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荊門送別》引發的幽思

2020-09-10 07:22胡舒
閱讀時代 2020年7期
關鍵詞:王昭君荊門李商隱

胡舒

周末讀《唐詩三百首》中的《渡荊門送別》,我的思緒立即飛回故鄉——湖北宜昌荊門山。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漫游途中所作,詩人從遠游寫起,接著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再以思念故鄉作結,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手法,把進入楚地以來長江兩岸如畫的風景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引發人們對荊門的幽思: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好一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峽江兩岸,崇山峻嶺,從荊門山開始漸漸變得平緩。詩人提到的這座荊門山,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南十余公里處,與北岸的虎牙山對峙,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稱為蜀楚咽喉。想當年,蜀國幾十萬大軍順江乘船東下,大有一口吞并東吳之勢,東吳大將陸遜受命在荊門山迎敵,先用鐵鏈攔住蜀國船只,再在岸上實施火攻,陸遜就是在荊門山一戰成名的,至今,宜都城關還叫陸城鎮,這個地名,為紀念陸遜駐守宜都延續了一千七百多年。

近年,人們在荊門山下建起一座文化公園,公園里塑造了宜昌文化名人王永彬和楊守敬,還塑造了屈原、王昭君、杜甫、李商隱、歐陽修、蘇軾和陸游……這些人或寫過荊門山,或跟荊門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則成了這些古代名人與荊門山的紐帶。

王永彬,清末宜都人,所著《圍爐夜話》,與明代洪應明的《菜根潭》、陳繼儒的《小窗幽記》一起被稱為古代三大處世奇書。楊守敬,清末民初杰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書法藝術家……他的《水經注疏》是歷史地理學上的一座豐碑。

屈原和王昭君的故鄉就在今宜昌秭歸和興山,可是,為什么把杜甫、李商隱、歐陽修、蘇軾和陸游的塑像也放在荊門山下呢?原來,這幾位大詩人都跟荊門山結下不解之緣。

當年,杜甫住在白帝城,窮愁潦倒之際曾登高望遠,寫下催人淚下的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應有村?!崩戏蜃拥乃季w隨著滾滾東逝的長江水,飛到香溪河畔,遙想當年王昭君被選入宮,不被元帝賞識,及至到了匈奴帳中,琵琶聲里還有怨恨之聲。后來,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杜甫的思緒“即從巴峽穿巫峽,便向襄陽下洛陽”。他想象自己回長安之路,是必須經過荊門山的。

李商隱寫過《荊門西下》,陸游寫過《荊門冬夜》,還曾游夷陵下牢溪,而今下牢溪峭壁上的“放翁酒家”被稱作世界七大奇葩酒店之一,即與他游下牢溪相關。歐陽修做過夷陵令,蘇軾與其父親及弟弟游下牢溪后,留下千古遺跡“三游洞”。

過去,我經常跟隨父母,從荊州乘船到宜昌,到達荊門山下,輪船“嗚嗚”的汽笛聲在江面回蕩,撞到荊門山上,再折回江面,江面上的汽笛聲時急時緩,經久不絕!

今天,重讀李白的《渡荊門送別》,讓我邂逅一大批與荊門山相關的古代文化和軍事名人,我又借此機會,再讀李白、杜甫、李商隱的其他詩篇,一個又一個周末,我都會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感謝李白1300多年前那次荊門山之旅,否則,哪有我今天豐富而充實的周末呢?

責編:胡祖義

猜你喜歡
王昭君荊門李商隱
石榴
Study on the Phenomena of Non-fluent Repetition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repared Oral English Output
李商隱:道是無情卻有情
錄唐?李商隱《無題》詩(草書)
《漢宮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讀
馬致遠《漢宮秋》中王昭君的愛情與婚姻
金秋賞菊
請到我們家鄉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