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

2020-08-20 07:53韓冰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關鍵詞:學生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學培養

韓冰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初中語文學科又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語文課堂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言表達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中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有利于學生自我獨立思考問題,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改變簡單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程,才可以在此基礎下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一、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形成,在此教師的教學方式就要不同于小學階段。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只是從教師教學中獲取知識并沒有進行獨立思考。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教師所講的內容都會讓學生加入自己的思考。而且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學習的重要階段。從簡單的學習生詞、拼音、寫字到課本難度增加,知識點變深。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學生通過教師問題引入,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為此讓初中生自己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于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點時更容易接受。另外也可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效率。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點內容時。主要是完成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為此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會減退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教師自身要轉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存在問題和不足

1.教師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不重視

教學中,教師大多數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來達到應試教育的要求。相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更注重學生成績的好壞。在課堂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教師會產生依賴性,遇到問題時自我解決能力不能得到提高。為此,解決問題時學生只記住了課堂中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沒有能夠將他轉化為自己思考的內容。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去解決問題。

2.教師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使用不恰當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隨之變化。但是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使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接受課本上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只是把知識點死記硬背下來運用到試卷中去。長期下去,就讓學生在遇到一些問題時,采用固定的方法,不會發散思維去尋找解決辦法。例如:在一節語文課堂中,以教師為主導對書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只顧著對內容進行講授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沒有顧及學生對于知識點掌握的情況。

相反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式教學方法,在對知識點講授時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引入,讓學生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也知道運用什么方法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多樣的運用,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了解語文課堂是生動有趣的。學生愿意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

1.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在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中要注重創新,知識的產生是在源源不斷地不創新中產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讓學生不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對知識點也要進行擴充。學生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識點,才能夠自主解決教師安排的課后作業。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以此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對于問題的思考也不局限于固定的解決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學習的過程要讓學生去利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學習。用嘴巴去讀書本上的內容,用眼睛去看,大腦去感受書本上描繪的景色、人物。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感受到語文課本帶來的精彩。教師在對課文進行講解時,也需要先對課本內容和邏輯進行梳理。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最終整堂課所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難點。另外,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自己主動地去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豐富知識,學會對問題進行思考。另外學生通過文章的閱讀,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遇到問題時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例如:教師讓學生對守株待兔這篇文章進行閱讀時,學生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的收獲都需要付出努力的寓意。在面對自己想要不勞而獲的情況,這則寓言故事都會讓學生產生警覺。這樣學生多閱讀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促進作用。

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主導作用,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要改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要采用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的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遇到問題時,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需要教師調動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法,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法來提升學生對于課文內容學習的興趣。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另外,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知道如何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對問題的不同回答。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提出你們是否可以描繪月亮在這篇文章所代表的意蘊。有的同學說代表鄉愁,有的說想念家鄉,也有的說時想念家鄉的食物。教師對同學的回答要進行分析,不能直接否定學生的回答。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對答案進行分析也是在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掌握。其次,在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身邊的事物納入課堂中來,讓學生知道語文課本上的內容與自己生活中的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也會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都能學習到語文知識,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春》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描繪春天有哪些景物、活動。學生從自己身邊回答,從同學的回答中感受到自己并沒有留意到的春天景色。

3.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實踐的教學方法

語文學科并不只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學科,還需要學生從實踐中去學習到知識點。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情緒高漲,教師可以采用課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也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擴展閱讀的課外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可以進行鞏固以及能夠充分地發散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發散學生思維,而且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自身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課堂中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夠輕松應對,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光國,李繼峰.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4).

[2]山東諸城市教育研究市課題組.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培養的心理學研究實驗報告[J].中學生語文教育,2014,(05).

[3]胡波.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學周刊,2019,(16).

猜你喜歡
學生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學培養
興趣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