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東民歌的藝術特色及演唱分析

2020-09-10 14:55劉幸雅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演唱分析藝術特色

劉幸雅

摘 要:冀東民歌是我國民間音樂的瑰寶,其風格鮮明,體裁多樣,旋律婉轉,剛柔相濟。近年來,冀東民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是從冀東民歌的方言,旋律,襯詞,潤腔和演唱方法諸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冀東民歌;繡燈籠;藝術特色;演唱分析

冀東屬河北的東北部,主要包括唐山和秦皇島及其周邊地區,該地區地勢多樣,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冀東人民主要為漢族,同時也有少量的滿族,回族,定居在這里,也使得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對冀東民歌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冀東民歌是我國民間音樂中的瑰寶,是河北民間音樂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風格鮮明,體裁多樣,旋律婉轉,剛柔相濟。既有燕趙大地的慷慨悲歌,又有婉轉動聽的優美旋律,既有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又有悠揚奔放的山歌蕩漾,各種叫賣調,小調,秧歌調共同組成了冀東民歌這個悠久龐大的音樂體系。

一、冀東民歌的藝術特色

(一)“呔兒音 呔兒韻 呔兒腔”

“民歌的音樂語言是生活語言的升華,民歌的旋律離不開當地人們的自然音調。在民歌中,字調,語調是直接影響音調的部分,音樂旋律的頓挫,旋律線的走向等,都與生活中的字調,語調有著密切關系?!奔綎|民歌那獨特的“老呔兒”韻味與當地人們的語言音調有著密切的聯系。

冀東地區的方言與普通話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二聲陰平和聲調,語調。整體的語言一大特點就是“上調下滑”是一種極富有音樂性的語言。音樂語言來于生活語言,并對音樂旋律的走向產生影響。以《繡燈籠》為例,在“下繡著貂蟬”這句中的“蟬”字,原為二聲,在唱的時候為四聲。民歌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冀東民歌那獨特的老呔味兒,是人們在演唱和創編過程中,加入了符合其語言語調特點的潤腔和前后倚音所形成的。

(二)旋律特點

冀東民歌旋律的一大特點——中起高拋低落。中起即從中音聲區開始演唱,音區近似講話,朗朗上口。高拋即聲音逐漸走向高音,低落指旋律從高音落下低音聲區,整體的旋律線條像是一條拋物線。

《繡燈籠》這首民歌的起音正是在中音區mi上,隨之旋律逐漸向上到高音dol到達樂曲最高音,旋律進行下行到達低音區。整個旋律線條充分地體現了“中起高拋低落”的特點,起起伏伏婉轉動聽。

(三)襯詞的豐富使用

襯詞是一種語言符號,同時也是情感符號,是情感意境表達的手段之一。常見的襯詞分為以下幾類:語氣型,活潑型,優美抒情型。不同的襯詞類型表達的語言也是不同的。

在《繡燈籠》的前半段中,我們可以看見襯詞的“的那個”“哎”“哇”的多次反復使用,并且多放置在后半拍,這種襯詞我們稱之為語氣襯詞,可以幫助歌詞情感的抒發,加強語氣,使作品更加的生活化。

在后半段,襯詞“呀呼嘿”,在歌曲中的篇幅并不大,屬于優美抒情型襯詞,增強歌曲的抒情性。

(四)上調下滑潤腔的使用

由于受冀東地區方言的影響,演唱者會加入一些口語化的潤腔裝飾,比如“前倚音,后倚音”等等,以接近人們的語言習慣,同時上調下滑潤腔的使用也使得旋律更加豐富。在《繡燈籠》中,潤腔裝飾音多次出現。在第三小節處,在高音區dol音上就加了一個下滑音。同小節的次強拍處又使用了一個波音。在“粉皮兒”處的“粉”字前就加上了前倚音5音,他們的出現凸顯了濃郁的冀東地區地方特色。

二、冀東民歌的演唱技巧

以《繡燈籠》為例來研究冀東民歌演唱的技巧,從唱歌姿勢,氣息,咬字吐字,潤腔等方面進行分析,旨在為聲樂同行者在演唱此作品時,提供可行的建議。

(一)歌唱姿勢與氣息

正確的歌唱姿勢可以對氣息,發聲,共鳴,情感表現產生良好的作用,錯誤的姿勢則阻礙演唱,因此,我們應該養成一個正確的演唱姿勢。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頭正,腰直,胸部放松,表情積極興奮,眼神聚精,全身心的投入之中。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源泉。在演唱時,我們要做到口鼻同時吸氣,胸腹部及其周圍有擴張,將此狀態保持,吐氣時要做到有控制,緩緩吐出?!拔鼩庖淮笃?,吐氣一條線”也就是如此了。演唱《繡燈籠》時,氣息應流暢柔和,因這是一首愛情題材的作品,曲調優美,氣息的使用應與作品風格保持一致。

(二)咬字吐字與潤腔

冀東民歌的演唱注重咬字吐字,強調字正腔圓,字字清晰?!耙ё秩绲鸹?,吐字如釘,行腔如云”。技巧性的潤腔在冀東民歌演唱中必不可少,其獨特的風格和藝術特征,是表現風格的手段之一。

第一為裝飾性潤腔:倚音。倚音的使用與歌曲的詞曲,情感,和當地語言的語音語調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使語言的韻味更加濃郁,更具地方特色。在《繡燈籠》中共有五次前倚音的使用,演唱倚音的時候,演唱者的位置要保持統一,音高要準確,同時要有良好的氣息做支撐。

第二種為滑音?;?,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并多出現在抒情性的民歌之中。冀東民歌《繡燈籠》中“上邊繡”的“上”就使用了下滑音,從高音區的dol滑到中音區的mi的音,這個滑音在演唱的時候要“圓滑行進”,用氣息支撐,像一條拋物線似的拋出。想要完美的掌握好冀東民歌,把他的靈魂表現出來還需要多向民間藝人學習,把冀東民歌里的“靈魂”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侯琳琦.冀東民歌的音調來源、旋律特點及演唱技巧[J].人民音樂,2011(05):55-57.

[2]劉榮德,劉殿明.冀東民歌研究[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張君穎.民歌現狀調查與傳承保護研究[D].河北大學,2016.

[4]梁佶中.民族聲樂的潤腔藝術[J].民族藝術研究,2004(05):48-53.

猜你喜歡
演唱分析藝術特色
高山流水 頌知音
歌劇《江姐》選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的演唱分析
聲樂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夢》歌曲演唱分析
基于女性主義批評視域看《啼笑姻緣》的藝術特色
江西安義糕點印模的藝術特色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瑯琊榜》淺評
田名瑜寫景詩的藝術特色
淺析亨德爾聲樂作品《讓我痛哭吧》的藝術構思
歌劇費加羅婚禮《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