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糾正機制
——基于對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的調查

2020-09-01 06:47滕林峰
教育觀察 2020年20期
關鍵詞:智育幼兒教師人格

滕林峰,余 夏

(1.吉首大學師范學院,湖南湘西,416000;2.湘西州幼兒園,湖南湘西,41600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1]。筆者以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湘西州)部分幼兒園為研究對象,對各園的德育工作展開調查,試圖找出幼兒園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糾正機制。

一、幼兒園德育現狀調查

湘西州被調查的幼兒園已將德育滲透到了幼兒教學五大領域的課程中,主要體現在教學活動的情感目標上,德育內容分為愛祖國、愛家鄉、愛家人和人格培養四個方面。

由表1可知,幼兒園致力于加強對幼兒良好道德品質及社會人格的培養,愛家人和社會人格構成了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部分。但是,隨著年級的提高德育課程越來越少,到了大班,德育課程占比僅僅只有36.6%,比中班低了12個百分點。幼兒園德育教學內容中愛國教育所占比重很小,社會人格培養的內容占比較大,愛家人、愛家鄉的內容均處于中等水平。

表1 不同年齡班的德育教學內容比例(單位:節)

二、幼兒園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德育教學內容偏移

調據查,幼兒園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愛祖國、愛家鄉、愛家人和人格培養四個方面,偏重對幼兒良好社會人格的培養,對幼兒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相對薄弱。在小班、中班、大班,德育的課時安排不同,大班德育課時占比明顯低于小班和中班。由此可見,對大班幼兒,幼兒園側重各種能力的培養,但忽視了道德品質的培養。

(二)教師教學方法陳舊

幼兒教師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繁雜,他們易產生煩膩的情緒,因此很多教師失去了創新的熱情,教學照本宣科。[2]這樣,幼兒園德育多圍繞教材開展,教學內容單一。很多幼兒園的德育教學形式化,教學無創新,幼兒無興趣,德育問題較多。

(三)家長對德育的認知不足

如今,多數家長重智育輕德育。很多家長把教育理解為智育,把家庭教育縮減為智育,又把智育簡化為單一的文化學習,錯誤地認為只要成績好品德就好。盡管國家一直在提倡重視道德,但德育實施的力度和推廣程度遠遠不夠。調查發現,部分家長把幼兒送到校外教學機構進行幼小銜接培訓,還有家長給幼兒報了奧數班,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違背了幼兒心智發展的規律,弊大于利。

三、幼兒園德育問題產生的因素

(一)幼兒因素

首先,智力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是有一定困難的。幼兒智力發展的不平衡會導致道德教育發展存在差異性。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對幼兒進行道德意識培養。其次,幼兒對道德的理解是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對事實判斷能力的體現。如,教師講話時,幼兒沒有關注教師的講話,而是在區角玩玩具。教師問:“為什么要在這里玩玩具?”幼兒回答:“因為我不想聽你說話,沒意思?!庇纱丝梢钥闯?,幼兒沒有明確辨別是非的能力,沒有約束自己行為的意識。

(二)幼兒園因素

首先,教師對德育的認識不夠。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對幼兒德育理念和工作缺乏深刻認識。作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推動者,幼兒教師必須擁有道德素養和健康高尚的人格,才能引導幼兒不斷地規范和調整行為,形成健康的人格,養成良好的品德。其次,幼兒園德育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3]德育的實施除了需要正確的指導和內容外,還需要恰當的教育方法。然而,很多教師向幼兒傳達的德育內容單一、形式陳舊,教師一味地“灌輸”,忽略了對幼兒美好道德情操的塑造。

(三)家庭因素

家庭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兒優良品質的形成。和諧的家庭氛圍、正確的家庭教育、有責任感的家長組成了幼兒成長中良好的道德環境。家庭德育是保證幼兒園德育順利實施的前提。3~6歲的幼兒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發展階段,心理活動比較簡單,對事物的認知主要依靠直觀認識,模仿能力極強,因此與幼兒朝夕相處的家人會成為幼兒首先模仿的對象。家長小到細微的習慣動作,大到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都會成為幼兒模仿學習的對象。因此,家長是幼兒的榜樣,家長必須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對幼兒進行正面引導。

(四)社會因素

目前,公辦園的辦學理念、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較高,民辦園辦學條件不一,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由于我國的公辦園數量少,能進入公辦園就讀的幼兒只有少數,多數幼兒進入民辦園就讀,因此幼兒接受的德育是有差異的。在幼兒園的建設過程中,部分教育行政部門未能結合實際,對德育工作推進力度不到位,實際指導與教育政策出現偏差。另外,相關部門對幼兒園德育的投入較少,投入力度往往達不到幼兒園的實際需求,導致幼兒園德育不能有效開展。

四、幼兒德育的糾正機制

(一)合理分配德育教學內容

幼兒園重視德育,需將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德育內容的合理分配能讓幼兒通過德育課程得到全面發展。幼兒園應根據該地區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德育課程,將德育目標滲透到各項活動中。幼兒園可以將德育中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以及人格培養這五項目標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將抽象的德育觀念具體化,幫助幼兒理解和吸收。幼兒園德育應從道德情感的感染性和道德行為的練習入手,將德育滲透到日常生活與活動中,將德育內容與幼兒能理解的具體的人和事聯系起來,由近及遠、由簡到繁地對幼兒進行基本的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二)提高教師的道德素質和教學水平

首先,要加強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讓教師做到以身作則。幼兒教師要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關愛每一位幼兒,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幼兒園虐童事件反映了加強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幼兒教師應該不斷學習職業道德規范,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提高德育教學能力,熱愛幼教事業,做好道德榜樣。其次,要創新德育教學方法。幼兒教師應當將幼兒德育工作與課程教學銜接起來,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例如,游戲在幼兒德育教學中能發揮積極作用,教師可利用幼兒對游戲的喜愛,將德育內容融入游戲中。這樣,既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又可以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水平,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說服教育法是教師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實的事例,通過講解、交流、討論等方式向幼兒闡釋簡單、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在幼兒園德育中,教師也可以利用說服教育法??傊?,教師要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讓幼兒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行為準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強化家園合作

德育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家園合作是幼兒園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4]首先,家長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模仿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獲取新事物的學習手段,家長是幼兒的榜樣,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其次,家長應該樹立全面發展觀。過于重視幼兒的智育,而忽視幼兒的德育,容易揠苗助長,適得其反。德育和智育應相輔相成,彼此促進,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也不能重德育輕智育,只有德育和智育并重,才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格,養成不屈不撓的意志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最后,幼兒園可以建立德育交流平臺,如微信群、公眾號、QQ群等,利用平臺,教師和家長可以互相交流,針對德育進行深入探討。幼兒園要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德育,加強家園聯系,完善幼兒園德育體系。

(四)健全制度,加大投入

首先,相關部門應該結合辦學實際,根據各地區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具有建設性的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德育的主體是幼兒,管理人員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原則,促進幼兒的思想品德及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其次,政府應該加大對幼兒園德育的投入。幼兒園德育的有效開展需要軟件和硬件支持,如德育場地、設備、活動經費等,充足的經費有助于發揮德育的效益。最后,教育部門要鼓勵教師結合國內外德育工作者的優秀經驗,借鑒國外先進的道德觀念,傳承我國優良的道德思想,提煉德育內容。

猜你喜歡
智育幼兒教師人格
科技創新 智育未來
非遺剪紙繪夢想,厚德啟智育新人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武術,是一生的修行
幼兒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淺析現代美術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漫畫之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