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學校體育德育實施的困境與深化落實的應然之道

2020-08-17 07:24吳中偉
時代人物 2020年6期
關鍵詞:德性身體德育

吳中偉

與人類所具備的各種自然能力一樣,德性是一種需要不斷修習而獲得的,它蘊藏于各種身心教育之中。誠如孟子所言:“人之德,起于善”,人生來就具備“德”的潛質,從其善開始。同時,孟子也提到:“德之增,源于化,而非齡長?!贝苏Z意思是說,人的道德并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提升,而是源于教化的。古代教化的核心在于“身體力行”,其中,禮、儀、射、御皆是教人以成“德”的因素。到了近代以來,西方教育將體育分化出來,“智”與“體”呈現分野之勢,其中,“體”則為身體教育——體育,體育作為“身體”觀照的手段,同時,也成為“德育”養成的重要科目。然而,隨著體育現代化課程的不斷調整,體育之“德育”功能呈弱化之勢,在中國的教育的當下,這種情況尤甚,個體道德失范事件頻發。如何破解當下身體教育中“德性”缺失,體育課程如何推進,則是本文關注的重要話題。

1當下學校體育教育中德育實施的困境

1.1“興趣化”的課程教育風尚致使身體教育德性弱化

2004年以來,伴隨著基礎教育革新,體育教育教學呈現出一種“興趣化”傾向。部分教育工作者夸大了心理適應與社會適應力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味地強調“興趣在體育教育中的優先性”,進而導致身體素質訓練、運動技術達標等內容的淡化,給人以“身體鍛煉理論”弱于“興趣娛樂”的景象。在現實教學之中,尋求“興趣化”缺少“體育規訓”式要求的體育課程,對于久坐教室的學生來說,身體活動量則大大減少。加之“以人為本”課程理念的淺化認知,更加助長了“興趣化”體育課程的快速發展。這樣一來,體育課程的關注點不再是學生個體的身體鍛煉,而轉向了興趣所指甚至娛樂需求,大多數帶有娛樂性質的體育課程大行其道,而流汗、費力、拼毅力的體育活動則不受學生喜愛,體育教師也順應學生們的心理需求,體育課程的基本強度、運動負荷、運動技術等指標也隨之越發的降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課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難以有益的,更重要的是這種課程由于過度關注了“興趣”而對身體發展與道德要義的關注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1.2“無傷害”課程致使身體德化教育減分

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升,加之個體身體素質的下降,體育課程的開設則陷入尷尬的境地。由于部個體身體素質不高,在運動中常會出現“運動性傷病”,校方雖有特殊項目險種為體育課程傷病擔保,但部分學生家長仍認為校方體育教學有誤,予以責任追究。一度致使體育教師不敢于放手體育課程教學,許多體育教學人員在教學中秉持“寧愿讓學生坐著,擔心學生跑傷”、“收起強度項目山羊和雙杠”,其根本原因則是擔心學生受傷。加之互聯網風靡全球,學生在下了體育課程便紛紛沉迷于虛擬世界之中,出現了不少“宅男”、“宅女”,這種情形致使青少年學生的運動缺乏更為嚴重。在體育教學課程中,體育教學人員為了學生的身體安全,也便選擇了強度相對較低的體力活動。由于體育活動的降低,個體的身體體驗則是淺嘗輒止的。從更加寬泛的意義來講,缺乏身體運動的惰性身體的養成,也正恰恰是道德失范的深層來源之一。同時,缺少大強度的身體體驗,看似是“安全”的,然而,個體真正面對來自外界不可抗的“自然災害”或社會壓力等問題時,個體是難于適應的,其耐性、毅力等道德品質也難以在運動中養成。

2學校體育教育中德育實施的應然之道

2.1“塑造身體德性”是學校體育的的首要使命

學校體育的使命是“鍛以成人”,這是一個人所共知的重要事實,在西方體育到東方體育中一以貫之。在中國學校體育的宏觀建構之中,尤其是現代體育教學中,德育作為教育的重要成分有著明確的要求。然而,在具體體育教育實施的過程中,由于“興趣化”教育改革更是弱化了體育教育中的德性教化。針對當下體育教育“興趣化”嚴重的現象,為了推進體育教育回歸正軌,在體育教育中深化身體德性之認識是極為必要的。在接下來體育教育中,應強化體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講,“興趣化”體育教育雖然提高了體育教育的主觀能動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德性的培養。從國家發展的視角來看,國民身體素養德性的培養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的問題,它更是國民教育的歷史任務。它不是一個單純的學術問題,它是一個戰略的的問題??v觀全球,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歷史階段,身體的德性皆是整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紐帶。身體德性惡化的群體必然會導致社會文明的敗了,歐洲中世紀妖魔化身體欲求與健康價值訴求,使得全民走向崩潰之路,這一歷史經驗如在昨日歷歷在目。從這一點上來看,身體德性教育作為教育、作為體育的首要任務,無論怎樣來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要進一步的引入與深化身體道德教育的概念,在體育教育的目標體系、教學實踐、教學考核等等各個環節都應從理論到實踐層面上對德性要素在體育中的融合作以系統性地拓展與革新。

2.2在體育教育中“標準化”實施德性教育

德性的衡量難于測量,是德性在教育中難以實施與落實的最大問題,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更是難以把握。然而,細細研讀中國歷代身體德性教化不難看出,德性的教化也是可以分層、分階段的,甚至可以“標準化”實施的。學者李儲濤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體育教育實施做了一系列“德育”實施建構,他提出體育教育中德育的落實可以“標準化”、“水平化”,一度為德育在體育教育中落實與實施提供了思路上的探討。借鑒其研究成果,結合當下體育教育德育實施的現狀。在未來的體育教育實施過程中,體育教育道德實施可以從以下五個水平入手。水平一,使學生在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水平二,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學會尊重弱小、尊重對手,進而學會尊重他人。水平三,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會到體育活動中克服困難、勇于拼搏的精神。水平四,使學生理解在不同運動中的各自任務,識別規則與禁忌。水平五,使學生理解同一運動中承擔的任務,學會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明晰規則,在規則執行下獲得合法的獲勝,提高其自信力、生命力。

3結語

從學校體育的發展不難看出,近年來學校教育中雖有“關注學生身心發展”之綱領性建構,但是,在實踐教學之中不難看出,關注“心”的教育更多,而對“身”則關注與探討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對“身”的教育更多地落實于學校體育教育課程。然而,學校體育對“身”的觀照卻一度陷入困境,尤其是對個體德育的實施則顯得更為捉襟見肘,致使當下學校體育教育德育實施的困境有二大因素:一是“興趣化”的課程教育風尚致使身體教育德性弱化;二是“無傷害”課程致使身體德化教育減份。欲改善當下學校體育教育中德育缺失的現狀則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將“塑造身體德性”是學校體育的的首要使命;另一方面則是要在體育教育中“標準化”實施德性教育。

參考文獻

[1]呂賢清.“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策略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20,22(03):73-75.

[2]劉國龍.基于“具身德育”的體育德育教育模式與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05):28-29+35.

[3]陳戰永.高校體育中實施思政教育的測評指標體系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15):63-64.

[4]王守芹.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農村教育,2019(14):4.

[5]楊建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體育師友,2019,42(02):11-12.

猜你喜歡
德性身體德育
人為什么會打哈欠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從樊遲三問“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我de身體
我們的身體
身體力“形”
德性能帶來好生活嗎?
德性能帶來好生活嗎?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