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學閱讀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2020-09-10 07:22石小輝
高考·上 2020年7期
關鍵詞:文學閱讀閱讀教學

石小輝

摘 要:閱讀,特別是對文學的閱讀,實際上是一種讀者參與作品的再創造過程,同時也包含著作者和讀者的民族情結和價值取向。文學閱讀是一個綜合性的思維活動過程,是學生吸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的基本載體。所以,文學閱讀作為學生的精神食糧,選擇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怎樣選擇一種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人文價值觀這個會直接影響學生到的未來與發展。本文將通過舉例來引導學生能夠在文學閱讀過程中吸取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食糧,能夠時刻保持學習的科學性和價值的導向性。

關鍵詞:文學閱讀;人文精神指向;閱讀教學

在中學語文課本上我們可以發現語文課是由文學作品閱讀支撐起來的,文學作品的教學幾乎占據了整個教學的時間。因此,文學作品閱讀的價值取向也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那么,學生怎樣在閱讀教學中選擇適合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是文學閱讀教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

一、仔細閱讀故事情節,了解作品的精神力量

在富有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大都會通過生動形象的情節來給讀者描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者描寫蜿蜒曲折的故事,尤其是小說或者喜劇等作品。而作者真正的目標往往是想通過一個作品能夠將自己的理念、思想用含蓄的手法表現給大眾。雖然很多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思想以及事情的發展過程會不是作者的生活和想法,但是作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會讓作者和讀者產生一種共鳴來喚醒社會某個特定階段的思想和文化。在作品中可以表達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可以描寫歷經千辛萬苦,飽受生活滄桑但是任然保留一顆積極向上的樂觀心,然后把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對生活不放棄的人生態度展現給讀者。如我們讀過的一本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所寫成的一部小說,也影響了很多人。這篇小說主要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一路的成長故事來告訴我們,我們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同時也能夠戰勝自己,能夠把自己所追求的以及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奇跡,最終成為一個不折不朽的鋼鐵戰士。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先熟悉文學,然后順水推舟做一個引導讓學生與作品能夠產生心靈的共鳴。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幾個問題引導學生,例如保爾˙柯察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可以通過先熟悉再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聯系作品中文化背景一步一步來尋找答案,然后理解保爾˙柯察金是在和階級敵人以及各種困難做斗爭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了解到此處,學生就能夠明白保爾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

二、能夠把握文化背景,了解作品根源

所謂作品文化背景是指一篇文學作品的產生,是建立在作者合適的思想靈感的基礎之上然后出現的一個產物,而靈感的產生又是離不開現實的歷史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作品中的文化背景一般是作者所生活的一個社會環境,同時也是小說人物的生活大環境,讓學生在了解了這些作品和作者背景的同時也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社會文化和經濟基礎等方面。在這個基礎上,來探究讀作者對這篇作品所投入的動機和意圖,然后分析文章的主旨這就相當明確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想要引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對文學作品各中片段進行賞析時,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利用手上工具(例如圖書)來査找相關的資料,找出文章所產生時的一個背景和社會風貌,這樣學生也就能夠深入了解文章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文學價值。舉個例子,魯迅先生我們知道他是生活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在當時的情況來看封建制度一直殘滯留在人們的腦海中,而且我國新時期的革命思想就像浪潮一般勢不可擋的洶涌而來,這兩種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交錯敵對,對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痛苦的。那么魯迅先生為這個時代生活在困苦中的人們獻出了很多的良策后發現發現很難能從本質上改變“東亞病夫”這種弱勢思想的狀態。所以魯迅先生描繪了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祿卻成為國人笑話的孔乙己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物形象。其實在文章中,作者表達的國人嘲笑的不僅是小說中的孔乙己,也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在封建制度下最后悲慘的下場。學生充分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之后,再來了解孔乙己形象,也就能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一種價值體系了。

三、引申主題思想,加強辮證思維

綜合散文及小說之類的作品可以發現,這類作品一般都是故事情節比較簡單而且文章篇幅也相對短小的作品。因此,要想了解全篇文章只需要用簡短的時間來閱讀然后概括一下主要內容就可以用比較簡短的文字找到作品的主體。初中課本中所推薦的“名著欣賞與推薦閱讀”文學作品,很多都是長篇小說等名著例如《紅樓夢》,《水滸傳》。此類作品的共同之處就是文章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且篇幅很長。很明顯學生倘若沒有讀過原著是很難了解到作品的人文精神和主體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有選擇性的找一些能夠概括文章主體的章節來給學生做簡析,通過這種方式,讀者就會被引導逐漸進入思考中,從正反、前后等方面去思考問題,能夠知道事物其實都有兩面性,這種閱讀思維其實就是種辨證思維,學生從學習中掌握,又能夠運用到閱讀和生活中,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四、結論

對我們來說是閱讀一件及其有意義的事情,教師能夠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吸收積極的能量能夠讓學生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情感以及正確的人生價值,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同時文學作品的閱讀也是宣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作為新時代的花朵,一定要將文學作品的閱讀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新湘評論.值得廣大干部一讀的書[J].教育科學,2014.

[2]張智艷.淺談經典小說對中學生語文的影響,2015.

猜你喜歡
文學閱讀閱讀教學
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習作單元中的閱讀教學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互聯網+,助力農村兒童文學閱讀
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文學閱讀現狀調查與研究
高三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探究
以文學閱讀為載體培育大學生人文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