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精品旅游視角下山東省鄉村環境問題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2020-08-13 13:31張騰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治理

摘要:山東省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在我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山東省鄉村旅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各具特色,居全國發展前列。但是,由于山東省農村集聚程度低、布局分散、村與村之間聯系不夠,農村整體發展中也存在著農村自然資源浪費、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影響山東省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將以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鄉村精品旅游視角下的鄉村環境問題及其成因,并在鄉村精品旅游視角下提出相應的鄉村環境治理策略,為鄉村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精品旅游;鄉村環境問題;治理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內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鄉村旅游應運而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山東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經濟一直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農業經濟發展中處于前列。全省行政村8萬多個,農業人口5909萬人,占總人口的63%。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山東省近年來在新農村旅游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游環境還存在許多問題。目前,山東省鄉村旅游環境存在的不足是:鄉村綠化率低,尤其是鄉村街道、庭院綠化率低;農村生產生活垃圾越來越多,垃圾處理問題亟待解決;農村廁所衛生狀況長期沒有改善,隨著產業轉移的推進,農村工業污染問題逐漸顯現。土壤、河流、空氣等污染面積不斷擴大,旅游生態環境受到威脅。這些鄉村旅游環境問題的存在,迫切需要政府和公眾的關注。因此,對山東省鄉村旅游環境的研究已成為山東省優質旅游建設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山東省鄉村旅游環境的改善對全面推進山東省優秀旅游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一、山東省鄉村精品旅游及生態環境現狀

(一)山東省鄉村精品旅游發展現狀

目前,鄉村旅游已逐漸成為山東省的一大氣候,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山東省加強對鄉村旅游的指導、規范和監管,形成了一批鄉村旅游品牌和精品項目。2018年2月,山東省政府印發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對精品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未來目標和定位。鄉村精品旅游無疑對鄉村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省文化與旅游廳明確提出,要以創建國家A級風景名勝區、農業旅游示范點、生態旅游示范區、休閑漁業示范點、旅游強縣、旅游強鎮、旅游特色村為出發點,引導各地提高配套設施方面,加強軟硬件建設,提高規模、檔次和水平;要求研究制定旅游強縣、強鄉(鎮)、特色村標準體系,組織實施、檢查和監督。隨著政府加強對鄉村旅游的指導、規范和監管,鄉村旅游經營者注重質量和信譽,注重品牌建設。例如,近年來,萊州市楚家村在市、鎮兩級的支持下,積極與中國農村建設研究院聯系,對該村的環境整治和景觀創造進行了先進的規劃和總體設計。一方面,堅持以舊換新,采取專家、干部、群眾相結合的工作模式,通過當地材料、舊房屋拆遷改造等,全面反映膠東老山村的原始風貌;另一方面,利用老傳統,舊技術、舊材料對該村進行整體設計改造,先后投資1501萬元,新建特色村標志,荷塘有山寨門、客房古玩修復等26個特色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昔日荒山坡,今朝旅游地。該村先后獲得“山東省旅游特色村”、“山東省傳統村落”、“煙臺美麗鄉村”“山東省書香之村”等榮譽稱號;先后承辦“煙臺市美麗鄉村”頒獎儀式、煙臺市鄉村旅游扶貧工作現場會、中國鄉建百年系列論壇(萊州)暨萊州新農村建設研討會。

(二)山東省鄉村旅游生態環境現狀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山東省積極倡導保護生態、延續民俗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的協調發展為目標,以督促廣大農民和企業在開發旅游產品時注意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實現鄉村旅游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目前,山東已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鎮53個,環境優美的省級城鎮122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74個。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的比重達到11.2%,森林覆蓋率達到24%。通過建立生態示范區和環境優美的城鎮,有效地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和城鎮旅游環境的改善。各地充分利用各類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發展鄉村生態旅游。

二、山東省鄉村精品旅游存在的環境問題分析

山東省鄉村精品旅游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生態意識淡薄、資源開發利用過度、交通、水電、接待設施不完善,甚至部分鄉村道路、停車場等方面,公廁、垃圾處理、住宿和食品衛生程度不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旅游接待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極大地限制了旅游者的停留時間和消費。

(一)生態意識薄弱,開發利用粗放

山東省先進地區鄉村旅游的成功開發,不斷激發了發展初期貧困地區當地居民和政府的積極性。然而,由于對鄉村旅游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缺乏必要的認識和相應的技術支持,盲目開發建設急功近利,旅游者過度的自主旅游活動,鄉村旅游資源被打破了傳統的旅游開發模式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和污染,農村生態系統失衡,自然環境質量惡化。特別是近十年來,鄉村旅游活動的迅猛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不亞于工業污染。由于相關保護措施滯后,山東省部分鄉村旅游景區缺乏有效監測,使得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粗放,重開發輕保護,重效益輕環保。山東省鄉村旅游資源大多分布在山林、丘陵、河流、湖泊中。生態植被保存完好,自然資源豐富,但生態環境脆弱。旅游者的過度旅游超過了自然恢復能力,很容易受到損害。

(二)村莊衛生“臟、亂、差”

由于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垃圾量也在不斷增加。只有少數村莊有垃圾收集車集中處理。大部分村莊仍采用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如隨意掩埋或丟棄,主要體現在生活垃圾、畜禽糞便和污水排放造成周邊環境急劇惡化。在農村的許多池塘和河流中,我們可以看到漂浮的塑料制品。此外,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導致水質嚴重下降。畜禽糞便大多堆放在池塘邊,經雨水沖刷后流入池塘,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在一些地區,地下水曾經是甜而可口的,但近十年來,水質發生了變化。一些村民在家里換了3口井,井都鉆到40米深,以抽取優質地下水。通過走訪,大多數農村地區都是這樣。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農村地區的賓館、企業和大多數家庭一直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塑料袋、水杯、一次性筷子等。使用后無集中垃圾處理條件,全部拋入池中。甚至有些地方也有環衛工人直接把掃過的垃圾倒到池塘里。廁所是許多疾病的源頭,特別是在農村,由于人畜糞便管理不當,造成水污染、環境污染和傳染病流行?!叭姘虢貕?,兩塊青石板,夏天蒼蠅滿天飛,蛆蟲滿地爬”是大多數鄉村廁所的狀況。夏天高溫炎熱,蛆爬滿地叫人無法下腳,夜晚如廁蚊蟲叮咬的滿屁股都是疙瘩。冬天則寒風刺骨,屁股凍得冰涼。衛生現狀函待改善。據調查,多數城市旅客不滿意鄉村旅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鄉村廁所臟。

三、山東省鄉村環境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忽視環境治理,資源投入不足

資源支持是環境保護的重要保障。環境保護和治理需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及其后期運行維護等一系列具體措施來實施。但是,受資金、人力等資源的限制,環境保護和治理難以實現。山東省農村環境治理投入有限,基礎設施數量和能力難以滿足全村環境保護和治理的需要:相鄰的垃圾池相距較遠,每個垃圾池輻射的住戶較少,其容量遠遠小于生活垃圾的總覆蓋量,垃圾不時地溢出垃圾桶和垃圾池。項目資金只能滿足前期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不能支持后期運營維護。比如,由于運營資金不足,垃圾車由于時間和時間的不足,長時間不能正常運行,村里的垃圾往往不能按時清理。此外,人力資源短缺。村委會人數不多,巡查監督人員不足。一些村民利用這個漏洞,擅自排放污水、垃圾甚至焚燒垃圾。山東省雖然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的鄉村旅游環境保護和治理基礎設施,并制定了相關的運行規范,但由于資金和人力資源的限制,后期監管不力,長期運行維護受阻,其成效是減少,甚至帶來新的污染。

(二)環境治理能力低下

為了吸引游客舉辦各種大型活動,帶來了大量的游客和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垃圾,對原有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舉辦美食文化節時,燒烤產生的煙霧會污染空氣,活動結束后會產生大量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垃圾。面對大量的垃圾后處理活動,目前還沒有快速有效的處理模式。由于技術和人員的限制,垃圾由清潔工和當地村民清理。清洗時間長,效果差,活動結束后往往需要近一周的時間才能基本清理垃圾。此外,垃圾和污水的處理方法也比較原始,缺乏科學性。受交通條件和山區農民分布等自然條件的限制,部分旅游村在“居住度假區”的規劃下分為“居住區”和“非居住區”。居民區每戶都配有垃圾桶和污水管。無論是居住區還是非居住區,垃圾和污水的處理方法都比較原始,缺乏科學性。

(三)村民環保參與主動性不足

農村發展方向的轉變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在新的生活方式下,居民的環保行為也有了新的選擇。在“精品旅游村”的規劃下,普通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行為沒有改變,多數居民缺乏環境意識,不能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村委會也沒有對其環境行為做出規范和要求。居住區居民主要關注居住區的運營。在村委會的外部監督下,他們的環境行為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親環境。除了村里每戶的環保設施相對完善,村規民約和生產隊成員的外部監督外,居民區的環境狀況良好。但是,這種親環境行為是以利益為導向的,其動機是吸引和留住游客,從良好的環境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缺乏綠色發展的理念;而且,它非常被動,親環境行為受外部約束力的影響,即非居民積極選擇,可持續性差。

四、鄉村精品旅游視角下山東省鄉村環境治理策略

(一)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推動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目前,山東省鄉村精品旅游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措施主要依靠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科學的規劃指導和強有力的管理模式創新支持。國內外經驗表明,充分發揮政府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是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保證因素。通過省級各級政府的行政資源調度,可以快速集聚各種生產力要素,宏觀引導鄉村旅游發展,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鄉村旅游管理體制,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包括提供必要的財政、技術和政策支持。各級政府財政、財政部門要加大對各地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引導資金的投入,用于道路、停車場、旅游中心、橋梁、碼頭、廁所、給排水設施建設,鄉村旅游區綠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尤其要加強鄉村旅游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同時,政府還可以在資金和政策上加強定向支持,為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提供業務培訓保障。

(二)建立有法可依的生態問責制

對于鄉村精品旅游開發活動,應建立事后管理責任追究制度,既能規范政府管理者、規劃者、開發商、開發商和游客的行為,又能及時對民間進行調查,旅游活動中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損害責任方的行政和刑事責任。建立有法可依的生態問責制度,不僅有利于山東省鄉村旅游環境的總體布局和建設,而且可以迅速控制各地景點周邊聚集點的污染,能夠監督鄉村旅游帶動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推進和完善山東省農村生態環境法制建設,有效開發利用鄉村旅游資源實現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有序發展。

(三)明確村級組織的治理主導地位

村級組織應在治理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村民自覺加強環保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從“理性經濟人”到“生態社會人”,在要求村民做出行為選擇時,不僅要從經濟理性的角度選擇能夠帶來最大效用的行為,但也要從符合生態理性的行為中選擇經濟理性意義上效用最大的行為。要實現意識的根本轉變,除了政府和村委會的引導外,村民還需要自覺學習、強化自身的環保知識,內化吸收,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報刊、圖書等平臺和載體,增強環保主體意識,樹立自覺、自主的環保意識。

結語

山東省鄉村精品旅游發展模式的探索還處于成長和發展的初級階段。它既有成功的典型案例經驗,也存在一些環境問題和深層次制約因素。加快建設和發展需要進一步突破和解決。本文從鄉村精品旅游的角度,分析了山東省鄉村旅游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提出了優化山東省鄉村旅游環境的對策和發展模式建議,以期為山東省鄉村精品旅游的健康快速發展做出貢獻,為新形勢下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啟示。

參考文獻:

[1]孫志遠.生態旅游視角下的鄉村景觀開發與保護研究——以廣西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08).

[2]鄧謀優.我國鄉村旅游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治理對策思考[J].農業經濟.2017(04).

[3]閆淑玲.鄉村旅游與鄉村生態環境互動協調發展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09).

作者簡介:張騰(1999.6-)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人,山東工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歡
治理
水電站機械設備隱患排查治理
實現“制度+科技+文化”的有機結合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