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髖關節周圍骨折的護理對策和效果分析

2020-08-20 08:37鄭夢嬌張琳蕓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20年34期
關鍵詞:乙組甲組髖關節

鄭夢嬌,張琳蕓*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老年人髖關節周圍骨折發病率相對較高,這和骨質疏松、肌肉保護功能減退、軀體協調力差等因素密切相關。常規情況下,該病是由高能量損傷引起,致殘率、致死率明顯偏高,往往會增加治療難度,而在長期臥床患者中,會因各類并發癥誘發死亡威脅,做好該部分群體護理干預尤為必要[1]。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時期內診療的髖關節周圍骨折老年患者共40例,探討老年髖關節周圍骨折的護理對策和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時期內診療的髖關節周圍骨折老年患者共40例,劃分為甲組(20例)和乙組(20例)。甲組男女比例為12:8;年齡高值為96歲,低值為58歲,中間值為(75.4±2.5)歲。乙組男女比例為11:9;年齡高值為94歲,低值為59歲,中間值為(77.1±4.4)歲。數據比較無意義。

1.2 方法

甲組使用常規護理模式,乙組使用綜合護理模式,詳細措施為以下幾點:

(1)心理疏導。由于髖關節周圍骨折恢復時間較長,患者極易面臨負性情緒變化,繼而降低康復效果。為預防此類問題,則應借助和患者間的溝通,鼓勵其打開“心門”,輔之答疑解惑,杜絕患者情緒變化,縮短醫患距離,增強治療信心。(2)術前護理。利用術前訪視操作,詳細向患者闡述麻醉方式、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再通過麻醉蘇醒期常見不良反應的明確,減輕患者恐慌感;指導患者正確床上排便;充足準備手術器械,且及時消毒;術日調節最佳溫濕度、氧氣及急救藥品。(3)休克預防。時刻評估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由于患者痛覺敏感度較低,應時刻鑒別是否存在傷口滲血/滲液等現象,若骨折處出血量過多且伴有休克現象,應及時救治。(4)睡眠護理。針對患者睡眠障礙問題,應做好住院環境的調節,時刻保證病房衛生清潔,調節室內光源;應明確患者隱私保護的意義,借助布簾予以遮擋,增強患者心理安全感;調整最佳睡眠時間,若夜間失眠者應延長午休時間,若為重度失眠者可借助藥物催眠,但應明確藥物藥理作用、不良反應。(5)術后功能鍛煉。借助患肢功能鍛煉增強血液循環,預防肌肉廢用性萎縮、關節僵硬等問題,促進骨折愈合;明確早期功能鍛煉的意義,待麻醉蘇醒時可做好踝泵功能鍛煉,但應以仰臥位為主導,聯合踝關節背伸屈鍛煉,各動作均為5s;術后次日可倡導股四頭肌功能鍛煉的意義。(6)并發癥預防。由于患者長期臥床導致抵抗力明顯下降,極易出現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肺炎、便秘等諸多并發癥,術后應詳細探查切口狀況,鼓勵患者正確咳嗽咳痰,做好腹部按摩,必要時可采取腹部熱敷操作,但應預防燙傷;鼓勵患者增加飲水量,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若為留置尿管者應做好膀胱、陰道口、尿道等部位清洗[2]。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涉及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肺炎、腹脹、便秘[3]。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 22.0,對本課題數據進行處理。并發癥總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數據以 檢驗。P<0.05證明數據比較有意義。

2 結 果

甲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0.00%,乙組為5.00%,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n=20、%]

3 討 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髖關節周圍骨折發生率逐年遞增,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軀體抵抗力、骨質疏松等因素的制約,極易導致術后并發癥,不僅難以恢復至術前水平,還可增強生活質量。特別是在髖關節周圍骨折老年患者中,由于疾病耐受度較差,且在手術應激創傷的前提下,極易出現心腦血管意外、褥瘡及肺炎等狀況,明確護理干預的意義尤為必要。例如:綜合護理模式,是以常規護理理念為前提,在倡導心理、術前及并發癥、睡眠等諸多層面干預措施,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預防各類并發癥[4]。本課題可知,甲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0.00%,乙組為5.00%,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

綜上,針對髖關節周圍骨折老年患者,綜合護理模式可有效預防或降低各項并發癥,安全可靠,應加大推廣力度。

猜你喜歡
乙組甲組髖關節
髖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半髖關節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創傷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
冰球守門員髖關節損傷與治療
“二青會”預賽西北五省代表隊自由式摔跤甲組成績分析
宮腔填塞水囊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宮縮乏力產后出血的觀察
阻止接球
謝靖開創新紀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競賽題
說說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