木虱蟲卵可選用21%噻蟲嗪懸浮劑,兼治粉虱、蚜蟲、潛葉蛾;木虱若蟲可選用21%噻蟲嗪懸浮劑、51.5%高氯·毒死蜱等藥劑,兼治矢尖蚧、粉虱、蚜蟲、象甲、各種毛蟲;木虱成蟲可選21%噻蟲嗪懸浮劑、2.5%高效氟氯氰菊酯、51.5%高氯·毒死蜱、4.5%聯苯菊酯水乳劑等,兼治粉虱、介殼蟲、花蕾蛆、蚜蟲、潛葉蛾。注意高溫時期應選用21%噻蟲嗪懸浮劑,低溫時期選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4.5%聯苯菊酯水乳劑,交替使用,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越冬的木虱成蟲不活躍便于防治,要做好冬季清園工作,并結合其他病蟲害防治,全面噴布農藥1次。藥劑可選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液、4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20%三唑磷500倍、22%甲氰·唑磷乳油1000倍液等。

參考文獻

[1]付佩珊,全金成,張宇宏,等.柑橘木虱防治藥劑及使用技術與抗性管理[J].南方園藝,2019,30(3):30-35.

[2]譚麗娟.果園常見木虱類害蟲的鑒別與防治技術[J].綠色科技,2019(15):152-154.

[3]毛潤乾,鄭基煥,陳慈相.關于柑橘木虱防治的幾點建議[J].中國南方果樹,2014,43(6):48-51.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雙叉犀金龜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術研究
小麥蚜蟲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初探
冠癭病在阿勒泰地區發生規律及防控措施
商洛核桃舉肢娥防治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