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明文選》詩歌中“蘭”之意象研究

2020-08-25 01:50徐皓玥
今古傳奇·故事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意象

徐皓玥

摘 要:“ 蘭”作為深受中國古代文人所喜愛的物象,經過孔子和屈原的書寫,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吟詠對象,其中也賦予了蘭不同的內涵,本文從《昭明文選》詩歌類當中對“蘭”的書寫出發,對關于“蘭”之意象進行分析,找出漢魏六朝時期“蘭”之意象對其原型意象的繼承和發展特點。

關鍵詞: 蘭;意象;《昭明文選》;漢魏六朝

中圖分類號: I2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4-0037-06

中國歷代文人對具有高潔品質的完美型人格非常推崇與向往,而文人在對于具有高潔品質的君子進行歌頌描繪時總是離不開自然物,文人們借用自然物對君子進行形象化的描述,彼時的君子也就有了一個具體可感的形象,而文人對“蘭”的刻畫,賦予其人格化特征,離不開孔子與屈原對其進行的歌頌與描繪的傳統。

一、“蘭”之原型意象的生成

關于意象的定義,《周易·系辭上》中提到:“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雹偻ㄟ^各種意象,盡最大可能地表達自己的“言”與“意”。

劉思勰的《文心雕龍·神思》中“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可以了解到,所謂意象就是飽含作者情感的物象。

蘭作為一個極具東方色彩的存在,在中國古代是極具特色的意象,蘭意象的生成和傳播,有自然和社會文化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所闡述的“蘭”屬于廣泛意義上的蘭,包括蘭科植物“蘭花”和菊科的“蘭草”。

從生長環境來看,蘭因喜濕,多生長在濕潤氣候的山林溪邊與原野濕地,也因這樣的生長環境使得它只能被遠離俗世、游蕩在山林的人發現和吟詠,由于處于幽靜的生長環境中,蘭自然被人聯想與清逸高潔相關,《易經·系辭》中就用蘭的香味來比喻說服力強、容易接受的意見,“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蘭出現的時間也非常早, 《初學記》中轉引了《韓詩》的話:“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薄侗静菔斑z》中轉引《荊州記》云:“都梁有山,下有水清淺,其中生蘭草,因名都梁香?!?/p>

到了孔子時,蘭被形容為“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雹诳鬃訉⑻m和當時懷才不遇的自己聯系到一起,說蘭是國君才配欣賞和擁有的花卉,由此也被引申為了輔佐君王的賢臣應該也要具有如蘭花一般的高潔品德。

《孔子家語》中還記載了孔子答復子路的一段話: “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雹塾锰m去比喻君子,無論是否貧困都不會動搖自身志向,將“蘭”賦予了高潔的人格代表。

《孔子家語·六本》卷四中記載“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④。

將有蘭的房間比喻可以感染和漸漸改變人的環境,將蘭之香氣比喻君子美德,“蘭”在這里也被賦予了代表君子德行高貴的意象。

屈原在《離騷》當中,也多次提到蘭,其中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⑤,屈原在這里以蘭花喻君子,將蘭草和惡草相對,突出表現蘭的高潔。

王逸也在《離騷序》中提到關于香草的象征:“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雹?/p>

經過孔子和屈原對蘭的描繪,“蘭”被譽為代表高潔君子的原型意象也由此產生,《文選》中,書寫到“蘭”的詩歌共有49首,本文對其分析闡釋后發現,后代文人在詩歌中書寫到“蘭”時,除了例如應召公宴詩之類對蘭單純地進行描繪,其余大多都是對其原型意象有繼承發展關系的。

二、《文選》詩歌中“蘭”對經典意象的繼承

《昭明文選》中有許多書寫到蘭的詩歌都是文人在不得志處境中和精神受到打擊與壓抑的狀態下,將自身的情緒感受投射到蘭身上,在這里的蘭之意象基本是繼承了孔子和屈原給蘭所賦予的經典意象——表現自身高潔品格。

三國曹魏時期,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中有兩首詩提到了“蘭”,作者繼承了屈原在《楚辭》中借男女情愛比喻君臣的寫作手法,《詠懷詩》其二是寫男女情愛以喻君臣之間的關系,通過許多典故來表現出對君臣關系的諷刺和在政治風云日趨險惡的狀況下自身的痛苦與憤懣,其中的“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⑦,寫“二妃”由于相思而產生的離愁和憂思情緒,這里的“蘭”是“蘭房”,指女子高雅的居室,其中的蘭即表現高雅意味,阮籍在這里借用關于二妃的神話愛情故事來表示自身的“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元人劉履在《選詩補注》中對其的理解為:“初,司馬昭以魏氏托任之重,亦自謂能盡忠于國;至是專權僭竊,欲行篡逆,故嗣宗婉其詞以諷之。言交甫能念二妃解佩于一遇之頃,猶且情愛猗靡,久而不忘。佳人以容好結歡,猶能感激思望,專心靡他,甚而至于憂且怨。如何股肱大臣視同腹心者,一旦更變而有乖背之傷也。君臣朋友皆以義合,故借金石之交為喻”,由此可見,“蘭”表現的是詩人比喻自身的高潔品質。

另外,還有曹植對蘭的書寫也有許多,他的《美女篇》借描寫美女以自嘆,郭茂倩在《樂府詩集》卷六十三中評《美女篇》云:“美女者,以喻君子。言君子有美行,愿得明君而事之。若不遇時,雖見征求,終不屈也?!雹?/p>

詩作中的“顧眄遺光采,長嘯氣若蘭”,寫美女回首顧盼留下迷人的光彩,開口時流出的氣息仿佛蘭花的芳香,可最后卻只能“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正值美好青春年華的美女只能獨居閨中,深夜不眠,曹植寫美女何不是與自身境遇相同,這是表達懷才不遇的苦悶惆悵心緒。

詩中的“蘭”代表的是詩人自身的形象,表達擁有高潔品質和非凡能力卻懷才不遇的憂愁。

他的另一首作品《朔風詩》中的第四章寫自身在飄零時的痛苦,透過朔風素雪,向始終猜忌他的遠方君王發出了責詢。詩的后半部分“君不垂眷,豈云其誠?秋蘭可喻,桂樹冬榮”⑨,詩人又以凜然之氣表明自己的心跡:即使君王毫不顧念于我,但我的忠貞卻一直沒有改變,就如同寒霜中的秋蘭,朔風前的桂樹一般不畏凝寒,改變芬芳之性,“冬榮”之節。這里的“蘭”象征的是詩人自身高潔的品格,也表示對于遭受壓迫的愁苦與悲憤。

如屈原在《離騷》中寫下“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表達自身高潔和體現出社會責任感,相似的是西晉時潘尼在送給侍御史王元貺的一首《贈侍御史王元貺》中為圣世謳歌,表達詩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寫“膏蘭孰為銷?濟治由賢能”⑩,這里的膏蘭是以澤蘭煉成的一種用來點燈的油脂,“蘭”蘊含著潘尼對為社會奉獻的追求,更是自身高潔品格的表達。

劉琨在《答盧諶詩》表達沉重的家國之痛,其中用“虛滿伊何,蘭桂移植”來形容盧諶,其中的“蘭”指的是作為賢人君子的盧諶,表達對他美德的贊頌。傅長虞在詩中也有對蘭的書寫,他的《贈何劭王濟》一詩中用“雙鸞游蘭渚,二離揚清暉”來形容何劭王濟受到重用,寫鸞鳥在盛開著蘭花的水邊嬉戲,鳳鳥揮動翅膀揚起水花,水面還倒映著夕陽,其中的“蘭”為才華出眾的君子象征。

東晉時,謝靈運所作的《廬陵王墓下作》以季札掛劍之舉和楚老吊唁之言兩個典故來哀嘆劉義真的英年早逝 ,詩中的“延州協心許,楚老惜蘭芳”,說吳國王子季札完成心中的許諾,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龔勝的事情。

《漢書·龔勝傳》中寫龔勝不愿為新莽王朝效力而絕食自殺后,有一位同鄉老者前來吊唁:“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白銷,龔先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崩先瞬毁澩弰僮詺⑦@個事情,因為是無意義的事情,也可惜這個年輕人夭于早年,謝靈運在這里用“蘭芳”指高潔的君子,也凸顯出哀傷高士的情緒,和自身深沉的憂慮心態。

沈約的《和謝宣城》是一首酬贈詩,抒寫自身的情懷和對謝朓的贊美,詩中的“昔賢侔時雨,今守馥蘭蓀”夸贊謝朓如同昔賢造福百姓,十分有美德,“蘭”代表的就是君子的美好品質,表達對謝朓美德的贊美。

同時代的顏延年為了回答謝靈運的《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寫下《和謝監靈運》一詩,詩中敘述自身的仕途坎坷和個人的志趣,包括寫昔日受到朝廷重用、個人隱居不仕,其中的“芬馥歇蘭若,清越奪琳珪”寫芳香馥郁如蘭花,“蘭”象征著詩人對自身品質高潔的概括。

由此看出,詩人們或通過描述男女情愛來寫君臣之間的關系,表達自身不遇的愁苦,或寫社會責任感,或是在詩作中贊美他人,當中提到“蘭”都是對君子高潔形象的象征,表達敬意和崇拜。

三、《文選》詩歌中“蘭”對經典意象的發展

由于經典的“蘭”被賦予了高潔和高尚的品質,到了漢魏六朝時期,蘭也由此生發出了更多的具體意象,總的來說分為知音之誼、離別之嘆、隱逸之思與憂懼之感。

(一)知音之誼

東晉謝靈運的《從斤竹澗越嶺溪行》一詩總體為記行寫景、想象和領悟。方回在《顏鮑謝詩評》中說:“謂游山之情已獨賞矣,而無知我心共商之者,則何美之有?如此,則其事幽眛而無分別者?!逼渲械囊痪洹拔仗m勤徒結,折麻心莫展” ,握著蘭花希望贈送給知己卻無法寄到,折了疏麻也無法贈送給思念的人,心中充滿著憂思和愁緒。暗用了《山鬼》中“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二句語意。這里的“蘭”,表達的是被降為“侯”之后的謝靈運心中對于期待不到人間知己的苦悶和對隱逸高士的思慕之情。

他的另一首寫等待相約的朋友時自身心緒的詩《南樓中望所遲客》中也有對于蘭的書寫,這首詩從等客不來的失望到引用典故表達思念,最后到與友人相會的期望,其中的心緒一一娓娓道來,詩中“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 寫疏麻還是含苞待放,蘭花已經屢屢采摘想要贈送給遠方的朋友以示問候,但前方的道路阻擋,音信不通,無法將蘭花送給對方,怎么能安慰離居的友人呢?其中的“蘭苕”代表的是詩人對于友人的深切情意和焦灼的等待心情。

西晉詩人陸機的《擬西北有高樓》中寫知音難遇,這首詩整體表達陸機深切的世態炎涼之感,其中“芳氣隨風結,哀響馥若蘭” 描寫歌聲凄涼,自己從哀怨的琴聲中感覺聞到了蘭花的芳香,兩種感覺都是詩人情緒上的表現,主要是表達其感人力量,其中的“蘭”寄托的是詩人對于遇到在心理情感上都有共鳴的知音的渴求和自己對自身所處現狀的悲哀之感。

蘇武《詩四首》之四寫送別友人,清代沈德潛在所編的《古詩源》(卷二)中評價其詩:“寫情款款,淡而彌悲”,詩的前兩句“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是古詩中常用的起興手法,寄托的是詩人對于人生聚散無常的慨嘆與對于友人將要離開的愁緒,其中有著芳馨的“蘭”也表達了詩人對于友人的情誼。

嵇康寫給哥哥嵇喜的《贈秀才入軍》中,其十五表述的是兄弟二人分離之后嵇康孤寂憂愁的心態,“仰慕同趣,其馨若蘭。佳人不在,能不永嘆”,我所仰慕的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氣質如同蘭花一般,然而現在此人不在,怎么能不讓人感傷呢。詩中將嵇喜形容為蘭,表示詩人對此種氣質之人的仰慕和贊美,“蘭”在這里代表的是對志趣相合之人的傾慕和愛而不見的悵惘。

(二)離別之嘆

《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詩,寫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在故鄉的愛人,無法相見的愁苦和憂傷,“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寫主人公渡江去采摘荷花,到生長著蘭草的地中采摘芳草,這里繼承了楚辭當中采花寄情的寫作傳統,與《九歌》當中的“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相類似,這首詩中的“蘭”表達的是對愛人的相思情深和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心情。

陸機的擬作《擬涉江采芙蓉》所抒之情、所用意象、書寫層次,以及用語的選擇,都有步趨如一的模擬痕跡 。這里的“蘭”表現的是對于故鄉懷念卻不能回的愁緒。

《古詩十九首》中“冉冉孤生竹”一篇是一首思婦詩,充滿的是女子對自己命運的一種無奈和愁緒,其中的“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女子以蕙和蘭花自喻,把現實的自己比作含苞待放的花朵,等待著愛人歸來采擷。

其中的蕙蘭花,不僅僅表現的是女子對自身美麗的形容,也暗含著自己的高潔和想象中的二人感情的美好,其中蘊含的是不得不自我說服的愁緒和擔憂。

張華《情詩二首》是寫夫婦互相贈答抒發思念之作,《情詩·其三》中一句“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寫女子的丈夫此刻正在遠方,房間中已失去了他的音容笑貌,《情詩·其五》中一句“蘭蕙緣清渠,繁華蔭綠渚”二句寫游子由眼前所見之景想到采摘蘭花送給妻子,但是轉念“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就算摘了蘭花,愛人不在身邊,那這些都是無意義的事情,這二首詩中的“蘭”都是蘊含著主人公對愛人的相思和愛而不見的愁緒。

對于模仿之作,南北朝詩人江淹所作的《張司空華離情》與其結構思想感情相類似,中有“蘭徑少行跡,玉臺生網絲”,“蘭”表達女子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寂寞惆悵之情。

陸機的《擬庭中有奇樹》中描述了一個完整故事,寫思念的人在蘭花開放時離開,“歡友蘭時往,苕苕匿音徽”,后來蘭花又開放,可佳人卻沒歸來,“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歸”,最后感嘆我采蘭花有什么用,只能是“感物戀所歡,采此欲貽誰”,這首詩中的“蘭”表達的是對佳人的思念和渴求。

(三)隱逸之思

南朝沈約在《早發定山》中寫赴任東陽太守途中經過定山時的所見所感,“忘歸屬蘭杜,懷祿寄芳荃” ,幽蘭和杜若讓詩人流連忘返,懷戀著官職卻總是眷戀著芳荃,在這里“蘭杜”和“芳荃”是被詩人寄寓著個人的理想,“蘭”代表的是詩人所向往的自然山林中的美好,寄寓的是沈約對返歸自然的期望。

曹魏時期嵇康的《贈秀才入軍》是寫給他哥哥嵇喜的,其詩多描繪詩人所想象中的哥哥在行軍休息時的場景,“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描繪出一幅清麗淡雅的山水畫卷,隊伍在蘭草地中歇息,策馬奔騰于華山邊上,對于想象中哥哥行軍的畫面是帶有詩人自身的人生態度的,這里形容的“蘭”表現的是嵇康心游物外、自然無為的一種悠然態度與情趣。

西晉左思的《招隱詩》中的“秋菊兼糇糧,幽蘭間重襟。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表達出他希望不事政治,寄情于山水絲竹間的人生態度。其中的“蘭”蘊含著左思對于不希望被塵世所累的隱逸思想。

郭璞因對現實不滿,借游仙之題也寫了許多頗具感慨的篇章,他的《游仙詩》其三通過描寫隱士們棲居山林間的生活來表達對于清閑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對追名逐利之徒的鄙棄。

詩中“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寫翡翠鳥在蘭莖上嬉戲,顏色和姿態都惹人喜愛,勾勒出了一幅自然鮮活的圖畫,“蘭”作為景物描寫來表達山林的自然幽寂又鮮活,象征的是詩人對于隱逸生活的追求與企盼。

(四)憂懼之感

除了與人的離別,對于時間的流逝,文人詩作中流露出時間意識,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離別,三國時期的阮籍的《詠懷詩》其三表現出來的是時間意識,萬事萬物都互相聯系且有其自然的規律,“變”才是常理,“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二句說人在發達鼎盛時期與清露之于皋蘭相似,在懷才不遇情況下處于低谷狀態時無異于凝霜沾野草,雖說皋蘭和野草都會被沾上清露,生命受到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不會以人的意志為改變,但人生的富貴無常卻是無法掌控的,詩中充滿的是阮籍對于人生無常的慨嘆,對于個體生命的沉重思考,對于現實世界的憂懼和焦慮以及傷感,“皋蘭”在這里表現的是作者對于人生價值失落、生命變成一種無意義的東西之后產生的憂懼心態。

西晉時期的張協、張華、陸機等人在詩中通過對蘭的書寫表達自身情感,張協的《雜詩十首》其二是寫時光易逝,就像“人生瀛海內,忽如鳥過目”,詩中的“飛雨灑朝蘭,輕露棲叢菊” 寫秋天景象,雨點飛落在朝蘭上,細小的露珠停留在叢菊中,詩中描寫的“朝蘭”和“叢菊”等一系列自然形象都寄寓著作者對時光流逝,美麗景色無法永久停留的感嘆和淡淡憂愁。對于自然變更描寫的還有張華,他的《雜詩》是紛繁復雜的局勢中的一種心理反映?!爸旎鹎酂o光,蘭膏坐自凝”,《楚辭·招魂》提到過“蘭膏明燭,華容備些”,這里的蘭膏作為用澤蘭煉成的膏,自然也被賦予了蘭的品格,詩中的“蘭”寄寓的是詩人通過自然物體的變更表達人生孤寂的哀愁憂懼之感。

關于陸機,徐公持在《魏晉文學史》中認為他始終沒能夠完全融入西晉主流社會,內心中存在的是在亂局中的挫折和幻滅感,其實是說出了詩人的典型心態。

陸機的《短歌行》全篇在用詞和構思上都有模仿曹操《短歌行》的痕跡,詩人抒發惆悵和難言之情,感到人生苦短,在詩中表示“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詠,長夜無荒”,只有及時行樂才可以不負此生,借酒消愁才能忘記現實的苦痛,其實是一種在亂世中的消極抵抗心態和方式。

詩中的“蘋以春暉,蘭以秋芳”說田字草到了春天才有光輝,蘭花到了秋日才更加芬芳,“蘭”體現的是生在亂世而無力改變的愁緒。

他的另一首詩《悲哉行》是通過描寫山容水態,寫作為游子看到春景后感到身世無托的悲傷感慨,其中的“幽蘭盈通谷,長秀被高岑”寫幽香的蘭草和高樹花朵布滿山谷,其中的“幽蘭”被詩人賦予了在西晉亂局中自身的悲傷和憂懼之感。

由于漢魏六朝文人對蘭的大量書寫,在繼承孔子和屈原賦予蘭的形象的基礎上又發展了其他的意象內涵,除了對于君子高潔形象的表達,漢魏六朝文人的書寫給后世抒發感慨的士人們提供啟發,用植物意象去抒發自身情感。

除了對于景色的純粹描寫,一般暗含自主情感的詩篇對于蘭都有具體的意象,而這些對蘭賦予的意象基本是對蘭之經典意象的生發,從蘭代表著高潔的人格形象,到漢魏六朝文人們在結合自身所處時代對于人生價值追求的思索之后,借由蘭這一意象展現了各種具體的情感,上文中所分析的知音之誼、離別之嘆、隱逸之思與憂懼之感這四種情感都是根據蘭之經典意象發展而來的新情感內涵,也因漢魏六朝文人對蘭的大量書寫,給后世抒發感慨的士人們提供了啟發,后世文人們用植物意象去抒發自身情感,使得蘭的意象成為了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寄托,各代書寫雖有不同,但在精神上卻有統一和回歸。

注釋:

①周振甫:《周易譯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 284 頁。

②鄧立軍:《孔經三卷·事記卷·全論全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183頁。

③鄧立軍:《孔經三卷·事記卷·全論全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210頁。

④王肅:《孔子家語》,京華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頁。

⑤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40頁。

⑥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2頁。

⑦蕭統編:《文選》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68頁。

⑧郭茂倩:《樂府詩集》卷63,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788頁。

⑨蕭統編:《文選》卷29,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1657頁。

⑩蕭統編:《文選》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60頁。

宋紅:《天地一客——謝靈運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頁。

蕭統編:《文選》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8頁。

蕭統編:《文選》卷29,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701頁。

蕭統編:《文選》卷29,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741頁。

蕭統編:《文選》卷29,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650頁。

張松如:《中國文學史: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吉林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頁。

蕭統編:《文選》卷29,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638頁。

蕭統編:《文選》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76頁。

蕭統編:《文選》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8頁。

蕭統編:《文選》卷29,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678頁。

參考文獻:

[1]蕭統.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蕭統.文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3]熊禮匯編著,王文生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4]宋紅.天地一客——謝靈運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周振甫.周易譯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6]張立齊.文心雕龍注訂[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0.

[7]徐堅.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8]郭彧.周易[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鄧立軍.孔經三卷·事記卷·全論全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10]王肅.孔子家語[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9.

[11]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2]周建忠.蘭文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3]張彬.魏晉詩歌中的蘭花意象研究文獻綜述[J].文學界(理論版),2011, (6).

[14]普琪.魏晉詩歌蘭意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15]張松如.中國詩歌史——魏晉南北朝[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1989.

猜你喜歡
意象
雨的文化意象
新自然主義的意象之美(視頻)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玉人”意象蠡測
例說古詩中“鳥”的意象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