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防治研究探討

2020-08-16 18:12唐佳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

唐佳

【摘 要】目的:分析骨科創傷患者接受骨科創傷手術后下肢腫脹情況,并提出相關防治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取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骨科創傷患者,共計100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50例患者分到對照組,另外50例分到觀察組。對照組患者術后采用七葉皂補液治療,觀察組術后則使用甘露醇治療。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療后,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狀況,并對相關數據進行詳細記錄,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情況。結果:通過分析得知,采用甘露醇治療的觀察組,其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同樣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次研究表明,在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防治的過程中,使用甘露醇治療,能夠有效的預防下肢腫脹狀況,對治療效果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骨科創傷;下肢腫脹;治療效果

前言:在骨科臨床醫學中患者發生肢體腫脹的情況較為常見,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诖?,本次研究選取我院部分骨科患者進行分析,采用分組對比的方法,對導致下肢腫脹情況的原因進行明確,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骨科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骨科創傷患者中,選取其中100例作為本次主要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患者分到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本組中年齡小的患者21歲,年齡最大的患者59歲,年齡的平均值為(43.37±4.42)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該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20歲,年齡最大的60歲,年齡的平均值為(43.88±4.63)歲。一般資料比較中發現,無論是患者的年齡還是性別,均無較大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之間可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對象中所有的患者均有知情權,并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院方倫理委員會以給予批準。另外,研究對象無生命體征異常情況,均有較高的配合度。排除配合度低且存在生命體征異常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骨折術后實施常規的七葉皂補液治療。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護理的同時,將患者的患肢抬高(高于心臟水平面30°左右),并對其進行冷敷。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觀察,根據患者情況指導其進行適當的肌肉、關節運動,在此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早期訓練強度不宜過高。隨著患者病情的康復,可適當的提高康復訓練的強度[1]。另外,采用相關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觀察組則使用靜注甘露醇的治療方法,具體方法如下:首先,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發展選擇合理的用藥方法,同時藥物選擇時要加強對藥物功能和效果的重視,實施科學用藥,給予患者合理的用藥規律,本次甘露醇注射液的使用劑量是20%濃度的甘露醇250ml。待到藥物選擇完成后,采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調配,然后給予患者靜脈注射,2次/d,1劑/劑。其次,骨科創傷患者的術后治療非常重要,因此選用優質康復治療儀防治患者下肢腫脹,在為患者注射甘露醇以及康復治療儀的同時,要調整好患者的體位,并保持固定,將患者的患肢置入儀器的氣室中[2]。之后,根據患者下肢腫脹程度,合理的設置康復治療儀器的壓力、時間。每天治療次數2次以上,每次時間30min,治療周期為2周。

1.3 療效判斷標準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防治后,統計治療效果,并對治療總有效率進行比較??煞譃轱@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腫脹情況消失,且關節功能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腫脹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無效,以上條件均未達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較多,需要使用統計學軟件協助處理,故使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和資料的分析。計數資料以%進行描述,數據比較差異用檢驗;如果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則使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中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區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骨科是醫院組織結構中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收治的患者多為骨折或創傷患者,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然而患者發生骨折創傷或接受骨折術后,其下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這種情況會使患者下肢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出現組織缺氧造成骨間萎縮的現象[3]。因此,臨床中需要對下肢腫脹的情況進行及時治療和控制,并在日常治療中預防下肢腫脹情況發生,這對患者的恢復和治療效果提升有著積極意義。本次研究表明,在肢體腫脹防治的過程中使用中藥聯合治療儀治療的方法,能夠有效的促進患者的康復,在治療過程中有利于靜脈回流速度的提升,減少感染情況的發生,促進患者愈合。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該治療方法能夠避免單純藥物治療中不良癥狀的發生。另外,在治療的過程中使用中藥,有利于促進患者血液循環,避免下肢出現血栓。

綜上所述,在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防治的過程中,使用中藥聯合康復儀治療,能夠有效的預防下肢腫脹狀況的發生,對治療效果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何柏云,方劍波. 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防治研究[J]. 中外醫療,2012,31(10):124-125.

徐典康. 血塞通注射液在循環驅動儀的輔助下治療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患者的療效[J]. 醫療裝備,2016,29(20):83.

吳官保. 益氣活血健脾中藥防治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湖南中醫藥大學,2018.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