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必備知識突顯關鍵能力

2020-08-14 10:16姚烈義王威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34期
關鍵詞:試題分析

姚烈義 王威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高考也體現出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本文對2016-2019年生物全國卷必修一做統計并分析,得出試題逐步呈現注重必備知識、關注語言表達以及創新問題情境等趨勢,并提出教學應回歸教材、夯實基礎;解題應建立模型、學會遷移等建議,希望能為一線生物教師們教學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考生物;必修一;試題分析

隨著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頒布,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作為人才選拔的重要指揮棒,高考試題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教育部對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高中生物必修一主要包括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組成細胞的生物大分子、細胞的物質交換與能量流動、細胞的生命歷程等,是整個高中階段學習生物學的基礎。對高考試題該模塊進行梳理,有助于提高教學與學復習備考的針對性,符合真實的教學實際。因此,本文對近四年高考試題必修一模塊做統計分析分析,期望能幫助教師掌握高考動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給教學作引導。

1.考點分布統計

根據考點出現頻次,本文將其分為高頻考點(每年都考)、次高頻考點(有兩或三年考到)、一般考點(只有一年考到)【1】。其中,高頻考點是光合作用、細胞呼吸;次高頻考點有: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細胞器、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細胞凋亡、細胞分化、細胞癌變、DNA與RNA的區別、酶的作用;其余為一般考點。整體來看,卷1幾乎每年都是以“光合作用”作為非選擇題的考點(2017年是圍繞DNA與RNA的區別設計實驗);卷2的非選擇題主要結合“細胞呼吸”綜合考查;卷3的非選擇題涉及到的考點分別是:光合作用、有絲分裂的特點、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細胞內的化合物。

2.必修一總體考查情況

經統計,卷1在2018年對必修一的考查都有提升,其余年份分值所占比重都在27.8%左右;卷2在前三年呈上升趨勢,但2019年只以選擇題考查,分值比重也明顯降低;卷3在2016、2017年里有一定提升,但不明顯,而2018、2019年的分值在保持一致的同時,占比都增大,題量也由三個變為四個??梢钥闯?,高考對該部分內容的重視程度有了一定的加強,考查分值總體比重有所提升。這一點在卷3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3.試題變化趨勢

3.1注重必備知識

生物學科必備知識是構建學科體系的根基,是發展學科關鍵能力的基礎【2】。學生在應對生物學問題情境時,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必須具備生物學知識【3】。三套試卷對光合作用的考查都不涉及計算,更多是對實驗或曲線進行分析,或考查物質變化,這就要求學生對整個反應過程有清晰的認識。此外,酶的特性、有絲分裂的特點、細胞器及細胞內的化合物、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等開始成為非選擇題的考查背景。這都表明高考對學生學科必備知識的提升。

3.2關注語言表達

從學生答卷和實際得分情況來看,語言表達是學生的弱項【4】。但由于其重要性,近年高考明顯加強了這方面的考查力度。例如:卷1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別要求設計實驗區別DNA病毒與RNA病毒、證明干旱條件下氣孔開度減小是由于ABA引起;2017年和2018年分別考查光合速率降低和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結合曲線圖寫某一植物凈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判斷依據。卷2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考查升溫之后酶反應速率不再變化、細胞呼吸中丙酮酸轉化為酒精以及葉片位于上層還是下層的依據。卷3在2016年、2018、2019 年分別要求學生寫出升溫能提高小麥光合率的原因、分析群體干物質積累速率降低的原因以及設計實驗證明作物對某一離子的吸收有偏好性。這類題目要求將抽象的思維過程完整再現,這就需要學生具備科學的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

3.3創新信息情境

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近年來,生物高考試題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倡導學以致用。例如:2019年卷3第29題考查細胞內的化合物時,將農作物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其產量設置為情境,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生產生活中,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016年卷3第29題將小麥生長作為背景,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這些試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都在教材中學過,但試題情境有了改變,體現了創新精神。

4.教學建議

4.1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指導教學是試題分析的主要目的。近四年的試題對于教材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升。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關注教材。光合作用、細胞呼吸依舊是高考的??純热?,各反應的物質變化、場所等都是必備知識;此外,DNA與RNA的區別、細胞分化與凋亡、癌變等內容簡單但較零散。學生應加強記憶,夯實基礎。

4.2建立模型,強化思維

原因分析、實驗設計等描述類試題幾乎每年都會考。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建立模型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原因分析類可以幫助學生總結歸納。例如:一定范圍內,升溫(或降溫)會提升(或降低)植物光合速率的原因;一定時間后,當反應物濃度繼續增加,反應速率不再變化的原因等。

實驗設計類可以采用“明確實驗對象—確定實驗方法—確定觀察指標—明確自變量—遵循對照原則,分組編號”的模型來解答。如:證明“干旱條件下氣孔開度減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脫落酸(ABA)引起。請以該植物ABA缺失突變體植株為材料,設計實驗驗證結論?!笔紫却_定“ABA缺失突變體”為實驗對象;結合試題信息,確定“干旱處理、觀察法”為實驗方法;要觀察的指標是“氣孔的開度變化”;通過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自變量為“①是否干旱、②是否有ABA”;最后按照對照原則,設計分組實驗:針對①,對照組應在正常條件下測定氣孔開度(A組),實驗組在干旱條件下測定氣孔開度(B組);針對②,在B組的基礎上,對照組不作ABA處理(C組),實驗組進行ABA處理(D組)。最終整理出實驗思路。

4.3提取信息,學會遷移

試題情境的創新會給學生帶來陌生感,此時文字信息的提取就顯得尤為重要。但不管形式如何改變,試題所涉及的原理仍未改變。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快速提取信息,聯系教材原型,學以致用,最終達到遷移的目的。例如:2019年卷3考查黃瓜幼苗增加的質量來源,就可以聯系教材“光合作用過程圖解”、“細胞有氧呼吸”以及“干重與鮮重”來解答。

5.小結

通過對2016-2019年全國卷試題分析,可以發現:高考中必修一的比重有一定的提升,更注重對必備知識的考查,計算類試題雖然減少,但實驗與原因類試題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更高,而語言表達就是科學思維的再現。信息情境的創新也突顯了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而對必備知識、科學思維、關鍵能力的考查正是對核心素養的落實。因此,教師教學中要做好相關能力的訓練與引導。

參考文獻

[1] 夏獻平.2010年~2012年全國高考生物學試題綜述及備考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3,(04).

[2] 彰顯學科特質 ?發揮育人功能——2019年高考生物試題評析[J].中國考試,2019,(07).

[3] 于涵.新時代的高考定位與內容改革實施路徑[J].中國考試,2019,(01).

[4] 吳成軍.考查生物學核心素養 ?體現立德樹人的國家意志——兼評2018年全國高考生物試題[J].中國考試,2018,(10).

猜你喜歡
試題分析
初中英語試題分析和技巧總結
突出學科素養 追求真味語文
基于學生發展視角的中考試題分析
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物理選擇題試題分析
2015年鹽城市中考英語試題分析及教學對策探討
聚焦熱點:高考中與病毒有關的試題分析
一道2015年高考生物選考題的命題策略分析
科學推理能力的構成及其考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