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的意義

2020-09-06 13:23張源
各界·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社會心態社會治理

張源

摘要: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物質需要還有精神方面的心理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所以,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既關系到社會治理現代化,也關系著良好社會心態的培育,還是塑造友善社會氛圍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社會心理服務;社會治理;社會心態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物質需要還有精神方面的心理需要。另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所以,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既關系到社會治理現代化,也關系著良好社會心態的培育,還是塑造友善社會氛圍的有效方式。

一、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從2016年我國為心理健康服務制定的第一個在宏觀層面具有指導意義的文件——《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再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短短幾年間,文字敘述的改變代表的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地位的提升,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一)社會心理服務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

社會治理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目的在于激發多元參與主體的活力,群策群力化解社會矛盾,協調規范社會秩序,推進公平正義,凝聚社會共識,從而讓整個社會呈現出安定又有活力的發展狀態。為了實現上述社會治理目的,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就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整體的、系統的優化過程。這個過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元。比如,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有硬性的社會制度規范作為支撐要件,還需要有柔性的社會心理服務的保駕護航。

社會心理服務在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在于社會心態的培養和塑造、社會矛盾的預防和化解、民眾幸福感獲得感的影響和激發等多個層面。社會心理服務這些層面作用的發揮很難具有替代性,而這些就是蘊含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之中的題中之義、應有之義。

(二)社會心理服務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根據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分析,可以看出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保障。而在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中,要建設

“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就需要以社會心理學理論為支撐,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心理服務也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保障。

在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支撐下,可以更好地探討民眾對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和期待。黨委、政府、各類社會組織等這些多元的社會治理的主體,彼此間溝通和協作,能夠精準地理解把握民眾的需求,我們社會治理體系的設計才能符合民眾要求和期待,才能獲得生命力和活力。否則,如果我們社會治理體系的制度設計不能夠符合民眾人心人性的期待的話,人民無法形成共識的話,就更加談不上形成社會治理的共同體了。這種對社會心理精神需求的捕捉,就是我們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把握的。

(三)社會心理服務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明確方向

新時代,社會矛盾出現新變化,在社會治理領域也需要我們關注由此而帶來的新情況,適應新常態。新情況和新常態的一個典型反映就是社會治理需要由原來的硬性治理轉化為柔性治理。原來的硬性社會治理模式更多地強調治理的自上而下推動,更多利用的是制度和政策的行政強制力量。而新時代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則要求我們更多發動社會各方協同的柔性力量,通過發揮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引導民眾增強社會認同,從而實現

“由心而治”社會治理新局面。在這種治理理念的轉變過程中就蘊涵著社會心理服務的作為空間,社會心理服務的發展可以為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明確方向。

通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介入,充分總結出普遍的社會心理規律,在實踐中才可能更好凸顯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識;更好明晰群眾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在制度設計的時候才能更好顧及人民多樣的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樣符合人民心理規律、滿足未來期待的社會治理設計才可能激發出整體社會協同管理的熱情,才可能真正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二、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是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重要手段

社會心態雖然產生與不同的個體之間,但是在同一歷史時期內又可以匯聚成對經濟、社會等發展現實的整體心境感受。社會心態可以反映社會情緒、體現社會共識、展現社會價值觀,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心理基礎,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可以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完善情緒疏導機制、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從而起到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作用。

(一)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培育自尊自信的社會心態

社會價值觀是社會成員對于價值的整體評判和選擇,是社會中個人價值觀長期整合的結果。在社會成員對價值進行整體評判和選擇,凝聚匯聚社會價值觀的過程中,情緒和感情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的社會心理服務,通過建立完善社會情緒和感情的宣傳引導機制,可以引導同一個社會中的人們傾向于選擇一致性的行為,促進社會成員做出趨同的價值觀選擇。一個發展水平高的社會,必定會對整體的社會發展價值和理念有著基礎的認同,對未來發展預期也會有著更多的信心。在我們國家,通過社會心理服務的宣傳引導,更能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可以引導出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從而培養出自尊自信的社會心態。

(二)完善情緒疏導機制,培育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

《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8)》一書對2018年上半年公眾社會情緒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當前對社會影響最大或最為普遍的社會情緒主要有社會焦慮、社會憤恨等四項。其中關于社會焦慮的調查顯示有42.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經常性地感到緊張”。大數據時代,這些不良情緒又通過互聯網發酵后放大,非常容易對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不良影響。

心病還須心藥醫。對于這些不良情緒,就需要完善情緒疏導機制,化解焦慮和憤恨,幫助群眾更好的認識和處理取舍得失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以及對待社會;還要提供心理關愛與支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引導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凝聚起干事創業圓夢的社會正能量。

(三)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培育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不僅可以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社會和人際關系,預防或減少沖突出現;還能夠提供情緒支持,有效降低由社會適應問題帶來的負面情緒,潛移默化的哺育出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也能更好促進社會問題的解決。

疫情期間我們的表現恰好印證了這一點。疫情初期,由于對未知的恐懼,一切群眾出現了焦慮、恐懼的心理。對此多部門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群眾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引導群眾情緒,開展建設性的思考,開始積極向上的配合疫情防控,凝聚起一個個“抗疫”的微力量,釋放出了大能量,為打贏抗疫阻擊戰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三、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是塑造友善社會氛圍的有效方式

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倡導的重要內容之一。友善在內涵上包括三個層層遞進的內容。一是寬容友好,強調以善意接納他人,努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二是謙和禮讓,強調通過換位推己及人,注意善意的流通和傳遞;三是助人為樂,這也是友善最高的要求,著重強調共同體意識,核心就是為人民服務。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建設,幫助人們在主觀上堅定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可以有效塑造出友善的社會氛圍。

(一)消除社會憤恨,塑造寬容友好的社會氛圍

一方面社會轉型時期,因為利益的重新分配問題,很容易激發矛盾。尤其是同一群體中,更容易進行非理性的橫向比較,從而產生壓力感與被剝奪感。另一方面再加上由于住房、子女教育較高支出帶來的生活壓力,以及新時期人際、家庭關系等方面的不穩定因素,更是增加了公眾的迷茫情緒,進而產生社會憤恨。這些情況的存在非常不利于構筑友善的社會氛圍。那就需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建設,幫助消除社會憤恨,優化情感體驗,友善社會氛圍。

(二)優化情感體驗,塑造謙和禮讓的社會氛圍

人的社會屬性,本身就提出了對友善的追求。同時,現代社會對友善的這第二個層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隨著城鎮一體化進程也加快了社會的流動性,人們之間交流變得更加頻繁,良好的交流就需要建立在謙和禮讓的基礎上。而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不少違背謙和禮讓的現象,比如高鐵霸座時有發生。甚至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極端案例,極大傷害了公眾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況的出現警示我們,謙和禮讓也是需要培育的。如何正確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如何克服友善在情感上的冷漠,如何理解人們對待差異的態度……這些都是屬于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范疇。在這一層面來講,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就有助于優化情感體驗,塑造謙和禮讓的社會氛圍。

(三)提升精神層次,塑造助人為樂的社會氛圍

除了寬容友好謙和禮讓之外,友善最核心的內涵就是助人為樂,要完全貫徹友善的內涵,就需要提升我們的精神層次,真正意識到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意義,塑造出助人為樂的社會氛圍。面對社會上存在的針對助人后果的恐懼心理,除了健全相關的立法保護之外,還需要我們社會心理服務的介入。一方面可以探究民眾心理變化,對一些典型的變化情況及時制作應對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救助人提供情緒疏導和支持,在實踐中逐步提升民眾的精神層次,塑造助人為樂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R].人民出版社,2017.

[2]王俊秀,陳滿琪.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8)[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3]朱桂峰.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新西部,2018年(10).

[4]周烈榮,唐玏.關于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教育心理,2018(13).

[5]陳倩倩.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探析[J].社會治理,2019(03).

猜你喜歡
社會心態社會治理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心態與培育維度探析
九一八事變后知識精英與東北民眾的社會心態
謠言倒逼“真相”?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社會治理視域下的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