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學海外熱傳的成功原因探析

2020-09-10 07:45閆澤蕓
傳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關鍵詞:海外傳播網絡文學

閆澤蕓

摘 要:互聯網時代轉變了文學作品的創作和接收方式,網絡文學為中華文化對外輸出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網絡文學能夠沖破意識形態、思想觀念、文化差異等障礙,成為海外受眾熱衷的文學讀物,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嘗試探索網絡文學海外熱傳的原因,以期為我國文化走出去提供相關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網絡性

中圖分類號:G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8-0-02

互聯網技術轉變了信息傳播方式,推動著出版產業的變革,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蓬勃發展。近年來,網絡文學翻譯作品受到了海外讀者的熱烈追捧,曾有學者將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與中國的網絡文學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中國網絡文學的足跡遍布日韓、北美、東南亞等地區,“中國性”通過“網絡化”來實現,大大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水平。

一、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開端

(一)網絡文學初現

網絡文學發端于網絡,是一種新的文學形態。通常認為,網絡文學是指首發于網絡,基于互聯網平臺進行刊載的文學作品,作者借助互聯網進行作品的創作與發布,具有數字化、互動性、娛樂性等特征。網絡文學是文學作品與傳播媒介的深度融合,創作者與市場對接,內容題材貼近大眾生活,是平民化、大眾化的文學產物。

中國的網絡文學伴隨網絡技術的發展而來,1995年BBS所創建的文學板塊中就有文學愛好者進行交流。我國最早流行的網絡長篇小說是“痞子蔡”創作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該作品于1988年通過網絡連載,被認為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的開端,自此網絡文學開始繁榮,經歷了二十余年的發展后不斷走向成熟。

(二)“Wuxiaworld”翻譯網站的創立

2014年底,海外網絡文學翻譯網站“Wuxiaworld”成立,該網站由美籍華裔賴靜平所創建,成立后不久便在國外迅速走紅,目前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對該網站進行訪問,以北美、東南亞為主要傳播區域。賴靜平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翻譯—捐助—分享體系,從而成功地把中國網絡小說的魅力展現了出來[1]。自此,GravityTales、Webnovel等網絡文學翻譯網站紛紛建立,其中Wuxiaworld網站擁有最大的網站規模和受眾體量,成為我國網絡文學對外傳播的主陣地。

該網站的創立,標志著我國網絡文學對外傳播的開端,為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提供了閱讀平臺,通過民間自發翻譯組織對作品進行翻譯、更新,將國內的網絡文學作品引入海外市場,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網絡文學海外熱傳的原因分析

(一)自發性的傳播行為

從1951年《中國文學》雜志的英譯出版開始,到國家推出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工程”等項目,中國文學對外翻譯出版從未停止走出去的腳步,但由政府主導的文化傳播行為并未受到的海外讀者的真正認可。在美國文化中,美國民眾對于政府有著天然的不信任感,在對待文學作品上,“美國人對諷刺的、批評政府的唱反調的作品特別感興趣”[2]。西方讀者自由意識較強,對政府主導的文化傳播行為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網絡文學翻譯網站是一個更容易被海外讀者接受的交流方式。

從Wuxiaworld網站創立,到作品翻譯再到受眾閱讀,完全是自主、自發的傳播過程。網站創始人賴靜平從小熱愛武俠文化,以“任我行”為筆名,對武俠小說進行翻譯,甚至辭去了美國外交官的工作,成為一名專職的翻譯工作者,網站建立的初衷源于興趣,對文化的訴求由被動變為主動,避免了西方讀者對中國文學持有“政治說教”的固有偏見。

(二)通俗化的傳播內容

作品中國性越強,走出去的困難越大。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經典作品不勝枚舉,但文學名著的海外傳播效果不佳,中國屬于高語境文化國家,對語言環境的依賴性較強,對于文學經典來說,其海外讀者主要為專業人士和有相關學術研究的大學生群體。而網絡文學作品內容的通俗性,跨越了文化傳播的障礙,真正深入了民間,走向了大眾。

目前網絡文學翻譯有玄幻、仙俠、武俠、都市、言情等類型,其中玄幻題材廣受歡迎,語言通俗,內容淺顯易懂,降低了文本翻譯的難度,“草根+逆襲”的寫作特點激發了讀者的閱讀快感,內容的通俗易懂,閱讀門檻低是吸引眾多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網絡文學的“網絡性”

網絡文學具有網絡特質?!熬W絡性”是一種文化間性,它是文學與媒介技術之間互相交流、影響、滲透和互相改造后形成的一種跨文化特質[3]。正如麥克盧漢所言:“媒介即人的延伸”,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身體的一部分,人們的思維方式、情感表達、價值觀念受到互聯網的滲透,用戶早已習慣于互聯網生態。網絡文學誕生于網絡,從生產到消費具有“網絡性”,海量信息、游戲、二次元、短視頻等文化形式充斥著互聯網平臺,網絡文學創作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集虛擬性、幻想性、自主性、消遣性于一體,具有互聯網事物的共通性,短時間內吸引大批互聯網用戶。

互聯網整合了傳統媒介的優勢,打破了國家和地區間的界限,傳播速度快,輻射范圍廣,為網絡文學對外傳播架設了良好的傳播渠道,網絡文學的互動性、娛樂性、及時性等互聯網特質,符合當下人們對信息的接受方式和使用習慣,網絡時代造就了網絡文學的繁榮。

(四)粉絲的身份認同

互聯網催生了社群經濟,讀者不再是單向受眾,作為互聯網用戶的身份參與互動,與作者和其他讀者之間形成雙向甚至多向關系,通過評論、投票、打賞、追更等行為參創作,讀者的意見反饋可能會左右故事情節的走向,改變譯者對翻譯文本的取舍,具有相同愛好的讀者相互溝通交流,從而產生群體身份認同感。

在Wuxiaworld網站上小說愛好者之間會以“道友”相稱,還會以“教派首領”“教派長老”“族長”這樣的稱呼用來劃分論壇用戶的身份等級[4]。角色的代入感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情緒,擁有共同興趣愛好以及相同閱讀經驗的讀者,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追更同一本書,擁有共同話題的讀者,會將自己劃入共同的群體之中,歸屬感和群體認同激勵著讀者的閱讀熱情。

三、結語

目前學界對網絡文學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網絡文學并非主流文化,難登大雅之堂,但西方國家的文化輸出不是依靠精英文化,而是通過電影、電視、游戲、動漫、商品等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經典典籍往往被束之高閣,相反網絡文學作為平民文化能夠打破意識形態進入海外市場,成功地被讀者接納。作為互聯網時代特有的文學產物,網絡文學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據2019年艾瑞咨詢相關統計,網絡文學出海的潛在市場規模達300億元,基于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未來網絡文學的發展將會伴隨互聯網愈加繁榮。

參考文獻:

[1]吉云飛.“征服北美,走向世界”:老外為什么愛看中國網絡小說?[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6(6):112-120.

[2]鮑曉英.中國文學“走出去”譯介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3]桫欏.如何理解網絡文學的“網絡性”[EB/OL].http://wenyi.gmw.cn/2018-01/23/content_27428285.htm.

[4]李欣然.中國網絡小說海外迷群體文本生產力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2018.

猜你喜歡
海外傳播網絡文學
調查
我國網絡文學研究的困境與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國網絡文學闖蕩海外江湖
基于媒介革命視野下我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路徑探究
中國網絡文學讀者超四億
“一帶一路”視域下民營企業的海外傳播策略
從莫言作品的海外傳播看東西方文化的認同構建
淺析戲曲跨文化傳播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