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長物志》書畫卷談裝裱的藝術美學思想

2020-08-25 01:50段欣怡
今古傳奇·故事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美學思想藝術風格

段欣怡

摘 要: 書畫是內容,裝裱是形式,兩者相統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堕L物志》書畫卷對于書畫裝裱的介紹詳實實用,對裝裱藝術的美學思想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本文歸納概括出文震亨對裝裱藝術的美學理想,從“程式化”裝飾美的推崇、“因時制宜”裝裱美原則的崇尚、“古雅”裝裱美的追求,拋磚引玉,探討中國傳統裝裱技藝精髓之所在,傳遞中國傳統美學觀念。

關鍵詞:《 長物志》書畫裝裱;美學思想;藝術風格

中圖分類號: J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3-0074-04

《長物志》是文震亨撰寫的一部古代造物藝術理論,全書共十二卷,間架清晰,全面展示了晚明有閑階層對古雅生活的品質追求。作者詳細地記載了園林、居室、器物的方方面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述。其中,書畫卷寫出了書畫的辨別、鑒賞、名家、裝裱等內容,對書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借鑒參考之用。本文主要從書畫卷關于裝裱的內容出發,總結概括出文震亨對裝裱的藝術美學思想,由此展開說明,作以探討。

一、“程式化”裝裱美的推崇

文公規定了裝裱材料的顏色和紋樣必須遵循流傳下來的規格。在書畫卷的裝禠定式中有這樣的規定“上下天地須用皂綾龍鳳云鶴等樣……二垂帶……玉池白綾……”[1]這說明書畫立軸的裝裱中天頭和地腳必須用黑色的綾和龍鳳云鶴的圖案,不能用帶有花紋圖樣的白綾;天頭中的兩條綏帶要用寬一寸左右的白綾,外圍搭配黑色的包邊線;卷首的白綾桑要有龍鳳云鶴的圖樣。

在中國,龍鳳鶴的圖文樣式是非常重要的裝飾紋樣,它傳遞出一種富貴吉祥的寓意。中國的傳統紋樣很多,不同紋飾所代表的涵義不同,所代表的價值也不同。這些固有的內涵是中國長期以往傳承下來的,在中國人心中地位不可被磨滅,所以歷朝歷代也在一直在堅持和信仰這種圖案所帶來的特殊文化內涵。經過時間的檢驗這種特殊的文化內涵便形成一種程式化的東西,被當做是中國特殊的文化符號。

不同的書畫作品需要用的裝裱材料和紋樣不一樣,它會隨著裱軸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其顏色則會依據紋樣或搭配的程式而發生改變,三者之間相互補充、完美融合,共同造就精致的裝裱樣式。這種程式用一個地道的中國詞語表達,那就是“講究”。

將這種對藝術的“講究”延續到藝術審美上,在今天也能有新的生命力。當然從裝裱所用的材料、顏色、紋樣等方面作以嚴格的規定有助于立軸整體裝裱的協調性與整個卷審美性的協調性,從而能更加襯托出書畫的美感,增加書畫本身的藝術審美價值。

《長物志》也規定了裝裱手法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化原則,書畫的小或大的畫幅裝裱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皶嬓≌唔毻谇?,用淡月白畫絹……大者四面用白綾,或單用皮條邊亦可”[2]小尺寸的書畫由于整體尺寸小而又要在立軸中看起來比例協調,必須采用挖嵌裝裱的手法,它的裱褙要用月白色的絹來做,題記要用寬半寸的金黃色綾條,周圍再配以沉香皮鑲邊;大尺寸的書畫本身結構比例比小畫幅的書畫好一些,只需要特別注意四周用白綾或者皮料鑲邊就行。

“唐代張彥遠著《歷代名畫記》記載 :‘自晉代已前,裝背不佳;宋時范曄始能裝背?!盵3]中國書畫裝裱從魏晉年代就已經出現,到隋唐已經有固定的形制,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書畫裝裱這門手藝延承著“程式化”中的各項規定,并不斷地進行細化。作者對小幅與大幅書畫的裝裱都提出了最適合的裝裱方法,因物制宜。其中小尺寸書畫裝裱所采用的宣和裱法,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標準。

中國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裝裱形制。不同的裝裱形制遵循了中國特有的“程式化”審美風格,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尤物,細細品味這些規則尤其有韻味。固定的法則在發展到完善的過程中必定會受到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吸收了中國藝術中意境的精華,表達出“道、舞、空白”的獨特美學感受。

書畫卷的裝禠定式中對裝裱尺寸也提出了應當嚴格遵循一定的規范,所以文中有“大幅上引首五寸,下引首四寸,小全幅……余俱以是為率”[4]的規定。文公規定了大尺寸、小全幅書畫引首,上裱和下裱,橫卷引首的寬度。這是一種用數字化衡量的審美標準,不同尺寸的來源都是經過歷朝歷代實踐演化而來的,發展到固定階段定是因為這個尺寸是最適合裝裱用的,同時也是最符合審美法則的一種。

程式化對每一件瑣碎的細節都有一個標準,遵循這種規則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畫軸不同部位運用不同的尺寸,這種獨特的儀式感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在裝裱一件作品時注重尺寸等一些細節,最后根據形式規則把它們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排列起來,達到形式美。按照如此一套完整的程序操作,做出來的東西既符合理性的審美,又洽和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在完成作品的同時給人一種“程式化”所帶來的快感。

裝裱書畫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字畫,然后慢慢的演變為一門特殊的手工藝,甚至帶動了這一產業的發展。人們從最初保護書畫的基本需求到追求美的結構,色彩搭配等進一步需要;從簡單材料的需求到采用實用兼審美功能的材料;從自量的標準形制到統一長度形制都表明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形式感。中國這種特有地強調“程式化”的審美標準看似不知變通,實際上它維護了中國獨有的意境之美,讓韻律在規則下生存,兩者之間相互制約共同促進。

二、“因時制宜”裝裱美原則的崇尚

“因時制宜”的造物觀一直是中國藝術設計思想的主流,文震亨又說明在裝裱中對裝裱輔料的制作需要因時制宜,合理掌握時間。書畫卷法糊中有“法糊,用瓦盆盛水,以面一斤滲水上,任其浮沉,夏五日,冬十日,以臭為度”[5],調制裝裱用的漿糊須用瓦盆盛水然后加入一斤的面粉,夏天需要沉浮五天就能用,而冬天需要沉浮十天才能達到和夏天一樣的發酵程度。漿糊是裝裱中的一個重要原料,它是連接各個部分的重要橋梁,要想裝裱的樣子美觀需采用好的漿糊才能不凝膠不起皺。漿糊的發酵時間必須有嚴格的規定,多一天容易使漿糊發酵過度導致變質,少一天漿糊的成熟度不夠黏貼度會降低,只有當面粉與水的相互作用達到一定時間時才會剛剛好。

所以,因時制宜對于裝裱來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是能使整個裝裱作品具有審美價值的一環。漿糊是裝裱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忽視的地方,文公注意到了這一環節并把制作漿糊的手法詳細的記錄下來,作為裝裱過程中的一部分。因時制宜的造物觀念是中國古代根據時令和節氣等標準,長期總結經驗得出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因時制宜在裝裱上的運用僅僅是為了完成它,但是發展到后來因為有了因時的標準慢慢地發現了這種規則下產生的裝裱美學思想,這些思想經過匯合形成一個體系,在歷史文化語境的發展背景之下逐漸越來越完善。

裝裱書畫的時間要嚴格的遵循節氣與四季的交替,按照不同的時間去完成裝裱的不同步驟。裝潢中提到“裝潢書畫,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濕及冱寒俱不可裝裱”[6],裝裱書畫要挑選合適的時間,悶熱潮濕和寒冷干燥的時節都不能裝裱,要挑選秋高氣爽的秋天。夏天天氣過于悶熱,裝裱之后水汽揮發太快容易造成書畫起皺;冬天天氣太寒冷,裝裱水汽堆積,畫卷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干,容易潮濕出蟲破畫書畫的完整性;春天天氣回暖剛開始天氣有點冷,之后又有些熱,適合裝裱的時間并不多,不足以讓書畫在裝裱之后晾曬;只有秋天是最適合的季節,秋天氣溫慢慢降下來,在這時期裝裱漿糊的粘稠程度剛合適,各種裝裱所需要的材料的潮濕度也最適宜,而且裝裱之后天氣通風性好更有益于裝裱軸的晾曬與通風。

因時制宜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點來裝裱符合造物原則,造出來的物品也會更契合人的審美準則。書畫裝裱是一種技術活,對于材料有很高的要求,對于時間也有一定的要求。裝裱師依據自己純熟的技巧和成熟的審美判斷,把裝裱的各個部分時間分配的恰到好處,讓一副作品能夠在最合適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果,形成獨特的美學風格。

從精細的工藝角度來看因時制宜的作用,這種做法十分符合工藝追求細節的理念,通過這些細節的表現才會讓整個作品看起來更加富有層次感,心中的那種審美愉悅感也會逐漸上升,與自己的審美情趣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強烈的審美體驗。

裝潢中還有一處提到“古畫有積年塵埃,用皂莢清水數宿,托于太平案扦去,畫復鮮明,色亦不落?!盵7],這說明對于裝裱過后書畫的清理也應該循因時制宜的原則。古畫放置時間久了必定會積上一點的灰塵,首先應該用皂角水將畫卷洗干凈,之后放置在水中浸泡幾天,再取出來放在臺子上慢慢剔掉灰垢,書畫就能恢復以前的顏色。

在古畫浸泡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時間,不能太長,時間過多容易使書畫表面侵蝕過重,也不可過短,太短達不到清洗的效果。在文公眼中書畫的清理技術對于整體書畫的藝術價值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他觀照每一個方面,對細節的把控更到達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時制宜能從各個方面維持古畫裝裱的整個過程,遵循這一觀念,在裝裱時才能更加協調統一,處理好材料與時間節點的搭配,保持裝裱效果的質感,達到保護與審美的統一。

三、“古雅”裝裱美的追求

“古雅”的藝術欣賞情趣一直是中國文人騷客所推崇的,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多次要提出遵循“古雅”的典范,在書畫裝裱范疇他對于裝裱材料的“古”的追求達到了極致。裱軸中寫道“古人有鏤沉檀為軸身……最有深意。今既不能如舊制,只以杉木為身?!?[8]作者特別欣賞用古制做的軸身,檀香木或者沉香木做主體然后用包金、鍍金、琥珀、瑪瑙等做裝飾既實用又美觀,然而他認為現在的技術不能像古法那么純正,也只能用杉木來做替代,失去了古代裝裱的靈魂。沉香或者檀香木都是有著木頭清新香氣的材料,用它做軸身它的獨特香味更能反襯出書畫作品表達出的獨特韻味,顯示出古雅的氣質。文公的書畫裝裱思想中特別注重通過古制的制作手法提升書畫的整體美學感受,帶給人清雅雋秀的藝術風趣體驗。

明代萌發了資本主義萌芽,物質生活發展極為迅速,但是有識之士的士大夫階層不愿意華彩重服、驕奢淫欲,不愿意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庸俗,故而,追求清新雅致古雅的生活情趣是他們的畢生所志。裝裱時使用古和雅的材料實際上是文公對于自己藝術志趣的暗示,“暗示是裝裱藝術家調動裝裱構成語言的諸要素,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手法再現生活的某些方面或與這一方面有密切聯系的其它因素,把豐富的內容用精煉的藝術形式概括地加以表述?!盵9],通過裝裱材料質地的導向功能,形成以古雅為核心的藝術審美傾向,展示出書畫作品的情與意的結合。

對于裱軸的圖案雕刻也要采用古法中的規范形制。裱軸中有“用犀、象、角三種,雕如舊制,不可用紫檀、花梨、法藍諸俗制?!盵10]做軸頭的時候不能用木頭一類的材料制作,因為軸頭的體積較小,要用它保護整個畫軸必須采用較硬的材料。犀牛角、象牙還有其他動物角這種材料較木頭來說質地更硬,又不容易在潮濕的環境中出蟲,用古法雕刻用來裝飾最好不過。

對于畫軸軸頭這么一個微小的細節,作者都嚴格規定應該用古法雕作,所以他對于古雅的藝術審美追求是深入到骨子里的。明代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一些器物為了能滿足人口的需求進行了規?;募彝プ鞣缓凸S的生產,導致這些器物在滿足大眾需求方面已經喪失了獨有的韻味,且大都雷同,器物上的圖案通俗,雕刻手法機械。文公不愿意文人生活這樣庸俗,所以對器物雕刻才大力推行用古法雕琢的主張,推崇古法雕刻表現出作者對古雅風趣的著迷,也更能表現出作者清新脫俗的審美趣味以及不愿與世同流合污的氣節。

對于裱軸的精細雕刻可以讓我們聯想到中國現代社會一直在強調的匠心的理念,它提倡推崇工匠精神并大力保護與傳承我國傳統手工藝。這些傳統的雕刻手法、制作技法等是最能體現我國文化價值的東西,即使在工業化極度繁榮的今天它也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所以文公早就知道了其中的價值,并大力推崇古法。

《長物志》認為裝裱的紋樣也必須采用古代的樣式才能達到雅致的效果。裱錦有“有海馬錦、龜紋錦、粟地錦、皮球錦,皆宣和綾,及宋繡花鳥、山水,為裝池卷首,最古”[11]海馬、龜紋、粟地、皮球錦是宋代宣和年間所做的,很有古韻,配以宋代的花鳥和山水刺繡能達到最佳的古雅的效果。

中國造物在宋代時追求清新古雅的效果達到了最佳,從那以后,古典精致的造物觀一直延續到今天。古雅的圖案紋樣體現了中國藝術意境的影響,文震亨偏愛這些圖案紋樣的裝飾,更愛這些紋樣后面所體現的中國獨特的藝術意境之美,所以才會對紋樣那么在意那么挑剔。

作者對于裱錦材料的追求能看到他無時無刻不追求一種古雅的情趣,這些錦在作者眼里是最有韻味的,使用它們能讓整個書畫看起來更加的有質感,形成最佳的視覺效果。這種古雅的審美趣味是作者在書畫裝裱中所極薦欣賞的,古雅的審美趣味必然能造就工匠們追求清新古樸的藝術創作原則,遵循古雅的法則能規范書畫裝裱的工藝制作標準,讓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流傳下去。

由于文公所在的明末代由于政權的動蕩,于是他把對于祖國的熱愛與惋惜之情全部寄托在造物之上,充分體現出追求古和雅的審美理想。文氏對古物有狂熱的迷戀之情,他要在慕古中追求永恒之思和超越之想,通過這些有歷史價值的風物來實現自己對于雅的追求,托物言志,展現自身生命的意義。

四、結語

文震亨所表達的裝裱藝術手法完善了中國書畫裝裱事業的發展。規定裝裱的藝術風格,對于其它藝術工藝的風格也會產生極深刻的影響。推崇“程式化”的裝裱美,使裝裱工藝朝著規范的方向進一步完善;提倡“因時制宜”裝裱美的原則,使裝裱藝術更能適應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給裝裱工藝賦予中國獨有的審美理念;追求“古雅”的裝裱美,使裝裱藝術的風格更加清晰,延續中國古雅風格,傳遞審美情趣?!堕L物志》書畫卷對于裝裱藝術的思想還有很多,我們要善于發現其中的精妙之處,品味其中韻味,為我國裝裱藝術添磚增瓦。

參考文獻:

[1][2][4][5][6][7][8][10][11]文震亨著,胡天壽譯.《長物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106, 104,107,108.

[3]周嘉胄著,田君譯.《裝潢志圖說》[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122.

[9]李曉魯.《解讀中國書畫裝裱構成語言的審美特征》[J].美術研究,2005, (06):96.

猜你喜歡
美學思想藝術風格
淺談“太和壺”的藝術風格
淺談“長青壺”的藝術風格
古意流轉——評改琦《紅樓夢》畫的藝術風格
淺析《拜月亭記》中所體現的“南戲”藝術風格
淺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當代意義
畢加索的藝術風格
中國當代八大文人書畫名家藝術風格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