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時代婺劇的傳承與發展

2020-09-06 13:20陳曉峰
參花(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婺劇傳承特點

摘要:婺劇俗稱“金華戲”,是以金華地區為中心,流行于金華、麗水、臨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東北部的玉山、上饒、貴溪、鄱陽、景德鎮等地的浙江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因金華古稱婺州,1950年“金華戲”統稱為婺??;2020年5月,婺劇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名單。

關鍵詞:婺劇 傳承 發展 特點

一、婺劇的聲腔與特點

婺劇包括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等六種聲腔。其中高腔最早產生于400多年前的明代,然后是昆曲、亂彈、徽戲,這四種聲腔到了清代中期發展相對成熟獨立,幾乎涵蓋了中國戲曲大類的主要單聲腔劇種。清末,金華、衢州一帶的徽班和亂彈班,將本地的說唱藝術灘簧和時調陸續搬上舞臺,于是又增添了灘簧和時調兩種聲腔。

婺劇傳統劇目和唱調音樂十分豐富,經過四百多年的發展,累計至今總共劇目超過500本,曲牌更是數以千計。由于婺劇融合了地方戲曲中的徽戲、亂彈、灘簧、高腔等類別,表演形式豐富,藝術張力顯著。當前舞臺演出,亂彈和徽戲居多,其次是灘簧和高腔,昆曲和時調較少。在實際的舞臺表演中,婺劇的鄉土氣息濃郁,粗放熱烈;重武功,多特技,善夸張,文戲武做見長,有“大花過頭,老生平耳,小生平肩,花旦平乳,小丑平臍”等動作特點。六種聲腔,分腔分治,唱調、唱腔音樂多姿多彩,主奏樂器各不相同,尤以亂彈,因具風格獨特的支聲復調音樂而著稱。

二、當代婺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地方戲曲的一支,婺劇藝術的各項元素保存和繼承得比較好。經過民國時期的發展,婺劇形成了“文戲武做、武戲文唱”的重要特點,梅蘭芳曾說:“京劇的前身是徽戲。京劇要尋自己的祖宗,看來還要到婺劇徽戲中去找?!边@對婺劇的當代地位做了一個權威注解。[1]

20世紀60年代,傳統劇目《牡丹對課》原來叫作《三戲白牡丹》,原劇中有一些調戲、曖昧情節。后來,婺劇對其進行了刪改,編成了一出白牡丹智斗呂洞賓的經典劇目。當時的演出由婺劇表演藝術家鄭蘭香飾演戲中的白牡丹,張荷飾演呂洞賓,表情到位,吐字清晰,藝術感染力強,現場掌聲雷動。

1962年,浙江婺劇團改編的婺劇《白蛇傳》在北京演出,得到當時國家領導首肯,稱婺劇的《斷橋》表演風格獨特,別具一格,不愧為“天下第一橋”。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末,婺劇和其他傳統劇種一樣,受到視聽領域科技革命與網絡傳媒的浪潮沖擊,經歷了從熱鬧到冷落,從繁盛到衰弱、從追捧到沉寂的一段歲月。直到進入21世紀之后,在黨中央對傳統戲曲文化的重視下,經過當代婺劇人的共同努力,婺劇這個地方戲的瑰寶才重新散發出應有的光芒。

以麗水縉云縣為核心地區的民間婺劇藝術表演團體,在進入新世紀后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先后存在過140多個民間劇團支隊伍,如今正常演出的職業劇團還有30余個。根據今年最新的數據統計顯示,縉云縣的婺劇演出團體在縣內外年均演出達2萬多場次,年均收入達5000多萬元。

除了縉云縣的婺劇團體之外,在廣大的浙中地區,還有衢州、義烏、金華等地眾多的民間劇團活躍在鄉間和城市。

與民間劇團蓬勃發展同步,婺劇的專業劇團也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目前,婺劇專業劇團主要集中在金華地區,尚有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義烏婺劇保護傳承中心(義烏婺劇團)、蘭溪李漁戲曲研究院(蘭溪婺劇團)、衢州婺劇團、建德婺劇團、東陽婺劇演出有限公司等專業劇團。以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為龍頭的專業劇團在近10年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浙江婺劇團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編排了諸如《宮錦袍》《白兔記》《血路芳華》《基石》《信仰的味道》《忠烈千秋》等多部傳統歷史大戲和現代紅色正劇,得到社會與官方的雙點贊。其中《宮錦袍》入選201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部重點扶持劇目,還與電影跨界聯手搬上大銀幕。浙江婺劇團近年來先后參加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央視戲曲晚會和亞洲文明大會等重要活動的演出,多次受邀參與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婺劇作為地方戲曲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拓展了婺劇的演出市場,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需求。義烏婺劇團和蘭溪婺劇團進行了機構改革,從單純的演出團體改為由理論研究兼顧藝術表演的團體,東陽婺劇團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制,成立了適應市場化發展的婺劇演出公司,盤活了國有資產的同時,提升了演職人員的積極性和適應市場發展的活力。

20世紀末,盡管戲曲大環境不景氣,但身為婺劇龍頭的浙江婺劇團依舊砥礪前行。1997年,花旦演員張建敏獲得了梅花獎。進入21世紀以來,青衣陳美蘭二奪梅花獎,婺劇也隨著戲曲大環境逐漸被市場接受,不斷展現出當今婺劇根在農村、枝在城市、花開境外的新景象,在傳承婺劇傳統特色的基礎上,也將婺劇藝術推向更高層面。

近年來,幾大專業劇團大膽起用年輕演員,并花了很大的精力傳幫帶年輕演員,賦予他們演出的機會。金華藝術學校是以婺劇人才培養為主要專業的中等學歷教育學校,在婺劇人才的挖掘、培養和輸送方面建立了一套定向委培和專業深造的體系。各專業劇團通過藝校的委托代培與社會招聘等渠道,紛紛建立自己的后備梯隊,完善用人機制,打通在用人方面的編制鴻溝,以實力取才,以市場導向,先后培養出梅花獎得主楊霞云,白玉蘭獎得主樓巧珠、樓勝、陳麗俐等實力演員,還有一大批如巫文玲、張瑩等年輕演員獲得有關獎項的提名獎,顯示出“百花爭艷”的大好形勢。

三、新時代婺劇的發展瓶頸和危機

進入新世紀的20年,金華婺劇確實走出了從農村到城市、從中國到國際,以點成線,以線帶面的融合并發的路子,探索出一條婺劇進校園+專業中等學校+專業劇團+市場劇團+市場演藝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地方戲曲領域有著不凡的成績和認可度。但是進入新時代以后,婺劇和其他地方劇種一樣面臨突破發展的瓶頸與拐點,新媒體、新網絡的不斷發展,5G時代的來臨,三維、四維、多維視聽科技的突破,對于一個還是以老年觀眾為客戶主體的古老劇種來說,其影響力和受眾群體的拓展已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瓶頸。

觀眾基礎不夠廣、號召力不強、市場化不足等問題隨著專業劇團在體制內的一路高歌而顯得更加強烈。作為一個有進取和拓展精神的劇種,沉迷于體制內的影響力而自娛自樂是遠遠不夠的,婺劇的觀眾基本盤在浙中農村,可是農村群眾對劇種的忠誠度有限,對婺劇人才梯隊的貢獻也極其有限,對婺劇的經濟支持也局限于廟會等民俗活動期間的“有限”演出,與越劇等高度市場化的劇種相比,吸引年輕觀眾,走進劇院演出,推進婺劇文化市場消費,回歸符合演出成本的票價等都存在嚴重問題,婺劇市場化這條路任重道遠。

究其根源,婺劇藝術的影響力不足、基本盤不大、婺劇美學欣賞普及度不高、邊緣產品開發不力、科技融合度不強等都是其中原因,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難以形成濃厚的氛圍,所有這些都會對婺劇事業發展形成瓶頸制約與傳承危機。

四、新時代婺劇的發展與突破

一是要練好劇團內功,適應新時代發展,勇于競爭,敢于擔當,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繁榮戲曲文化發展的專門指導意見和扶持政策,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劇團要抓好機遇,對內完善用人、選人等制度、練好內功,對外積極爭取政策,走出去,請進來,勇于競爭,敢于擔當,主動出擊,積極作為,為推進婺劇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對于婺劇領頭發展的專業劇團要對標高一級專業團制訂發展戰略規劃,針對業務成效、人才培養、產業發展和觀眾市場拓展等方面制訂相應的短、中、長期發展目標,主動扛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戲曲文化的擔當大旗。

二是走出劇院、走近百姓,鞏固婺劇主場地,擴大婺劇影響力。進入新時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長,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也不斷提高,以義烏為代表的縣域經濟代表,全市80萬戶籍人口,但凡舉行傳統民俗活動、宗祠活動均會請戲演出,而戲主要就是指婺劇,其他縣市如永康、東陽和武義等地,也都是婺劇的重要主場,雖然群眾對婺劇的忠誠度不高,但群眾對婺劇的認可度和婺劇的辨識度則相當高。近年來,民間劇團扎根農村,收到了相當可觀的經濟回報,也間接在農村播撒了婺劇的種子,但是專業劇團的身影并不多。專業劇團不能一味迎合地方體制內觀眾的需要,在編排劇目和演出場次上要處理好普通觀眾和精英群體之間的平衡,在城市和農村演出的比重也要適當平衡。

三是走進校園,普及婺劇美學欣賞,提升社會審美素養,擴大婺劇觀眾基本盤。婺劇進校園是鞏固和發展婺劇基本盤的有力抓手,但是婺劇進校園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效果并不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婺劇進校園活動沒有做到全覆蓋,只有一部分學校在開展,沒有形成規模;另一方面,婺劇進校園活動沒有穩定的保障機制,無論是政策、經費還是人力資源方面都沒有形成有效機制。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是各項事業后繼有人的育才搖籃,也是鞏固社會文化基礎的重要陣地。學生背后是家長,家長身后是家庭和整個社會。因此,婺劇進校園也是在培養婺劇演藝人才與潛在消費的重要途徑。

四是善于融合,勇于創新,利用網絡科技不斷開發婺劇影視和文化衍生產品,拓展新渠道,培育新市場。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聽新媒體不斷發展,對古老婺劇的挑戰前所未有。要主動出擊,爭取市場資本開發婺劇影視和文化衍生產品,將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相結合,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在創作與產品研發團隊上要吸引年輕人參與,通過App開發、時尚元素植入等途徑,與新時代新觀念充分融合。在編劇與舞臺藝術上都要吸收新的元素,在宣傳與市場開發上要采用新的手段,新時代要有新的突破、新的發展,只有不斷拓展新的渠道,培育新的市場,才能讓古老的婺劇在未來新時代重新散發出青春光芒,立于優秀傳統戲曲文化的枝頭,永遠不會凋謝。

參考文獻:

[1]何維.繼承傳統 在創作中活學活用[J].藝海,2013(09):28-35.

(作者簡介:陳曉峰,女,大專,蘭溪市李漁戲劇研究中心,國家二級演員,研究方向:戲劇表演)(責任編輯 葛星星)

猜你喜歡
婺劇傳承特點
關于婺劇的傳承與保護措施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論表演者在浙江婺劇傳承中的價值
婺劇《穆桂英》海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