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的智慧

2020-08-25 01:50樊星
今古傳奇·故事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偶然性

摘 要:文學對生活的意義,在于如何去發現美,在生活中去尋找“美的瞬間”;重建和探詢生活的美好意義,與各種虛無主義思潮影響下的“世紀末情緒”抗爭,成為作家的責任和初心?!懊赖乃查g”常系于命運中的偶然性,生活中充滿各種可能。文學的功用,即在于能夠使人發現許多大言不慚的虛妄,洞察世事的玄妙,感悟生命的真諦,增長從容的智慧。

關鍵詞: 文學的智慧;美的瞬間;偶然性

中圖分類號: I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264(2020)03-0004-04

一、美的存在與發現

一場大疫奪去了一些活生生的人命,使一直感覺歲月靜好的人們突然意識到活著的不易。大疫過后,生活在漸漸回歸從前的熱鬧。于是,那個老問題又一次擺在了大家的面前:怎么活得好一些?“天天向上”不僅是童年的上進心,其實也是畢生的追求吧。

那么,對于普通人來說,如何過好每一天?在《美的存在與發現》一文中,作者川端康成以那么靈光四射的語言講述了他某個清晨“在玻璃杯這種無價值的一般的東西上發現日輝、天光、海色和綠林”的美好體驗,讀后印象深刻,至今不忘。因此筆者也學會了留意從普通事物中發現美的光彩。中國作家張承志上世紀80年代初發表的那篇很有詩意和雋永哲理意味的小說《綠夜》,作品的主題就是發現“美麗瞬間”。即使是在黑夜中,一盞燈也能照亮苦悶者的心境,使黑夜變成詩意盎然的綠夜?!白プ∩钪械哪撬查g的美”這一句,一下子使人過目不忘。不知道張承志寫《綠夜》前是否讀過川端康成的《美的存在與發現》,但兩位作家在發現“美麗瞬間”方面的息息相通一目了然。后來,張承志還寫過一個短篇《美麗瞬間》,里面也閃爍過同樣令人神往的文字:“人生能有這樣的一瞬是不容易的……人也許不但應該記著生活中的艱難,更應該記著體驗過的美好?!边@樣的體驗與川端康成發現玻璃杯的精美可謂心心相?。号υ谌松牡缆飞先グl現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麗瞬間。也許,人生大部分的時光都平淡無奇,甚至常常充滿了各種煩惱,然而即便是這樣,也不時會有一些美麗瞬間不期而至吧——從好朋友之間的生日聚會到心中萌生出初戀的甜蜜,從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到得到一筆喜出望外的獎學金,從如愿以償收到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到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直至一不小心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網紅……一切皆有可能。事實上,生活中那些不時閃現的“美麗瞬間”已經賦予了世界以喜慶的意義。

自從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以后,各種虛無主義思潮匯成為令人沮喪的末世情緒,如瘟疫般久久盤旋。于是,如何與末世情緒抗爭就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當代中國作家中,汪曾祺的懷舊溫情,王蒙的幽默睿智,張承志的浪跡天涯,史鐵生的宗教情懷,王安憶、阿城、池莉的平民活法,韓少功的田園夢想,遲子建的情系故鄉……都以各自的風采回答了這個問題:在虛無主義流行的年代,如何探詢、重建生活的美好意義?人不可能長久沉浸在灰暗的情緒中。就連一直在“絕望中抗戰”的魯迅不是也寫出了溫馨可人的《朝花夕拾》嗎?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說過:“美能拯救世界?!绷硪晃欢韲骷宜鳡柸誓崆僭诮邮苤Z貝爾文學獎的演講《為人類而藝術》中就引用過這句話。中國教育家蔡元培也曾經倡導過“以美育代宗教”。這些耐人尋味的深刻思想,在當代文壇上也產生了此起彼伏的回聲,令人感動。許許多多的平民百姓,在解決了溫飽以后,稍有閑暇就沉浸于發現美、收藏美、創造美、宣傳美的各種活動中,那一種活得有滋有味的“正能量”,值得記錄,值得弘揚。而作家在與創作的靈感邂逅時的那份欣喜,也是一種常在的美的體驗吧!

二、“美麗瞬間”的產生常常系于偶然

“美麗瞬間”的產生常常系于偶然。當代人常用“驚喜”一詞形容那些不期而至的“美麗瞬間”,就昭示了“美麗瞬間”的偶然與突如其來。這與從前的人們習慣于經歷了長期的勞作后收獲欣喜、經過了長途跋涉后抵達目的地的歡呼很不一樣。是的,當代生活的光怪陸離使得大家常常期待那些“美麗瞬間”的突然降臨——從買彩票中大獎那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到無意間與有緣人一見鐘情。

巴爾扎克的創作訣竅如是說:“偶然是世上最偉大的小說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盵1]這句名言與中國文學傳統中“無巧不成書”的說法不謀而合,是文學創作的經驗之談。民間廣為流傳的那句“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說的也是偶然的不可思議。而陀思妥耶夫斯基還在那部引人入勝的哲理小說《地下室手記》中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思想:歷史是不合理性的。因為很多哲人常常會在生命結束時背叛自己。這樣的思考不同于歷史充滿必然的說法,足以喚起人們去注意層出不窮的偶然事件,感悟歷史與生活的高深莫測、變化無窮。

聯系到對許多中國作家影響巨大的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一句名言:“我們管千百個變化不定的原因的無限運作叫做命運?!钡拇_,尤其是當代,快節奏的生活充滿太多的偶然,特別是太多充滿悲劇意味的偶然,使人們越來越對世界心存疑懼。當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宅”,讀書、看電影也越來越帶上濃郁的“奇幻”色彩,從“武俠熱”“穿越熱” “科幻熱”到“恐怖片”, 顯然與此有關。

有趣的是,中國作家中不乏在帶有喜劇意味的偶然故事中點化命運玄機的佳作。例如馬原,他就在“新潮文學熱”中說過:“我喜歡純粹意義上的偶然性,生活的不可逆料就屬于這種偶然?!盵2]他的小說《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中就揭示了“事情是極偶然發生”的命運玄機。他的“西藏故事”寫在西藏的尋幽探奇,揭示偶然的詭異、命運的神秘,給人以一種灑脫感,而不似博爾赫斯的小說充滿煙云般的虛無感,當然與他的個性有關,也與他對于偶然改變一切的人生感悟有關。既然生活充滿偶然,當然就意味著“什么都是可能的”。因此就沒有必要絕望吧!人盡可以期待困境的轉化、命運的改變。正所謂:逢兇化吉,否極泰來。

還有喬良的長征題材小說《靈旗》,在革命歷史敘事中特別引人注目。小說通過對于長征路上“湘江之戰”的描寫,揭示了歷史的偶然:“一切都是偶然。誰能說紅軍注定有一小半人要從那鐵桶般的鉗制下脫身?一切又都是必然。既然事實如此,那不等于說,紅軍注定會逃過這場劫難而最后獲得成功?”歷史是混沌的。在過來人的眼中,常常既充滿偶然,又顯示出必然,在兩者之間,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疤煲鈴膩砀唠y問”,是人們談論歷史時常常各執一辭、留下許多不解之謎的深長感慨。

無獨有偶。徐貴祥的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寫歷史的陰差陽錯,也凸顯了命運變化系于偶然的哲理意義。

再看余華的“仿武俠小說”《鮮血梅花》。一個看似無能的弱者也會在變化無常的命運迷宮中幾經波折,鬼使神差地達到了匪夷所思的人生目標,可見偶然足以帶給人好運氣。因此,《鮮血梅花》不僅成功“改寫”了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而且將一個看似絕望的主題寫出了喜劇的亮色:“迷宮”“偶然”“神秘”有時也通向“希望”和“成功”。余華的作品,總體的格調是陰暗、低沉的,但《鮮血梅花》是少見的例外。

而知青出身的史鐵生不是也在他的《務虛筆記》中寫到了命運之門嗎?“要是你推開的不是這個門而是那個門,結果就會大不一樣?!薄皬膬蓚€門會走到兩個不同的世界中去,這兩個世界甚至永遠不會相交……”命運這般無常,人生如此奇妙。佛家講“佛魔一念間”。多少人為善作惡常常就在一念之間。那一念便系于偶然。而作家則用了“門”這個意象去感慨偶然的難以捉摸又命中注定——推理小說之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封筆之作不就題為《命運之門》嗎?而《務虛筆記》也揭示了那一代人坎坷而多變的命運。生活充滿各種可能。選擇常??此婆既粎s引出一系列的必然。多少人能問心無愧地說出“青春無悔”?事過境遷以后,為什么常常會有“早知如此”“悔不當初”“假如生活重新開始”“如果一切從頭再來”的嘆息與悔恨?只是,史鐵生善于將經歷的苦難化作浩大的哲思。在他看來,所有的經歷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沒什么可抱怨的。至此,當代作家已經將偶然之思提升到綿綿無盡的人生哲學的高度。只是每一代人都是要到中年過后才恍然有所悟,而且一切都木已成舟——偶然已成必然。有詩為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

在上世紀80年代的“哲學熱”(從“薩特熱”“康德熱”“盧梭熱”“尼采熱”到“新儒家熱”)中,眾說紛紜的熱烈討論帶來了多元化的清新空氣也帶來了新的困惑。因此才有了“跟著感覺走”的新風氣。當今的人們在大眾文化的影響下更傾向于“浮躁”“任性”“狂歡”,就足以表明這一轉向勢不可擋。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思考”顯然已經被“感覺”悄悄代替。然而,哲學、哲理并不曾離我們遠去。在發現“美麗瞬間”的感悟中,我們就體會到了文學的智慧——

《紅樓夢》中“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的主題,是多少人生如夢、富貴如云的真切寫照!可盡管如此,仍然有多少人在自強不息、天天向上,開拓著自己的奮斗道路。在人們習慣了負重前行,總覺得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時,米蘭·昆德拉卻寫下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發人深思?,F實生活中,有多少太放縱的輕松其實與無限悔恨猝然相聯!《道德經》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提示,閃爍著命運無常的智慧,因此就永遠也不要絕望,同時也需要警惕輕狂。這樣的洞見與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笑談,與曾國藩“不信書,信運氣”的遺言都息息相通。其中有常青的人生智慧。所以說,文學有什么用?能夠使人發現許多大言不慚的虛妄,洞察世事的玄妙,感悟生命的真諦,增長從容的智慧,可謂受益無窮。

就像王安石那兩句詩寫的那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h3>參考文獻:

[1]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下卷)[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2]許振強,馬原.關于《岡底斯的誘惑》的對話[J].當代作家評論,1985, (5).

名家簡介

樊星,男,1957年生于武漢,祖籍河北邢臺。文學博士。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當代文學與文化思潮的研究。1997—1998年美國俄勒岡州太平洋大學訪問學者,2007年德國特利爾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2016年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系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顧問、武漢市文聯副主席。

著作《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曾于1998年獲湖北文藝最高獎—屈原文藝獎。論文《全球化時代的文學選擇》曾于2001年獲中國文聯2000年度優秀文藝論文一等獎,于2003年獲湖北省第三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還曾于1999年獲得“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稱號,于2009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武漢大學“十佳教師”稱號。

猜你喜歡
偶然性
于歷史外整飭生命的脈絡
西方哲學史上的爭辯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學性分析
Unit?。保怠保兑谆煸~語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