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拉動效應的實證研究

2020-08-11 11:49霄/文
市場研究 2020年7期
關鍵詞:依存度貢獻率陜西省

呂 霄/文

一、引言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中重要的綜合性服務產業,在增加就業、擴大市場需求、刺激經濟發展、平衡國際收支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旅游業在經濟領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有關旅游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研究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在實證研究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測量方法,如旅游乘數法、旅游衛星賬戶、協整檢驗法、投入產出分析法、Granger因果檢驗法等,但這些方法在實際測算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針對性,需要在研究中進一步檢驗新的分析方法。此外,通過梳理現有研究成果發現,有關陜西省旅游業對經濟增長拉動效應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

陜西省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古跡遺址遺產,旅游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旅游業對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越發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陜西省地區生產總值是2011年的2倍,而陜西省2018年旅游總收入是2011年的4倍,可見旅游業對拉動陜西省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文以經濟統計數據為基礎,選取旅游業依存度、貢獻率和拉動率三項指標,實際計算分析陜西省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

二、研究方法

運用旅游業依存度、貢獻率和拉動率指標來測量旅游業拉動效應的方法,已具備相當成熟的研究基礎。國內張偉等(2011)、宋鄂平等(2013)、張晉華等(2017)、袁智慧等(2018)運用該方法分別對安徽省、湖北省恩施州、山西省、海南省進行了相關研究,取得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此計算方法具有易獲取數據并且有助于結果在時間和空間的比較。指標的具體含義如下:

1.旅游業依存度。該指標測量旅游業收入在區域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計算公式為:

式(1)中,DRt代表旅游業依存度;Lt為當年地區旅游總收入;GDPt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

2.旅游業貢獻率。該指標衡量旅游收入增長對區域生產總值增長所做的貢獻。計算公式為:

式(2)中,GRt為旅游業貢獻率;Lt-1為上一年地區旅游總收入;GDPt-1為上一年地區生產總值。

3.旅游業拉動率。該指標衡量旅游業對國民經濟中有關產業的拉動作用。計算公式為:

式(3)中,LRt代表旅游業拉動率;YRt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

三、旅游拉動效應的時間維度分析

隨著國家戰略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發展,陜西省旅游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各項指標在10年間均實現了成倍增長。其中,2009年旅游業依存度為9.39%,貢獻率18.7%,旅游業拉動率2.19%,2018年,旅游業依存度增長到24.53%,貢獻率增長到46.5%,拉動率增長到5.39%(見表1),圖1形象反映了10年間3項指標的變化趨勢。

表1 2009—2018年陜西省旅游業對經濟增長拉動效應的時間序列變化 單位:%

圖1 2009—2018年三項指標時間序列變化

從圖1看,從2009年開始,陜西省旅游業依存度快速增長;從2011年開始,旅游業貢獻率逐年增加;2015年,陜西省旅游業貢獻率出現井噴式增長。表明陜西省旅游業抓住國家開發戰略。

四、旅游拉動效應的空間維度分析

1.陜西省與相鄰省份旅游業拉動效應比較

陜西省與山西、河南、四川、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其經濟增長和旅游業發展有相似之處,也存在競爭局面。通過對比相鄰省份的發展水平,可以了解陜西省旅游業所處的位置,有利于優化旅游發展政策和產業布局方向。本文選取陜西、山西、河南、四川、內蒙古2011、2014、2017年三個年份數值進行對比研究。

從表2可以看出,陜西省旅游業依存度屬于中等偏上水平,2011年位列第三位,高出河南和內蒙古,比山西省低1.72%。2014年與山西省差距增加8.06%,2017年旅游業依存度明顯增加,排名第三,但低于5省平均值。

表2 2011、2014、2017年陜西省與相鄰省份旅游業拉動效應三項指標植 單位:%

(1)比較旅游業貢獻率,2011年陜西省以14.23%排在第一位,比第二名四川省高0.59個百分點;2014年降落到第四名,只高于河南省。2017年有所上升,對比2014年增加了14.05個百分點,高于河南、四川、內蒙古,以5省區平均貢獻率來比,陜西省貢獻率位于較高水平。

(2)由旅游業拉動率可以看出,2011年陜西省排第一名,高于內蒙古2.01個百分點,2014年增長到2.38%,排名第四位。2017年增加到5.15%,但該指標與第一的山西省相差3.46個百分點。綜合平均指標來看,陜西省旅游業的拉動率在5省區中處較高的位置。

(3)綜合三項指標的百分比來看,陜西省旅游發展對區域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年年遞增,表明陜西省制定了正確的旅游發展政策措施,但與相鄰省份比較,三項指標并不突出。結合10年間陜西省三項指標走向趨勢,可以得出以下兩方面分析:①陜西省旅游業以穩中求進,不斷創新,利用“一帶一路”歷史機遇,積極發展旅游業,成績顯著。這受益于陜西省相關部門政策的正確性和管理的持續性,不斷注入旅游產業急需的發展動力。②山西和四川排名高于陜西,綜合分析認為,山西、四川在經濟總量、人口總量、旅游資源稟賦、氣候條件、周邊經濟環境等方面都具備獨特優勢。隨著旅游業拉動經濟增長趨勢突顯,山西和四川也在積極推進旅游業繁榮和產業的升級轉型,兩省的旅游貢獻率和拉動率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2.陜西省各地級市旅游業拉動效應比較

省域經濟和旅游發展水平反映的是該省宏觀經濟的面貌,而同一省份內各市(縣)域的經濟與旅游發展水平勢必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全省的協調發展。本文對比了陜西省10個地級市的相關數據,對其旅游業依存度、貢獻率和拉動率分別進行了計算和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陜西省地級市空間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表3 2018年陜西省地級市旅游業拉動效應的3項指標值 單位:%

(1)由表3旅游依存度可得,商洛市以39.73%位居第一,第二是寶雞市的33.92%,榆林市的6.6%最低,兩市差異懸殊。商洛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和高等級的旅游資源稟賦,將旅游業定位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全市旅游經濟收入不斷提高。寶雞市因其獨有的旅游文化資源,為其旅游發展奠定了深厚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內涵。榆林市由于旅游資源品級欠佳,缺乏資源優勢,開發意識不強等導致旅游經濟發展滯后。2018年以來,榆林市通過招商引資,加強旅游市場監管,促進旅游業加速發展。

(2)從旅游貢獻率來看,商洛市以279.83%位列第一,咸陽市261.9%排名第二,排在最后的是銅川市。咸陽作為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近幾年在“西咸一體化”戰略目標指導下,將國家遺產公園作為主導旅游產品,積極發展旅游業。銅川市位于陜西省中部,是資源型工業城市,市內旅游資源品級較低,旅游業在總體經濟中所占比例較小。但從貢獻率來看,近幾年旅游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增長速度遠低于區域生產總值。

(3)從旅游拉動率來看,咸陽市、漢中市、榆林市、安康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6市百分比均在全省平均值以上,其中有3個市拉動率低于6%。旅游依存度與貢獻率兩個數值分別表示旅游業經濟收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和旅游業增長速度,兩個指標反映了區域國民經濟對旅游業的依賴水平和旅游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散點圖能直觀反映陜西省各市的旅游依存度和貢獻率(見圖2)。

圖2 2018年陜西省各地級市旅游依存度和旅游貢獻率的散點分布

(4)由圖2可以得出,商洛市憑借旅游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在這兩個指標上和其他地級市存在一定的差異距離。咸陽市分布在1∶1線以上,表明咸陽市旅游業的貢獻率大于依存度。其他市均分布于1∶1線以下,意味著依存度大于貢獻率,旅游業所占比重在地區經濟中較大。其中,漢中市增長趨勢較為明顯,其依存度為20.04%,但貢獻率卻達到了53.4%,地區經濟和旅游業發展速度增長較快。寶雞市旅游貢獻率為221.27%,依存度33.92%,發展速度也較快。其旅游業增長速率和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基本平衡,因此,分布在1∶1線附近。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經過上述比較,本文研究取得以下結論:①從縱向時間看,陜西省旅游業依存度、貢獻率和拉動率在2009—2018年間持續上升,其中旅游依存度和拉動率兩項指標增長趨勢顯著波動。②從橫向省域空間看,陜西省旅游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增勢明顯,并且遠在相鄰5省區的平均水平之上。③從市域空間看,陜西省各市(縣)的旅游拉動效應存在明顯的差異,陜南地區拉動效應不斷增加,關中地區增進速度較快,陜北地區則增長緩慢。

針對以上結果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議:①要持續建設陜西省旅游基礎設施,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對旅游市場規范和監管,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②依托陜西省獨特的旅游資源稟賦,挖掘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打造陜西旅游品牌國際知名度和旅游服務影響力。③積極學習全國知名旅游城市的制度、經驗,推進與其他省份的交流合作,增強客流互通與營銷資源共享,推動陜西省旅游業和國民經濟全面均衡發展。

猜你喜歡
依存度貢獻率陜西省
江蘇省農地依存度的時空變化
一種通用的裝備體系貢獻率評估框架
陜西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實踐與思考
聚焦兩會
陜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
關于裝備體系貢獻率研究的幾點思考
陜西省閱讀文化節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將超六成
韓媒擔憂對華貿易依存度過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