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

2020-08-16 14:00司霞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護理質量心理護理

司霞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50例ICU重癥患者,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和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心理護理方法),每組均為25例。采用統計學分析兩組ICU重癥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ICU重癥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ICU重癥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ICU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顯著降低ICU重癥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提高護理質量評分。

【關鍵詞】心理護理;ICU重癥;護理質量

ICU主要救治危重癥患者,ICU重癥患者病情嚴重且變化快,加上缺少家人陪伴,所以極易出現有關負面心理情緒,最終降低治療效果。為了緩解ICU重癥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需為其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50例ICU重癥患者。納入標準:(1)均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知情下參與;(2)均確診為ICU重癥患者。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者;(2)合并精神障礙者。實驗組中有18例男、7例女,平均年齡為(48.2±14.2)歲。對照組中有19例男、6例女,平均年齡為(47.5±15.3)歲。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主要護理內容有:其一,對患者進行連續二十四小時病情監護且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其二,飲食護理;其三,用藥指導;其四,舒適體位護理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心理護理方法,主要實施步驟如下:

(1)加強心理評估。在護理患者之前,護理工作人員需積極評估其心理狀態,根據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態制定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確保護理效果;

(2)心理護理。首先,保持病房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病房內擺放綠植,以期能夠積極改善患者的心理感受,必要時可進行音樂療法,幫助患者舒緩負面心理情緒,對出現劇烈疼痛患者可遵醫囑提供適量鎮痛藥物,經常鼓勵和關心患者,清楚了解患者的基礎心理和生活需求,讓患者感受到護理工作人員的用心,從而不斷提高護理配合度。其次,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等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如心理暗示方法或心理調適方法等,注重保護患者的隱私,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對出現嚴重焦慮或抑郁的患者,需強化心理疏導,積極引導患者準確表達內心所想,徹底消除負面心理情緒。除此之外,護理工作人員還需對患者家屬展開心理疏導工作,部分家屬由于擔心患者病情繼而出現煩躁或緊張等情緒,所以護理工作人員需安撫好患者家屬,讓其保持平和心態,從而更好的配合醫護工作人員治療護理工作。最后,為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護理工作人員需將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貫穿護理始終,保持嚴謹且細致的護理態度,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需求,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期提高護理質量。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還需注意語言溝通技巧,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避免患者出現負面心理情緒。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ICU重癥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分數越高說明ICU重癥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慮程度越高,分數越低說明ICU重癥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慮程度越低)以及護理質量評分(采取本院特制問卷調查量表,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ICU重癥患者的總滿意度越高,分數越低說明ICU重癥患者的總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ICU重癥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ICU重癥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ICU重癥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ICU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ICU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6.6±3.1)分,對照組ICU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為(85.3±2.7)分,實驗組ICU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調查研究顯示,ICU重癥患者由于病情影響且加上擔心治療效果,所以極易出現負面心理情緒,嚴重情況下拒絕配合治療,最終降低護理質量[1-2]。護理質量是評估護理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益改變,心理護理逐漸受到重視。有學者認為,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滿足ICU重癥患者的期望值,從而顯著提高護理配合度[3]。心理護理充分體現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通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能夠不斷提高其預后效果。在心理護理過程中,一方面能夠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另外一方面又能夠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通過疏導負面心理情緒和加強心理干預可讓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最終提高治療結果[4-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顯著降低ICU重癥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評分、提高護理質量評分。

參考文獻

孫四美,夏麗.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7):961-964.

黃超霞.心理護理對 ICU 清醒氣管插管病人非計劃拔管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1):132-133.

賴振昕.心理護理對ICU清醒患者ICU綜合征的預防效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2):210-213.

曹英.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7):10,16.

王泳梅,許華.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5):145,153.

猜你喜歡
護理質量心理護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意義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證護理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