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獻唐三封未刊相關信札述略

2020-09-03 14:02魯先進魯思淵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金石陽明王陽明

魯先進 魯思淵

(1紹興圖書館,浙江紹興 312000;2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濟南 250014)

王獻唐(1896-1960),號鳳笙,山東日照人,著名金石考古學家、版本目錄學家、文獻學家。歷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兼金石保存所、山東古文管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博物館籌備處副主任等,對山東文獻、文物保護有巨大的貢獻。

民國二十四年(1935),紹興縣修志委員會(以下簡稱修志委)成立,其所編縣志資料、檔案幾經周折,最終保存于紹興圖書館。紹興圖書館在整理檔案時發現信札有1000余函,大致按日期裝訂成20多冊,其中3函與王獻唐相關,現特檢出予以簡述。

1 信札日期確定及排序

3函分裝于二冊,有1函在第5冊,落款無日期,此冊封面標有“函稿粘存 二十五年”字樣,其他2函均在第14冊,落款日期分別為“五月十日”和“五月十七日”,無具體年份,此冊封面標有“來函粘存 二十五年十月 二十六年六月止”字樣。

經分析,第5冊封面年份“二十五年”當為“二十六年”之誤,理由有二:一是該冊凡是有年份的信件都是民國二十六年;二是排在該冊第一封的信札是章景臣寫給竺可楨的,落款日期為“一月八日”,信中提及“令親邵翼如先生殉難西安”。邵翼如即邵元沖,國民黨元老,竺可楨連襟,死于西安事變。我們知道,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可知此信日期為1937年1月8日,為民國二十六年。

第14冊的2函按照信件排序,結合信件內容,應該是1937年無疑。按照3函內容,大致能夠推算出第1函寫信日期在1937年的4月底或5月初。如此,3函日期依次為1937年4月底或5月初、1937年5月10日和1937年5月17日。

2 信札內容

第1函、第3函為修志委致王獻唐的函,非正式信件,是修志委留用的底稿。第2函為王獻唐回復修志委的函,為原件。翻遍杜澤遜編校整理的《王獻唐師友書札》,未見上述3函,[1]卻發現有顧燮光的4通書信。顧燮光,紹興人,尤好金石,是修志委特聘的采訪員。我們猜測,修志委之所以致函王獻唐,有可能是顧燮光提供了王陽明碑的消息所致。我們又查了修志委六常委之一沈均業的《沈復庵日記》,遺憾的是1937年4-5月間的日記中并沒有記載此事。[2]

第1函

敬啟者:頃見報載,濟南鹽運使署發現前明王陽明先生手書碑文,嘉靖二年勒石。近已移入貴館儲藏保管,陳列前廊,藉公同好。敝會聞訊之余,曷勝羨慕。查陽明經濟學術,冠絕群倫,尤為越國鄉賢首屈一指之人。既有墨寶流傳,自應搜羅,編入新志用。敢不揣冒昧,專函奉求貴館長可否飭工摹搨三五張,交郵惠寄。是項紙張工值并祈開示,俾便寄還,無任感跂。此致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王。

修志會謹啟

陽明為明一代大儒王守仁的號,浙江余姚人。當時余姚是紹興府下屬一縣,陽明伯府建在紹興城內,陽明墓又建在紹興蘭亭,所以修志委在看到山東有王陽明碑,特意去函,希望拓印若干份。

此信首先要解決4個問題:(1)底稿無日期,但函中提供了一點線索,就是王陽明碑的消息登記在某報,若找到此報,則基本能解決報載內容與寫函大概日期;(2)王陽明碑為什么要移入山東省立圖書館;(3)王陽明碑的內容是什么;(4)王陽明碑現存何處?

以下進行逐條查證:

(1)確定函中報紙和寫信日期。

因此函日期已推斷在1937年4月底或5月初,所以我們在查《王獻唐年譜長編》時,直接翻閱當年4、5兩月的記錄,最終在4月30日查到兩條“山左先哲遺書”的消息,消息源于《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1937年4月第12卷第5期。[3]轉而去查協會會報,該期 “圖界”中的“國內消息”上登有山東省立圖消息一束,除“山左先哲遺書”外,還有一條消息,題名為“保管王陽明碑”。茲錄全文如下:

▲保管王陽明碑 明代學者王陽明先生,學說冠絕一時,書法尤為珍貴。惟王氏遺墨,近代殊不多觀,蓋年代久遠,多已殘落無存。嘉靖辛亥年間,巡撫吳天壽曾發見王氏遺墨,斯時已近五十年,而筆精如新。吳氏與友輩咸愛而欲傳之,乃征工勒石,以垂不朽。碑成后,□於今之鹽運使署內,洎后干戈屢起,致無人注意及此。省府韓主席月前赴該署時,曾發現是碑,為保存古跡,公諸同好起見,特諭秘書處飭教廳交由省立圖書館勘尋保管。教廳奉令,除飭該館運往館內陳列妥為保管外,并函鹽運使署查照??檀吮呀浭×D書館長王獻唐親由該署運往館內,陳列于“奎虛書藏”之南廊下。碑長丈余,厚二尺許,雖年代甚久,而刻甚佳,故流利之草書,仍勃勃有生氣。碑之下端,有文志之云:“陽明先生此作,幾五十年筆精如新,李中巖、邵甘澤二公與予相繼分巡濟南,咸愛而欲傳之。一日郡守李大夫子安來,因與之言,遂欣然征工勒石,以垂不朽。嘉靖辛亥季冬望日,后學吳天壽謹識”云云。茲將教廳致鹽運使署函志次:“公函,案準省政府秘書處函開,奉主席諭,鹽運使署內有王陽明碑一塊,交圖書館勘尋保管,囑查照辦理等因,準此,除令圖書館遵照辦理外,相應函達即希查照為荷,此致鹽運使署?!盵4]

該期發行日期為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王獻唐的復函在5月10日,基本可以推斷此函寫于1937年5月初。

(2)王陽明碑為什么要移入山東省立圖書館?

從“保管王陽明碑”一文中可以知曉,此碑原存于山東鹽運使署內,1937年為山東省主席韓復榘(1891-1938))發現,特令教育廳交山東省立圖書館保管。當時是館長王獻唐親自前往,將碑運到省立圖書館“奎虛書藏”的南廊之下。

那么韓復榘為什么要下令將碑移至省立圖書館,這個原因與山東金石保存所有關。在清宣統元年(1909)正月25日,經山東提學使羅正鈞倡議,山東巡撫袁樹勛上《奏東省創設圖書館并附設金石保存所以開民智而保國粹摺》,其中提到“就中附設山東金石保存所,凡本省新出土之品與舊拓精本,博訪兼收,以表山東古文明之特色,免鄉氓無識者之摧殘,亦存國粹之一端也?!盵5]由此可見,山東省立圖書館成立之初,就內設金石保存所,其職責是收藏保管山東省的金石之物。

(3)王陽明碑的內容是什么?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上已載有碑的尺寸,并附碑末吳跋。據跋可知,嘉靖辛亥年(1551),巡撫吳天壽發現王陽明草書遺墨,因愛生存,特征工勒石而成此碑(第1函中所言嘉靖二年刻,有誤),但會報并沒有提及遺墨具體內容。

按吳天壽跋,王陽明遺墨相距1551年已近50年,也就是40余年,那么王陽明書寫的年份大致在1501-1511年。期間王陽明是否有山東之行呢?

錢德洪在所編《陽明先生年譜》中提到,弘治十七年(1504),王陽明接受同鄉巡按山東監察御史陸偁之聘,于秋季主考山東鄉試,試錄皆出其手筆,所載過于簡單。束景南所著《王陽明年譜長編》記載較詳,弘治十七年,王陽明應同鄉陸偁之邀主考山東鄉試。六月啟程,七月中旬至濟南府,九月下旬回京師。其中八月五日這天的記錄正與王陽明碑有關。

“五日,文衡堂夜坐,有詩感懷,題于堂壁,并呈提督學政袁文華。

陽明《晚堂孤坐吟》:“晚堂孤坐漫沉沉,數盡寒更落葉深。高棟月明對燕語,古階霜細或蟲吟。校評正恐非吾所,報答徒能盡此心。賴有勝游堪自解,秋風華岳得高尋。予謬以校文至此,假館濟南道,夜坐偶書壁間,兼呈道主袁先生請教。弘治甲子仲秋五日,余姚王守仁書?!?乾隆《歷城縣志》卷二十五,《陽明文集》失載)

按:志云:“王守仁詩碑。王陽明主試,題壁云……碑尚存,草書?!苯裼嘘柮鞔嗽娛舟E詩碑拓本于“中國書法論壇”網上公布,詩碑拓本后有吳天壽跋云:“陽明先生此作,幾五十年,筆精如新。李中巖、邵甘澤二公與予相繼分巡濟南,咸愛而欲傳之。一日,郡守李大夫子安來,因與之言,遂欣然征工勒石,以垂不朽云。嘉靖辛亥季冬望日,后學吳天壽謹識?!笔顷柮鞔嗽娫}壁上,至嘉靖三十年吳天壽乃摹刻勒石。詩云“晚堂孤坐”,此晚堂應即文衡堂,《王陽明全集》卷二十九有《文衡堂試畢書壁》可證(見下)?!暗乐髟壬?,指袁文華,《嘉靖山東通志》卷十:“山東提刑按察司按察副使袁文華。文華,崇明人,監生?!鄙w袁文華以按察副使提督學政,故稱其為“道主”。按二○○七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北京東方藝都拍賣有限公司)上出現一副陽明對聯手跡:“望重斗山儀如鸞鳳,壽崇有鼎勛懋召周。甲子秋書於平陵行館,陽明山人?!绷赫骡狀}云:“此王文成公三十三歲主試山東所作,時弘治十七年甲子。平陵即歷城名也。舊藏漁洋老人家,予官齊臬時得之。長樂梁章鉅?!贝寺搼Q舶幢O察御史陸偁,而詩所謂“假館濟南道”,即此聯所云“平陵行館”也。[6]

束景南另在《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78-180)一書中,提到中國書法論壇公布的此碑尺寸為“長二百零五厘米,寬九十厘米”,并提及“日本賀縣多久市細川章女士家亦藏有陽明此詩碑拓本,云是中國友人贈予其時為藩主家臣之先祖,世代珍藏?!盵7]我們也在網上找到拓片,陽明詩的內容與其描寫相同,前部分為王守仁行草書《晚堂吟》詩,后為吳天壽跋。

具體到文字,碑文與乾隆《歷城縣志》第二十五卷明代金石考所錄有所出入,束景南在引用該志時,略去詩的內容,估計也是與此有關?,F把出入的地方作表比較。

乾隆《歷城縣志》歷城縣志與陽明詩文碑拓相異表

弘治改宏治,是避清高宗弘歷之諱?!稓v城縣志》在“余姚王守仁書”后還有“后人臨摹,立石道門內。右見舊志,碑尚存,草書?!盵8](該志第四頁錄“王守仁詩碑”。與乾隆《歷城縣志》第二十五卷明代金石考)想是沒核對過原碑,僅從舊志過錄而產生不同。

(4)碑現存何處?

按吳天壽跋,當時碑成后放于鹽運使署內。1937年,韓復榘在該署發現此碑,方令移至山東省立圖書館保存?!跺趫@、省圖與山東金石保存所》一文對金石保存所藏品有個說明:“金石保存所經歷年陸續收藏,截至1933年7月底,已收藏銅器、石刻、錢幣、磚瓦、陶器雜件、泉笵、陶文、玉器、磁器、祭器樂器、金石拓本、帖等共計16256件。1937年日軍侵入濟南以后,館舍被焚,未再恢復。金石保存所藏品損失慘重。1949年建國后,陸續接收了一些各政府機關移交的文物。1954年山東省博物館成立,將金石保存所歷年所藏盡數調撥給博物館?!盵9]日軍入侵濟南前,身兼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和金石保存所負責人的王獻唐攜大批珍貴文物和圖書輾轉萬里,運至四川后方保存。碑石不方便運輸,當留在館內。推測此碑可能在山東省博物館。

2020年1月,去函咨詢山東博物館郭云菁老師,其1月13日回復“我咨詢了山東博物館的幾位石刻專家,我們查閱了石刻資料后發現山東博物館目前沒有保存這件碑刻,可能是抗戰期間,石碑留存北方,損失巨大,或許這件碑刻已經流散?!?月17日又復:“您提到的王陽明的碑刻資料本館沒有保存,我問過主管庫房的老師,回復說山東博物館館藏資料中目前沒有王陽明的資料,十分抱歉!”

經一番調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老校區附近的千佛山于2013年建了一個齊魯碑刻文化苑,內有132塊復刻石碑,王陽明詩文碑即為其中之一。

第2函

大函奉悉。陽明碑新移館中,尚未付搨。茲先將弟舊存之本寄上,希詧入志。欲多份,俟搨出后再寄。敝省趙爾萃舊藏陽明墨跡碑記,書法高出此碑,已印入《五朝墨寶》中,貴會想早見之矣。貴邑又人文淵藪,新志出版后,可否惠賜敝館一部,俾光典藏,無任翹企。此致紹興修志委員會。

王獻唐頓首 五月十日

王獻唐于1937年5月10日回函,2頁,山東省立圖書館用箋。先是解釋因陽明碑剛運至館中,尚未付拓,如果要多份的話,等拓出后再寄,現先寄上自己舊存之本。其次比較委婉地提到趙爾萃的《五朝墨跡》收有王陽明祝墨跡碑記。最后希望修志會能否在新志出版后贈山東省立圖書館一部收藏。

《五朝墨跡》即《傲徠山房所藏五朝墨跡》,趙爾萃于宣統二年(1910)將珍藏拓本景印而成。趙爾萃,字小魯,別字傲徠山民,鐵嶺人,光緒已丑進士,分發山東,傲徠山房是其齋名。該書內收王陽明《客座私祝墨跡》碑記,為二哥趙爾巽李夫人奩中之物。

《客座私?!穼懹诿骷尉噶?1527)八月。時王陽明在紹興安居數年,聚眾講學,嘉靖六年五月,朝廷命其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并兩廣及江西湖廣四省軍務,征剿廣西思田地區的叛亂。八月,王陽明離紹去廣西,臨行前將書院事務交給門人錢德洪和王畿,并特意寫了這份《客座私?!?。臨走前用行楷寫下這篇《客座私?!?,訓誡子弟。此文相距王陽明《晚堂吟》已有23年之久,故函中王獻唐稱《客座私?!窌ǜ叱觥锻硖靡鳌芬彩呛茏匀坏氖?。

第3函

復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王

敬復者:承賁云箋并陽明石墨一份,拜詧之下,感謝無涯。文成為梓里先賢,其遺墨例須搜采。獲茲珍搨,一夔已足,遑敢多求。敝縣新志,出板需時,容圖后寄。專函奉復,此致山東省立圖書館長。

修志委收到王獻唐函后,馬上回函。先是感謝所賜舊拓,再解釋《紹興縣志》出版尚需時日,待完工后再寄。

3 結語

修志委與王獻唐的交往緣起于王陽明詩文碑,前者致力于紹興縣志資料的搜集整理,后者予以支持,本為雙方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上?937年日寇侵華戰爭爆發,濟南先遭兵燹,山東省立圖書館慘受焚劫。1941年,紹興城陷,修志委也被迫中斷修志事業,民國《紹興縣志》最終沒有完成,憾事也。

猜你喜歡
金石陽明王陽明
金石不朽 承載靈渠千年記憶
新增編委介紹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高中生物錯題集建立的實踐研究
冷熱
杲杲冬日陽明暖好時光
羅陽明:大瑤山里的年輕博士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關于王陽明的入仕之道
王陽明研究的知識進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