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通過實驗實現“做中學”的教學指導策略

2020-09-10 15:23惠凌云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做中學實驗探究指導策略

惠凌云

摘要:科學本就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基礎的課程,只有讓小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操作活動,確保小學生可以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據此分析實驗原理,將實驗活動與科學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形成開放的科學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便要積極組織以學生親自操作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據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將從設計實驗操作任務,創設實驗探究情境;組建實驗探究小組,合作推動實驗進程;總結實驗探究結論,對照相應科學原理三個環節來分析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動手做實驗,為學生的現實成長做準備。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探究;“做中學”;指導策略

實驗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只是小學科學教師通常比較重視演示實驗,由教師單獨做實驗,或者提前錄制實驗教學視頻,學生可通過課堂觀察、觀看視頻的方式學習科學知識,從中找出科學問題、歸納實驗操作方法。然而,此類實驗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但是卻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并未真正改變“填鴨式”教學模式,同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無法落實科學素養教學任務。對此,小學科學教師就要改變實驗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探索實驗原理,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

一、設計實驗操作任務,創設實驗探究情境

既然要讓小學生親自做實驗,那么在實驗開始之前,我們就要讓小學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讓學生明白做實驗的目的與意義。因此,在實驗準備與開端,小學科學教師就要設計明確、具體的實驗操作任務,明確實驗操作方向,同時還要主動創設實驗探究情境,最好是讓學生回憶起某方面的成長經歷,以便優化學生的科學探究狀態,使其及時進行科學猜想。

比如在“比較水的多少”實驗課上,本班學生要學習測量液體的實驗操作方法,認識標準測量單位,認識量筒這一常見的科學實驗設備。因此,在本輪實驗活動中,我就設計了如下操作任務:觀察量筒的結構,利用量筒認識標準單位;學習測量液體體積的實驗操作方法,明白液體體積是可測量的;總結在量筒中注入液體的實驗操作方法,遵循規范的實驗操作原理。為了順利激發出學生的實驗操作興趣,我就在講臺上,用不同高度、不同寬度的瓶子裝上了同等體積的液態水,讓學生主觀猜想這兩瓶水的體積大小。根據自己的視覺觀察判斷結論,有的學生認為長瓶子中的水更多,有的學生認為寬瓶子中的水更多,雙方爭執不下。接著,我就告訴學生結論:兩個瓶子中的水是完全一致的。這就自然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都不相信我的說法,而我就順理成章地導入了實驗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比較水的大小,分析測量液體體積的實驗操作方法,歸納量筒這一實驗設備的使用方法,營造了良好的實驗探究氛圍。

二、組建實驗探究小組,合作推動實驗進程

組建實驗探究小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小學生個人的動手動腦能力并不高,他們需要通過合理分工共同承擔實驗探究任務,確保實驗可以正常進行。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綜合分析生生之間的學習特長、互助潛能,將學生分到異質小組內,使其能夠主動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小組合作實驗操作活動之中。這樣一來,也就能在小組之間營造競爭氛圍,使得小學生形成團隊意識,而這就能夠直接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使其盡心盡力,共同完成實驗操作任務。

就如在“不一樣的電路連接”一課教學中,本班學生便要學習連接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的方式方法,構成電的通路,同時也可根據實驗操作活動去分析電路發生斷路故障的原因與解決策略。小學生雖然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電,但是他們本身并不了解電學知識,而這就將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實驗探究效果,有可能會經歷實驗失敗。于是,我就讓本班學生在實驗課上以小組形式參與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在組內觀察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的特點,觀察電路圖,合作討論連接電路的方案,然后再進行實驗操作,連接電路,在電路兩點構成電的通路。在小組內,每個小學生都可闡述自己關于電路連接問題的看法,大家一起猜想、討論、論證、否定或實施實驗操作方案,可以直接實現思維碰撞,使得學生真正實現有效探究。

三、總結實驗探究結論,對照相應科學原理

小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教師同樣也需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實驗操作經驗,讓學生主動歸納實驗探究結論,從中提煉實驗操作技巧,比如取用物品的方式方法,各類實驗設備的操作流程等等,以便在下一輪實驗操作活動中遷移實驗學習經驗,有序形成實驗操作能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實驗探究結論,使用科學原理去解釋實驗現象,同時還要讓學生及時總結實驗操作經驗,為學生的長足進步打基礎。

在“運動起來會怎樣(二)”一課教學中,小學生便應繼續分析運動對于呼吸、血液循環的直接影響,討論運動與心跳之間的關系,據此了解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的心臟健康。在本輪實驗探究活動中,我同樣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實驗操作活動的,組內可以選擇一名同學負責運動,其余同學便要認真測量、記錄同伴因為運動導致心跳次數增加這一實驗數據,整理血液循環系統資料,分析運動與心跳的關系。在本輪實驗操作活動結束之后,我就讓學生總結實驗探究結論,除了讓學生說出運動與心跳之間的關系之外。我還要求各小組復述測量心跳的方式方法,以及針對這一數據去分析血液循環系統功能的猜想過程,讓學生全面歸納實驗探究結論,也希望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實驗操作能力。如此,小學生不僅可在同類型實驗操作活動中遷移本輪實驗經驗,也能牢牢記住實驗結論,正確認識運動的好處,樹立科學運動、保護心臟健康意識。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最有效地做法應該是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設備,觀察實驗現象,并從中提煉科學原理,促使學生自主建構科學知識。因此,小學科學教師便要引導學生展現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所以要設計合理的實驗操作任務,創設有效的實驗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分組實驗活動,歸納實驗結論、操作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俞廣貴.規范實驗操作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效率[J].新課程(中),2018(10):181.

[2]李敏.小學科學實驗操作中的失敗原因和解決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9):27.

安徽淮北市淮海東路學校

猜你喜歡
做中學實驗探究指導策略
“實驗探究”與“微觀認知”的巧妙結合
“做中學”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關于幼師立體幾何教學與幼兒園教育銜接的教學案例
遵循“做中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大學生思想行為偏誤與指導策略研究
《化學能與電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課堂指導策略
小學習作復習“五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