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徑探究

2020-09-10 08:43朱麗莉
新教育論壇 2020年18期
關鍵詞:收入保障農村

摘要:從基本思路上講,要想保障廣大農民收入的可持續性增長,要依靠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業的振興;從重要途徑上講,要想快速提高廣大農民的的收入分配,要依靠農民自身能力的提升。但無論如何,政府都必須發揮好“組織員”、“協調員”以及“監督員”的功能,從制度上保障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收入;保障

客觀的說,我國的財政資金投入農村的較少、投入農業的不足、補貼農民的不夠。但我們也要看到,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以及國家戰略布局的安排,國家財政資金的總額投入是受限的,因而國家在加大政策投入的基礎上,要依靠各種政策,激活廣大農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規模水平,進而實現農村經濟的跨越式進步和可持續性發展,從而惠及廣大的農民。

一、實現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各級政府要夯實農村的各項基礎建設。各級政府要逐步加大對農村地區交通、通信以及民生保障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切實做好廣大農村的基礎教育;各級政府要重視對農村居民的職業技能教育。

其一、在交通運輸方面,“要想富,先修路”,要通過“村村通”、“村鎮通”以及“村縣通”等工程建設,保障農民以及農產品能走出來。在網絡信息方面,信息網絡化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能夠及時鏈接普通村民與外界的聯系,要及時將網絡、通信以及文化傳媒的平臺延伸到廣大的農村地區。在民生工程方面,水、電、暖、氣等基本保障設施要逐步走向農村、遍及群眾,切實解決我國廣大農村居民的民生難題。

其二、毋庸置疑,教育是成功的關鍵之一,也是打破貧困代際積累的重要方式,教育投資是廣大農村地區最“奢侈”、也是最“需要”的基礎投資。因為財富的不足家庭無力提供自己和孩子的學習和再學習費用,而政府所能提供的教育機會又很有限時,農村的人力資本投入數量和質量會雙重下降。在缺少良好的公共教育體系時,家長的財富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未來的走向,社會將成為欠缺機會平等的社會。正如威廉·湯姆遜認為,“教育只是獲得和傳播是提高生產和增加享受以及使分配的自然法則得到獲得鞏固的一種手段?!?/p>

其三,各級政府要重視對農村居民的職業技能教育,因為通常農村的貧窮源自于勞動力素質的低下,因其受教育程度有限,缺少技術能力,在市場中可替代性強,無法適應市場化發展的要求,因此正如日常所言“農村勞動力不值錢”。根據市場化機制下的收入分配規律,能夠適應市場化發展的需要的人,能夠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優勝的人,也就是說,能夠具備“可行能力”的人,才可以在現代化市場經濟中大展身手,獲得較高的收入回報。

二、落實農村地區居民的社會保障措施

社會保障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從正面的角度說,擁有一份社會保障,人民群眾就可以積極工作、舒心生活;從負面的角度說,沒有未來的、可預期的生活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得不到高效促發。大體上講,廣大農村地區的居民就基本處在沒有未來的養老保障、沒有足夠的醫療費用、沒有全面的社會救助的境況。具體的講,各級政府囿于財政資金的限制,在政策層面上無法在農村地區直接推行全面的社會保障,但可以從低起點、各層面、多渠道入手,逐步擴大農村居民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逐步加大農村居民救助的資金投入,進而提高廣大農村社會保障的服務水平。

三、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持續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這一要求,明確了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基本方略,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配正義的當代要求,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基層政府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以確保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落實到實處。

其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扎實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是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其中的關鍵是依據市場需求發展農業生產,不能盲目擴大農作物產量,而是要根據新時期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切實通過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綠色產品供給。

其二、加強現代農業建設?,F代農業建設并不是簡單的機械化作業,關鍵是要做好傳統農業的現代化培育和管理。我們要通過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形成我國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以及現代農業服務基地。進而夯實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我們要開展土地的規劃化經營,服務的規劃化程度,打造農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健全農業產品險種,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撐。

四、深化農村創業改革

我們要拓展農村地區“雙創”的空間。近年來,隨著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開展,出現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趨向。我們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讓廣大農村地區成為朝氣蓬勃的新“雙創”空間。創造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旅游人次中30%是到鄉村,鄉村旅游的收入超過4000億,帶動約4000萬人就業。我們要推進電商、互聯網+、網購等新產業逐漸深入農村,促進農家樂等旅游新業態成為農村發展的產業增長點。

作者簡介:朱麗莉(1979.10—),女,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教授。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猜你喜歡
收入保障農村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推行電力物資供應鏈管理 促進電網應急物資保障
城鎮化進程與農民收入、消費
民間文學藝術權利主體的確定與保護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實施
計量經濟模型下的我國城鎮居民收入消費定量研究
新會計準則下收入確認問題研究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收入的確認及納稅特點的研究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