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角色扮演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2020-08-31 15:51謝宏飛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0年30期
關鍵詞:角色扮演歷史教學中學

謝宏飛

摘 要:本文所探討的角色扮演,是指立足于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以課堂教學內容為線索,通過情境的創設,更確切地說是以豐富而有限的史料素材,盡可能全面、真實的歷史情境的還原,以歷史人物角色為切入點,引導課堂里的所有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的角色”,所有參與課堂的學生客觀地將自己置于歷史人物當時的情境之下,模擬歷史人物的思維及行為,理解他們所作所為的原因,將課堂教學內容串聯起來,從而達到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盡可能地再現歷史,更進一步地走進歷史的目的。

關鍵詞:角色扮演;中學;歷史教學;應用

一、前人研究狀況

關于歷史課堂中的“角色扮演”,前人已經有了不少的研究論述。知網可查的、比較系統地進行過論述的有曾琦的碩士論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角色扮演教學法研究》、李楠的碩士論文《角色扮演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研究》、張焦焦的碩士論文《美國中學歷史課“角色扮演”教學方式探究》等等。

綜合前人的研究不難發現,所謂歷史課堂中的“角色扮演”,一般而言,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的、采用演出的方式組織教學方法,更偏向于戲劇的呈現模式。這樣的角色扮演,通常情況下只是針對某些特定的知識點,老師自己或老師指導學生在上課之前就準備好相關的劇本,設置特定的歷史情境和歷史角色,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產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深層次的目的則是引導學生走進歷史、體驗歷史等等。

二、對“角色扮演”的重新定義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所探討的角色扮演更為廣義,是指立足于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以課堂教學內容為線索,通過情境的創設,更確切地說是以豐富而有限的史料素材,盡可能全面、真實的歷史情境的還原,以歷史人物角色為切入點,引導課堂里的所有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的角色”,所有參與課堂的學生將自己置于歷史人物當時的情境之下,模擬歷史人物的思維及行為,理解他們所作所為的原因,將課堂教學內容串聯起來,從而達到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盡可能地再現歷史,更進一步地走進歷史的目的。需要注明,扮演的歷史人物的角色,并不局限于單一歷史人物的角色,課堂教學主要內容里出現的,可以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的歷史人物,都可以考慮被“扮演”。

簡而言之,本文探討的“角色扮演”不局限于課堂上的某一知識點,某一具體歷史場景,而是將之作為貫穿整個歷史課堂始末乃至課程始末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這個在前人的研究中還鮮有涉及,屬于比較空白的研究領域。

三、可行性與適用性分析

教師方面。與戲劇、演出形式的“角色扮演”教學手段不同,本文所探討的角色扮演,教師不需要在課前做諸如劇本創作、角色分配等的大量的準備工作,而只需要在常規的備課工作中,考慮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過渡環節中以文字、圖片史料、影視資料等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情境,方便學生扮演歷史人物時準確感知歷史人物所屬的歷史情境,所面臨的各方面的歷史問題等等。這樣,教師就避免了繁重的課前準備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

學生方面。本文所探討的角色扮演,其實和情境教學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中學的日常教學實踐里是比較頻繁使用的,所以學生對此并不會感覺陌生,也不會有接受不了的困難。另外,中學生都有了一定的文字、圖片閱讀能力以及換位思考的能力,這就為學生理解歷史人物所處的情境、將自己代入歷史人物的角色進行思維及行為提供了前提條件。

還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是以歷史人物角色為切入點,以“人”為線索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這就要求教學內容里包含有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人物的言行、思想主張等內容。而教學內容里沒有明顯的歷史人物角色的章節,則不推薦使用此教學模式。

簡單舉例:一是政治史版塊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第一步是引導學生扮演明太祖朱元璋的角色,知道朱元璋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他所想要達到的目的等等,從而理解他革除中書省和宰相的原因、目的及影響;之后扮演明成祖的角色,從明成祖面臨的問題入手,理解他“設內閣”的原因,再從皇帝為了集權而對內閣進行的限制入手,理解內閣的地位、作用等等。此類的教學內容比較適合角色扮演法的應用。二是經濟史版塊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變化等教學內容,都沒有出現顯著的歷史人物角色,不適宜用歷史人物的角色去串聯此類課堂的內容,則不建議牽強地使用角色扮演法。簡而言之,角色扮演法的使用還是要“因材施教”,根據實際教學需要來選擇。

四、角色扮演的應用意義

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降低學生的陌生感、距離感。歷史課程探究的是發生在過去的歷史,要求學生以史為鑒,獲得經驗教訓。而“發生在過去的歷史”尤其是古代史,和學生所生活的時代相去甚遠,學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角色扮演讓學生置身于歷史的情境中去,就拉近了與歷史人物乃至過去的歷史的距離。

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一方面,相對于傳統教學的被動授受,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的角色,就成為了歷史中的主人公,有了歷史人物的角色體驗,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學生有了歷史人物的角色體驗,就對沉悶、冰冷的歷史有了直觀感受,學生才會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并內化為學生的動力。

有助于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的角色之后,以歷史人物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闡述,教材里的背景、措施、影響等內容就不再是單調、冰冷的文字內容,而是學生“親身”體驗過的感受、行為等。這樣學生就把教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乃至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就得以較為全面地實現。

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角色扮演的一個前提是學生在情境創設環節掌握較為全面、可靠的史料素材,史料素材的來源可由教師直接提供,當學生對角色扮演能夠熟悉運用之后,也可由學生自己收集。這就符合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通過嚴格的檢驗獲取可信史料,并據此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的要求。

五、實施角色扮演的原則以及實踐中對教師的工作要求

真實。教師、學生收集、展示出來的史料素材,無論是文字史料、圖片史料,必須是真實的,是有據可查的史料。這是學生對史料進行理解、進行角色扮演的基礎,史料素材的不真實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運轉,也不利于甚至會破壞對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而在經驗、知識的儲備、能力等方面的不對等,就要求教師在史料的甄別上起主要作用。同時,因為教材內容的限制、學生課外史書的缺乏等原因,學生在課內、課外難以獲取較為全面的史料素材,這也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注意課外史料的收集、整理。

客觀。首先,教師不能對教學內容摻雜個人的思想感情色彩,不能先入為主地對歷史人物進行或褒或貶的點評,否則會影響到學生對歷史的客觀理解;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也需要提醒學生不可摻雜個人感情色彩,而是立足于所掌握的史料素材,客觀、公正地進行操作;最后,還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既能“深入”地扮演歷史人物角色,又能跳出歷史人物角色的局限,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時間。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注意把握扮演的深度。每一次的扮演,太過深入則會過于拖沓,影響課堂進度;過于膚淺,則不利于學生真實、客觀地理解。課堂實踐里面,教師要以完成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為標準,把握好學生深入思考的程度,才能夠實現預期目標。

適用。前文已經提到過,角色扮演是以歷史人物角色為切入點,以“人”為線索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宜用角色扮演。教師要對此加以甄別。

最后,是要求教師轉變自我角色。傳統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角色扮演的實施,要求教師只能作為管理者和引導者參與到課堂實踐中。教師“以課堂的管理者的身份來操控整個教學過程①”,管理課堂秩序、把握課堂教學進度等。而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對史料素材進行理解,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扮演,而不能“主導”。否則會影響學生發揮其主體地位,進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

六、結束語

前文所述,對角色扮演進行了重新定義,分析了其可行性、適用性以及意義,探討了角色扮演所要遵循的原則以及對教師的工作要求。嘗試將角色扮演上升為一種可行的、有一定可推廣性的教學方法或模式。在筆者的日常教學實踐中,也常常使用此法,并且取得了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好的反饋。當然,如前人所指出,每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我們要客觀地對待角色扮演,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正確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本文所述,也因個人水平、實踐檢驗的不足等原因,還有諸多不足之處。今后,本人盡可能地多加實踐,力求對角色扮演有更深更科學的認識。

注釋:

①李楠:《角色扮演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參考文獻:

[1]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2]曾琦:《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角色扮演教學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李楠:《角色扮演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4]張焦焦:《美國中學歷史課“角色扮演”教學方式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猜你喜歡
角色扮演歷史教學中學
談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實施
角色扮演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角色扮演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