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微手足外科患者術后疼痛以及護理對策探討

2020-08-16 11:37張雪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護理方式術后疼痛

張雪

【摘 要】顯微手足外科手術指的是在顯微鏡或放大鏡設備下,通過精細手術設備進行相關操作【1】。本文對顯微手足外科患者術后疼痛以及護理對策進行分析探討。目的:對顯微手足外科患者術后疼痛以及護理對策進行研究討論。方法:對120例顯微手足外科患者進行病情回顧分析。對患者術后不同時段疼痛情況進行檢測評估,并給予其針對性護理。結果:在12:00~16:00與20:00~24:00時間段內,患者疼痛感覺最為強烈,P>0.05;患者疼痛感時間持續在30分鐘范圍內,進行護理后疼痛感顯著減輕,P<0.05結論:醫護人員應以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續時間為依據給予其針對性疼痛護理

【關鍵詞】顯微手足外科;術后疼痛;護理方式

Abstract:Microsurgery of hand and foot refers to the operation of delicate surgical equipment under a microscope or magnifying glass [1].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microsurgical hand and foot patients.

Key words: Microhand-foot surgery;Postoperative pain;Nursing way

顯微手足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小、精準度高、術后恢復快的優勢,但患者術后極易出現血管危象的情況發生。血管危象致病原因十分復雜,術后疼痛感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顯微手足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有所不同,如疼痛感超過患者承受范圍,不光會對病情恢復情況造成消極影響,還會影響患者心理狀態,導致機體出現過激反應,患者體內的兒茶酚胺快速增加,將會致使血流阻礙、血管痙攣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對顯微手足外科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后護理顯得尤為重要。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3月期間接診治療的120例顯微手足外科患者進行病情回顧分析。其中有74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區間在18-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1±6.1)歲,其中有61例擠壓傷患者,59例切割傷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屬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治療,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此次研究治療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采取VAS測量表(疼痛視覺評分法)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分析,疼痛等級共分為無痛(0分)、輕微疼痛(1-4分)、中度疼痛(5-7分)、重度疼痛(8-10分)。醫護人員給予中度疼痛等級以上患者疼痛護理措施:(1)準備護理: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前,應對其文化水平、日常愛好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估,從而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確保疼痛護理的有效性。(2)有效溝通:患者術后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覺,在病情恢復過程中,受病情恢復情況及疼痛感的影響,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緊張、恐慌等負面心理。因此,醫護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對其身體動作、面部表情等進行密切觀測,以患者心理狀態為依據對其進行準確評估。與此同時,采取鼓勵的方式疏解患者負面情緒,在給予其關懷的同時,通過講解成功治療案例的方式提升及治療信心,培養其疼痛耐受力此外。醫護人員還應指導患者家屬、患者朋友等與其勤加溝通交流,從而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促進病情恢復。(3)注意力轉移:注意力轉移是緩解患者疼痛程度的最佳方式。醫護人員可引導患者在手術結束后通過看書、看報、看電視、聽歌等方式忘卻病痛折磨,從而達到放松的效果。(4)放松訓練指導:有效的放松訓練能夠緩解患者緊張情緒,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護理前應對其進行示范操作,在示范過程中,醫護人員可在病房內播放輕松的音樂,之后,指導患者從頭部、肩部、腹部至腿部進行全身性放松。(5)體位護理:醫護人員應叮囑患者同感劇烈時應主動訴求,并給予其鎮痛藥劑緩解疼痛。與此同時,醫護人員可鼓勵患者通過書籍閱讀、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感。醫護人員在患者換藥時應注意動作輕柔,在患者舒適的體位對其進行護理,避免產生劇烈疼痛感。(6)血液循環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密切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避免血容量不足的情況發生,此外,還應對治療藥物副作用進行密切觀察,并制定好應急預案,做好防救措施,避免對患者病情恢復及生命安全造成影響;

1.3 觀察指標 醫護人員對患者手術后第1天的疼痛程度及持續時間進行記錄,將一天劃分為6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為4小時。以患者疼痛持續時間為依據,將其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范圍在30分鐘之內,另一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情況進行分析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22.0軟件對本文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采?。ǎτ嬃抠Y料進行表示,采?。?)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分別采取t、P對其進行驗證,P<0.05時,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120例手足顯微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及持續時間對比

患者0:00~4:00時間段疼痛等級評分為(3.76±0.70)分、持續時間為(15.01±3.81)min,4:00~8:00時間段疼痛等級評分為(4.56±0.33)分、持續時間為(15.33±6.24)min,8:00~12:00時間段疼痛等級評分為(4.06±1.33)分、持續時間為(14.72±4.69)min,12:00~16:00時間段疼痛等級評分為(8.69±0.84)分、持續時間為(28.46±8.24)min,16:00~20:00時間段疼痛等級評分為(4.11±1.06)分、持續時間為(16.24±6.23)min,20:00~24:00時間段疼痛等級評分為(8.22±1.06)分、持續時間為(27.49±7.16)min。由此可知,在12:00~16:00與20:00~24:00時間段內患者疼痛感覺最為強烈,且持續時間最長,兩組患者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其與其他時間段患者疼痛程度及持續時間進行對比,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將其他時間段進行疼痛程度及持續時間進行對比,P>0.05,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120例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疼痛時間少于30min的患者,護理前,疼痛等級評分為(5.76±1.17)分,護理后,疼痛等級評分為(3.31±0.67)分;疼痛時間超過30min的患者,護理前,疼痛等級評分為(5.24±1.34)分,護理后,疼痛等級評分為(5.12±1.31)分。由此可知,患者疼痛感時間持續在30分鐘范圍內,進行護理后疼痛感顯著減輕,P<0.05;患者疼痛感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護理后疼痛感無顯著緩解,P>0.05。

3 討論

顯微手術外科患者術后疼痛是較為常見的癥狀,有效的疼痛處理能夠避免血管危象,并促進患者病情恢復?;颊咛弁闯潭仍诓煌瑫r間段內有所差異,掌握患者疼痛變化規律對護理方式的應用有著指導性意義[2-3]。根據我院相關研究結果可知:患者術后12:00~16:00與20:00~24:00之間疼痛感最為強烈,且持續時間較長,將兩組進行對比分析,P>0.05,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將其與其他時間段進行對比,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將其他時間段進行對比,P>0.05,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根據結果可知,患者術后下午、晚上這兩個時間段內有著較為強烈的疼痛感。疼痛感強烈的主要原因是午后患者會出現精神不佳、疲憊的狀態,導致疼痛閾值降低,從而出現劇烈疼痛感,晚間人體疼痛閾值狀態差。因此,在這兩個時間段內患者疼痛感極為強烈,且疼痛持續時間較長。除此之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疼痛時間30分鐘之內護理后疼痛程度得明顯緩解,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患者疼痛時間超過30分鐘后,護理后,疼痛癥狀無法得到有效緩解,P>0.05,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根據結果可知,疼痛護理對疼痛持續時間在30分鐘之內的患者而言療效極為顯著,如患者疼痛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那么醫護人員應在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對性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12:00~16:00與20:00~24:00時間段內,患者疼痛感覺最為強烈且病痛持續時間較長,醫護人員在患者疼痛持續時間30分鐘之內給予其有效護理能使其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

參考文獻:

孫玉霞.手足顯微外科病人術后的疼痛情況及護理干預的作用價值體會[J].養生保健指南,2019,(29):133.

張熙艷.舒適護理在手足顯微外科中的應用[C].//中華醫學會%華北地區手外科學組%內蒙古醫學會%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全國手部功能重建研討會、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華北地區第十屆手外科學術會議暨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屆手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2014:204-204.

雷彥霞.手部創傷顯微外科護理進展[J].特別健康,2017,(17):151-152.

猜你喜歡
護理方式術后疼痛
中醫護理技術對肛腸病術后疼痛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患者術后滿意度及術后疼痛的影響
綜合護理干預改善耳鼻喉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石曉靜: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外科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