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絡養生八字經指導飲食養生

2020-08-16 15:57李紅蓉張天術李翠茹魏聰常麗萍
中華養生保健 2020年11期

李紅蓉 張天術 李翠茹 魏聰 常麗萍

摘 ?要: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是汲取儒、釋、道、醫四大流派的攝生精華,結合通絡治未病思想提出的健康養生理論——通絡、養精、動形、靜神,對起居、飲食、運動等日?;顒佣季哂鞋F實指導意義。飲食對身體健康有著決定性作用,科學合理的膳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本文主要從飲食有節、謹和五味、飲食適齡、慢病食養等方面論述養生八字經在飲食養生方面的應用,提高人們的食養意識,通過飲食養生起到維護健康,預防疾病的作用。

關鍵詞:通絡養生八字經;飲食養生;飲食有節;謹和五味;飲食適齡;慢病食養

中圖分類號:R2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1-0193-04

“民以食為天”。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意識到飲食的重要性,《素問·平人氣象論》云:“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飲食對于人類來說,不僅是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更是維持機體正常發育、保證各項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被譽為“世界營養界愛因斯坦”的柯林·坎貝爾教授曾說過,“相比于DNA,或是大多數潛伏在生活環境中的化學制品,每天所攝入的食物對健康更有決定性作用”。正如《黃帝內經太素》所云:“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表明合理膳食不僅能維持生命基本活動,更能夠促進和維護健康,體現“藥食同源”的思想?!八幨惩础崩砟钤诂F代也得到廣泛認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陸續公布藥食同源的名單,涉及100多種藥(食)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合理膳食有益健康,不當飲食則可以損傷健康,引發各類疾病。本文將從飲食有節、謹和五味、飲食適齡、辯證施膳等方面論述飲食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提高飲食養生意識。

1 ?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是指飲食不能過飽、過饑,而且要有定時。飲食物雖然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但也要有節制,不能嗜食無度,亦不能偏食不均。儒家講“八不食”,佛教有“過午不食”,道家推崇“去甚、去奢、去泰”,這些都是飲食節制最樸素的觀點體現。中醫對飲食節制更是有較為完善的論述,正如《黃帝內經》所講“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也提出飲食要適中,即“是以善養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飽耳。蓋飽則傷脾,饑則傷氣,咸則傷筋,酸則傷骨。故每學淡食,食當熟嚼,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這些均強調要飲食有節方能終其天年,飲食不節則會滋生百病。

過飽是指長期飲食過量,或暴飲暴食,或中虛脾弱而強食,超過脾胃的受納運化能力,以致脾胃難于消化轉輸而致病?!肮热夤?,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黃帝內經》),指出飲食有節才能發揮食物營養身體、維持健康的作用,否則會損傷身體正氣?!帮嬍匙员?,腸胃乃傷”(《黃帝內經》),是指過飽首先損傷脾胃,形成食積內停,日久可郁而化熱,聚濕生痰,出現繼發性病變。在日常生活中,因貪杯暴飲、恣食生冷導致急性腸胃炎、急性胰腺炎、胃出血等疾病者屢見不鮮。飲食積滯消化不良,還可導致夜臥不安,如《諸病源候論》說:“夫食過于飽,則脾不能磨消,令氣急煩悶,睡臥不安?!?/p>

過饑,是指平素攝食量明顯不足,多見于因故缺乏食源,因病進食障礙或不恰當的有意識限制飲食等原因。盲目節食減肥亦可導致氣血衰少而出現免疫力下降、胃炎等疾病也很常見,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捌⑽钢畾饧葌?,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論》),由于攝食不足,缺乏必需的營養供應,氣血生化乏源,一方面使全身氣血虛弱,臟腑功能減退,臨床表現為面色不華,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眩暈,自汗,消瘦等癥狀;另一方面使人體正氣不足,抗病能力減弱,導致病邪入侵而繼發多種病癥。另外,有意抑制食欲,還可導致厭食癥等較為頑固的心身疾病。

飲食有節不僅僅指每一餐的飲食量應加以節制,也包括一日三餐不可偏廢,要有規律的進食,不能饑一頓飽一頓。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故早飯可飽,午后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虛”,即指出根據人體陽氣隨時間的變化,飲食量亦有變化。飲食下咽后,須經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轉輸,小腸的泌別清濁及大腸的傳導排泄等。在這一過程中,胃腸虛實更替,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因此,按固定時間有規律地進食,可以保證胃之腐熟、脾之運化有節奏地進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機體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條不紊地輸布全身。若飲食時間失宜,進食順序顛倒,也會損傷脾胃,有害健康,導致食積、腹脹、腹痛、呃逆、嘔吐、泄瀉等疾患。孫思邈所說“善養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飽耳。蓋飽則傷脾,饑則傷氣”即是此意。此外,疾病過程中,飲食過量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也會加重原有病情,或導致余邪復起,舊病復發。嬰幼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較成人更易傷食致病,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等表現?,F代營養學也認為早餐、中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分別占全天能量的25%~30%、40%、30%~35%,按此比例進餐是較為科學的?!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17)》也強調三餐分布要合理,食不過量,零食要適當,飲酒應限量,保持健康體重,吃新鮮衛生的食物[1]。

2 ?謹和五味

飲食還應注意要謹和五味,適應時令。傳統中醫將食物、藥物的自身特點歸納成為“四氣五味”?!八臍狻敝傅氖恰昂?、熱、溫、涼”4種不同的性質,“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5種不同的味道。人體五臟分別對應著春、夏、長夏、秋、冬,五味入口各有所歸以養五臟,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對于指導臟腑飲食養生有重要意義[2]?!端貑枴ち澆叵笳摗费裕骸疤焓橙艘晕鍤?,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臟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薄吨芏Y》記載“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就是說不同的季節要吃不同的食物。

“四氣”中的寒涼和溫熱是相對立的,而寒與涼、溫與熱之間是程度的不同。一般寒涼者多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如苦瓜可以解暑生津祛火,苦瓜就具備寒涼之性;溫熱者多具有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生姜可以祛風散寒,生姜就歸為溫熱之品[3]?!端貑枴费裕骸按合酿B陽、秋冬養陰”“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意思就是寒涼的季節要少吃寒涼的食品,炎熱的夏季要少吃溫熱的食物。四季平衡膳食是利用食物本身的食性和功用進行順勢療法的膳食,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無時無刻不在受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四季氣候的影響。中國養生家很早便提出“應季而食”不僅注重四季飲食之變化,而更是細分到二十四節氣,針對不同的時令特點及易患疾病總結相應的飲食及禁忌,以求與天道和諧,達到養生目的。

“五味”中酸主收斂,固攝,益陰;苦主燥濕,清火通泄;甘主補益,和中,緩急;辛主發散,行氣,活血;咸主散結,軟堅,瀉下[4]?,F代研究發現,五味主要與所含化學成分有關,如辛味藥多含揮發油、皂甙及生物堿、酚等;甘味藥多含糖類、甙類、氨基酸及蛋白質、脂肪等;酸味藥多含有機酸、鞣質等;苦味藥多含生物堿、苦味質、甙類等;咸味藥多含無機鹽[5]。五臟之精氣皆賴五味的滋養,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案紊?,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豬肉、栗、藿皆咸。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黃帝內經》也給出五臟配五色五味具體的食養方法,各種食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根據臟腑屬性與食物性味之間的關系,合理調配膳食,可起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

中藥的四氣五味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盡相同。關于食物的性味,李時珍指出“酸咸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也就是說,凡味屬甘,性質溫熱的食物大都具有升浮作用,如生姜、大蔥、芫荽、薄荷等,其屬性為陽。凡味屬酸、苦、咸性質寒涼的食物大都具有沉降、收斂的作用,如梅子、杏仁、牡蠣、茶葉等,其屬性為陰。一般凡質輕的,如花葉之類的食物大都有升浮的作用,質重者如根莖、果實、介殼類食物大都有沉降的作用[6]。食物的歸經,也是從藥物的歸經引申而來的,它是指食物對人體臟腑經絡的選擇作用,食物的歸經通常是根據食用后反映出來的效果結合臟腑、經絡理論概括而出的,如:生姜促進食欲、山楂生津促進消化,這兩種食材歸胃經,大棗、山藥滋補氣血歸脾經等等[7]。了解食物、藥物的四氣,五味,性味歸經理論及運用,與現代營養學的科學施膳相結合,是食療養生的突出特點,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實踐性。

3 ?飲食適齡

對于生、長、壯、老各個階段飲食攝養特點和特殊時期的飲食宜忌,中醫學很早就有認識,依據《靈樞·天年》的記載,30歲之前人體臟腑機能處于由弱到強盛的上升時期,要以“養”為主,通過飲食調攝、形體鍛煉促進臟腑功能強盛,防止外邪侵襲,預防各種影響人體生長發育的不利因素;30~40歲青壯年時期,臟腑功能日漸強盛,腎氣充足,是人體自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最佳狀態,更多以“防”為主,防止飲食起居等各種因素對臟腑精氣的過度耗損;到了40歲,“陰氣自半”,“腎氣衰,發墮齒槁”,人體逐步由盛壯走向衰退,臟腑精氣日漸虧虛、功能低下,要以“補”為主,注重藥食調補作用,補益臟腑精氣,延緩衰老[8]。

元代醫家朱丹溪對孕產婦、童子、青壯年、老年不同時期的飲食養生都有具體論述,到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例如,童子不衣裘帛、不食發熱之物的攝養觀點,壯年時期,人體由盛轉衰,誠如《內經》所謂“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提出“倒倉法”,“倉”指脾胃,所謂“倒”,乃“傾去積舊而滌灌,使之潔凈也”。老人內虛脾弱陰虧,“內虛胃熱,則易饑而思食,脾弱難化,則食已而再飽;陰虛難降,則氣郁而成痰”。強調老年人飲食以清淡為宜,谷、栽、菜、果等甘淡之品與脾胃之氣相投,尤宜老年人食用。

現代醫學及生物學認為人體從受精卵到去世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年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少年期(學齡中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各個階段因生理特點不同,所需營養物質也各不相同。根據現代營養學理論及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各個時期人體飲食特點總結如下[9]。

胎兒期主要依靠母體所供給的營養。生后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6~24個月齡嬰兒應堅持純母乳喂養,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滿6個月齡起添加輔食,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鼓勵進食但不強迫,進食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應規律就餐,自主進食不挑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每天飲奶,足量飲水,正確選擇零食,食物應合理烹調,易于消化,少調料、少油炸,參與食物選擇與制作,增進對食物的認知與喜愛[10]。

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后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青少年時期的代謝合成大于分解,應多吃肉、蛋、奶等具有可塑功能的食品,保證糖類、水果、蔬菜的攝入,限制含糖飲料、酒精的攝入。每日各類食品的攝入建議如下:3~4份奶和奶制品、2份肉蛋魚類、6~8份谷類和豆類、2~4份水果、3~5份蔬菜。

成年期壓力大,消耗多,往往飲食又沒有規律,亞健康癥狀明顯。成年男女的生理特性有更明顯的差別,尤其是女性有經、帶、胎、產等特殊時期,其飲食特點也有較大差別。男性應多吃含鎂、鋅的食物可促進生育,適量添加富含維生素A、B6、C、E的食品以提高免疫力,可延緩衰老、避免性功能衰退及預防皮膚癌、腎結石、動脈粥樣硬化。膳食纖維可加強腸蠕動、降低膽固醇,有降壓和預防結腸癌的作用。脾氣暴躁者可多吃乳制品或含鈣食物以穩定情緒。女性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果蔬、各種豆類食品使皮膚紅潤而富有彈性,同時注意少吃咸、甜食物,多喝水防止皮膚干燥,還要注意補充膠原蛋白以促進皮膚吸收和儲存水分,讓皮膚顯得豐滿滋潤[11]。

備孕婦女應調整孕前體重至適宜水平,孕前三個月開始補充葉酸。孕前及孕期婦女應補充葉酸,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選用碘鹽,孕吐嚴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證攝入含必要量糖類的食物。孕中晚期適量增加奶、魚、禽、蛋、瘦肉的攝入。哺乳期婦女應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和海產品。產褥期食物多樣不過量,重視整個哺乳期營養。

老年期食物應多樣化以保持營養平衡,飲食宜清淡、少鹽、少油、粗細搭配、合理烹飪、易于消化吸收,還應少食多餐。老年人要盡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在嚴冬更要注意。把主食做成粥,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益壽延年有益。早餐應占全天總熱量的30%~40%,不宜吃油膩、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拔覆缓?,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老人的晚餐最佳時間應在下午六七點,而且不吃或少吃宵夜??傊?,數量要少一點、質量好一點、蔬菜多一點、口味淡一點、品種雜一點、飯菜香一點、食物熱一點、飯要稀一點、吃得慢一點、早餐好一點、晚餐早一點[12]。

4 ?慢病食養

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正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日常飲食調護是慢病管理的重要內容,古人講治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其中的養就包括飲食調養。中醫學及歷代養生學家對通過飲食配合藥物調養“頑癥固疾”有很多理論和經驗?,F代醫學及營養學也有系統的理論和方法,結合這兩個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科學食療及藥膳對慢病進行日常調護、輔助治療是大有裨益的?!吨芏Y》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咳上氣疾,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是故食能排邪而腑臟,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病,釋情遭疾者,可謂良工?!鄙鲜鲇涊d均表明在我國運用食物調理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

由于慢性病的病期很長,調理也需有持久性,食物療法就有較好的持久性。食物療法可以根據各人的胃口和病情進行多種烹飪,慢病患者樂于接受,還能增進患者的食欲[13]。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食療養生也要講求“辨證施膳”,也就是根據不同表現和不同需求,辨別食物的性味歸經,給予合理的飲食搭配,以輔助調整機體的氣血及臟腑功能狀態[14]。養生藥膳的配伍可分為三大類。一是選用性味相近或互補的食材搭配,起到平衡調養的作用。此類藥膳作用溫和,老幼皆宜,多見于四季平衡藥膳。二是選用性味及功效相近的單方藥材與相應食材搭配,起到平衡調理的食療作用。此類藥膳多用于調理體質的平衡藥膳,如菟絲子炒河蝦仁。三是多種藥食同源的藥材配伍相應食材的藥膳,以中醫藥理理論為依據,研究藥物性能、食物特點,對用膳者的身體狀況、疾病輕重,按照“君、臣、佐、使”配伍組合的藥膳處方,對食膳者起到輔助治療疾病的作用,此類藥膳多用于慢病人群的調理[15]。

經過不斷總結生活經驗及臨床實踐,食物與食物以及食物與藥物之間的配伍也基本與中藥配伍的“七情”一致,配伍關系分為協同和拮抗兩個方面,食物配伍的協同包括“相須、相使”,拮抗包括“相殺、相畏”。此類理論中醫學自古就有相關論述,《食療本草》及《本草綱目》中都有詳細記載。以飲食療法治療疾病歷代醫家有很多經驗及方法,從現代醫學角度驗證仍然科學有效,如孫思邈依據肝開竅于目,以羊肝來治療夜盲雀目;以鹿腎醫治男子陽痿。又如《太平圣惠方》用羊肺羹治療消渴病,《圣濟總錄》用羊脊羹治療下元虛冷,清代醫家王孟英以豬大腸配合槐花治療痔瘡。馬鈴薯味甘平,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對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和習慣性的便秘以及皮膚濕疹具有較滿意的療效。一切痛癥病后要忌食過于肥厚油膩煎炒以及辛辣燥烈的食物。勞食過重不利于消化,易生痰濕阻經脈,滯留氣血,百病始生,故歷來善養生者多食素食,忌食葷食。其實養生之道不能停留在素食和葷食的比例上,還應該考慮膳食營養與烹調技法的關系。如果烹調技法不當,即使是素食也未必清淡,反之若烹調技法合理,調味得當,葷食也未必有害。

食物的治療效果不及中藥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于立刻產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藥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持之以恒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飲食水谷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基礎,科學合理的膳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食物的養生調理作用,絕非專指珍奇美味,或是所含營養元素的多寡,而是根據身體素質、四季天時及環境因素,綜合食物的性、味、歸經理論進行選擇。這就是“飲食有節、謹和五味”食療養生理論的核心及精華。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工作壓力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過度疲勞綜合征、緊張壓力綜合征等亞健康狀態和心腦血管病、癌癥等慢性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人們也日益重視在日常飲食起居中加強對疾病的防控,對飲食的追求也逐漸從“充饑溫飽型”“美味享受型”轉變成“養生保健型”。根據食物特性及身體狀況合理搭配飲食就能起到增強體質、維系健康、預防疾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編輯部.《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核心推薦意見[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06):133-133.

[2]孫文英.以中醫理論指導飲食護理[J].光明中醫,2011,26(07):1472-1472.

[3]朱忠華,羅超,任德全,等.藥膳中食材的性味探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04):76-78.

[4]黃童郁,蔡玲玲,董巧稚,等.淺談中醫五味與飲食五味[J].中醫臨床研究,2017,9(06):3-4.

[5]姜開運,梁茂新.五味理論研究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新中醫,2020,52(11):201-204.

[6]梁天堅.《內經》五味理論考釋[J].廣西中醫藥,2013,36(04):36-38.

[7]王世暉,王月華,王維峰.藥食兩用中藥性味歸經總結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04):500-502.

[8]張鎖,王濱,董秋梅,等.論《黃帝內經》辨年齡階段養生思想[J].中醫雜志,2017,58(05):441-443.

[9]膳食指南.讓你吃得更健康[J].江蘇衛生保健,2016,18(13):34-35.

[10]張月梅.3~6歲幼兒園幼兒平衡膳食的探索[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下):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07:834-835.

[11]李連梅.養生保?。耗行愿髂挲g段飲食養生配方[J].現代養生B,2011,11(1):62-63.

[12]洪昭光.老年人長壽飲食11點[J].勞動保障世界,2014,26(07):58-58.

[13]凌文華.我國營養膳食防治慢性病的研究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7,21(03):215-218.

[14]崔珍熙.中國傳統膳食養生法述評[J].天津中醫藥,2008,23(05):425-427.

[15]焦明耀.藥膳·中式烹調的新階段[C]//2016年中國藥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藥膳研究會:中國藥膳研究會,2016:10-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