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LC治療效果及對機體炎癥因子和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響分析

2020-08-31 14:56王濟海
介入醫學雜志(英文) 2020年4期
關鍵詞:炎癥因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通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并觀察該術式對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產生的影響。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觀察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結果:觀察組的術中失血量、手術用時、手術后的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率為5.00%,對照組為12.50%,P<0.05;2組患者術前1d 血清CRP、IL-6、TNF-α、淀粉酶水平對比中P>0.05,術后1d觀察組的血清CRP、IL-6、TNF-α、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治療中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率,且對于機體炎癥因子與血清淀粉酶水平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

關鍵詞: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炎癥因子;血清淀粉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erum amylase levels. Method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cholecystectomy,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Results: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erum levels of CRP, il-6, TNF- and amylas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as relatively little impa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erum amylase levels.

Keywords: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flammatory factors; Serum amylase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為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急腹癥,患者多是由于結石對膽囊管形成阻塞,使得膽囊中大量膽汁淤積,在受到細菌感染的情況下誘發急性炎癥反應,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以及急性腹痛等。此類患者的起病急促且進展速度較快,部分情況嚴重的患者還可能產生壞疽性膽囊炎以及膽囊穿孔等情況[1]。通過早期行外科手術治療是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治療的有效措施,以往多運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具有療效確切的應用優勢,然而缺陷在于手術創傷大,使得術后恢復時間進一步延長,不利于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近年來,腹腔鏡微創手術快速發展并在臨床中廣泛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一系列優勢,因此也受到廣大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青睞。鑒于此,以下將進一步探究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治療中采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治療價值以及對機體炎癥因子、血清淀粉酶水平所產生的影響。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5年7月~2020年1月本院8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依據術式方案分組,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3~74歲,均值為(40.9±1.2)歲;起病至手術時間3~21h,均值(8.6±1.3)h。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1~75歲,均值為(40.7±1.5)歲;起病至手術時間3~20h,均值(8.5±1.4)h。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患者納入標準:(1)經B超、腹部X線以及血常規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確診患有急性結石性膽囊炎;(2)患者各臨床資料完善且依從性良好;(3)對此次研究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認知或語言等功能障礙者;(2)既往存在腹部手術史者;(3)合并重度心、腦、肝、腎等功能障礙者;(4)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術中為常規全身麻醉,右上腹部于患者腹直肌處做長度10cm左右的手術切口,腹壁切開后探入腹腔,選擇S型手術鉤對手術范圍進行適當擴大,使膽囊管及膽囊能夠充分顯露。采取順反組合法對膽囊進行取出,再以無菌紗布對滲出液充分吸除,放置引流管,并對腹腔后進行充分清理,最后切口進行逐層縫合,于手術后給予胃腸減壓,同時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同期觀察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術中為靜脈復合全麻,實施氣管插管,保持仰臥體位,建立二氧化碳氣腹,于患者臍部下方做1cm左右的弧形小切口,置入10mm的Trocar,放置腹腔鏡設備,并應用腹腔鏡對腹腔內狀況進行詳細探察。劍突下方約4cm做1cm的小戳孔,以此為主手術孔,置入10mmTrocar,右鎖骨中線下側約2cm以及右肋骨下側約2cm依次放置5mmTrocar,使膽囊及膽囊管能夠充分顯露。于腹腔鏡的輔助下對病灶組織進行切除,并由主操作孔將切除標本緩緩取出。最后對手術切口進行依次縫合,常規實施胃腸減壓,術后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1.3評價標準

(1)統計2組的常規圍術期指標,如術中失血量、手術用時、手術后的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2)對比2組手術后發生的切口感染、出血以及高淀粉酶血癥等并發癥情況。(3)2組患者分別在術前1天和術后1天抽取靜脈血對其血清炎癥因子和血清淀粉酶水平進行測定,清炎癥因子中包括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19.0分析,數據標準差為(±s),組間數據行t/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圍術期指標對比

觀察組的術中失血量、手術用時、手術后的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

2.2術后并發癥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出血1例,高淀粉酶血癥1例,該組的術后并發癥率為5.00%(2/40);對照組:術后切口感染1例,出血2例,高淀粉酶血癥2例,該組的術后并發癥率為12.50%(5/40)。觀察組的低于對照組P<0.05(χ2值=4.062,p值=0.035)。

2.3手術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淀粉酶水平對比

2組患者術前1d 血清CRP、IL-6、TNF-α、淀粉酶水平對比中P>0.05,術后1d觀察組的血清CRP、IL-6、TNF-α、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目前對于廣大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病人進行治療的優選術式,該手術對患者機體的創傷更小同時療效確切,具有較高的應用安全性,同時手術后的并發癥風險明顯降低。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患者在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失血量方面明顯減少,因此更具應用價值[2]-[4]。從本次的研究情況來看,觀察組的術中失血量、手術用時、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優于對照組。這提示,腹腔鏡手術的應用有利于減少患者的手術創傷并促進術后康復。手術治療中創傷影響對于機體炎性因子分泌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血清炎癥因子大量分泌,容易使得組織創傷程度進一步加重,不利于患者術后的機體康復。近年來的研究中指出[5]-[7],當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機體中性粒細胞以及淋巴細胞等會形成大量的炎癥介質,例如TNF-α、IL-6等,該指標的高低與患者病理狀況存在密切相關性,與此同時也將對患者機體血液細胞的粘附和趨化產生影響,進一步導致病情狀況加重。CRP屬于急性反應期蛋白,在外傷等因素刺激下含量會出現顯著的上升趨勢[8]。血清淀粉酶主要是由機體胰酶所分泌,單核巨噬細胞可促進血清淀粉酶的清除,也有少部分血清淀粉酶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如若機體在受到損傷的狀況下血清淀粉酶將向血液系統內大量釋放,使得血清淀粉酶水平持續升高。從本次的對比結果來看,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后CRP、IL-6、TNF-α、淀粉酶水平等各血清指標的波動幅度小于對照組,同時術后各指標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更有利于降低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機體炎癥因子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產生的不利影響,該術式的應用安全性和臨床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治療中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率,且對于機體炎癥因子與血清淀粉酶水平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

參考文獻:

[1]吳玲燕,呂翔,李登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胃腸激素及CRP水平的影響[J].浙江創傷外科,2020,25(3):420-421.

[2]林江,崔衍鵬,劉興柱, 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3):69-70,73.

[3]冷小平,嚴吉武.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7):59-60.

[4]張園園.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對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膽囊炎的療效[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272-274.

[5]楊旭升,郭曉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時機對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的影響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3):57,59.

[6]王小勇.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8):96-97.

[7]賴文元.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分別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及開腹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對比[J].飲食保健,2019,6(37):46.

[8]唐雪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心理醫生,2018,24(35):120.

作者簡介:王濟海(1966.4-),男,漢族,山東省臨沭縣人,研究生學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普通外科肝膽胃腸疾病方向。

猜你喜歡
炎癥因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烏司他丁對急腹癥患者圍術期炎癥因子的影響
胸腔鏡微創手術對早期周圍型肺癌患者術后炎癥反應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胸腹腔鏡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對食管癌患者術后肺功能、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阿托伐他汀強化降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與炎癥因子的影響
血必凈治療重癥肺炎的效果觀察及對炎癥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響
氨氯地平聯合阿托伐他汀對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患者內皮功能的影響
經皮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在高齡高危急性膽囊炎中的應用體會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