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技巧

2020-09-10 15:23梁玉清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洋務運動課程標準歷史

梁玉清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體驗學習為主,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策略無疑是重要的。

一、課堂師生互動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曾說:“如果你是教歷史的,你的教學任務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課堂上,聽講的不是什么抽象的學生,你應該看到,你面前是具體的活生生的,獨特的人們…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負和干勁。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只有當人們有了活生生的個性時,思想的熱血才能沸騰起來?!边@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的講臺,走到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努力當學生的顧問;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的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伙伴;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要樹立整體意識

認知心理學曾提出平行分配加工學習模式。這種模式認為在人腦中知識的結構不是直線形的層次結構,而是圍繞一些關鍵概念所形成的網絡。網絡的重要性就在于學習者可以從網絡上的任何一點進入或開始學習知識結構,而不是必須從直線層的最低開始。譬如,學習明朝一條鞭法,這條鞭法是1581年張居正實行的一種新的征稅辦法,是把原來的賦稅和雜稅合并,統一折成銀兩征稅。這些都是應當理解記憶的小處。僅僅掌握這些小處是遠遠不夠的,學習這段歷史的目的是掌握系統的明朝經濟政策和各個歷史時期賦稅制度的演變。為此,需要縱橫交錯構建網絡體系。從縱的角度看,北魏的租調制,唐朝的租庸調制和兩稅法,北宋的方田均稅法和明朝的一條鞭法等上下一串,便可以構成各個歷史時期賦稅制度系列;從橫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屯田,植棉和一條鞭法等左右一連,便可以構成明朝經濟政策系列。以一條鞭法作為網絡上的一點進入,可牽引出很多相關概念,勾勒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課堂激發興趣

1、直觀激趣

歷史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具有過去性。要學生去認知,理解這些距他們生活遙遠的知識,只靠文字和語言,往往難于理解或感到枯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回溯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實在的情景(教學媒體):如照片、幻燈、錄像、電影等,創設歷史情境,打破時空的界限,為學生再現歷史畫卷,縮小學生與歷史的時代距離,使之目睹“歷史的真實”,變被動的“聽”、“記”為主動的“看”。這樣就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一種積極的注意傾向,并激起熱烈、持久的情緒。這種情緒鼓舞著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例如:在講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利用投影機顯示長征過程,把靜態的地圖變成動態的地圖;用錄像機結合教學內容,放映《閃閃紅星》、《金沙江畔》、《四渡赤水》等電影中的生動鏡頭;用錄音機播放《長征組歌》和朗誦毛澤東關于長征意義的一段論述。這樣多種教學媒體緊密配合,能夠始終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在感受、視覺、聽覺的交叉感應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歷史知識。

2、詩歌激趣

古人常用詩歌來吟詠王朝興替,世事變遷??梢娫姼柚刑N藏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其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材料。因此如何利用好詩歌來進行古代史的教學,以詩正史,以史辨詩,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每位歷史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

古詩能生動地解釋補充教材的基本史實,讓學生把握歷史的真實,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杜甫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首詩是對“開元盛世”景象的寫照。詩史相證相得益彰?!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币粋€“破”字使學生對安史之亂,長安淪陷,人民困苦,北方生產遭到破壞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理解“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形成“安史之亂”這一歷史概念。又如,皮日休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奔鹊莱鏊逋龅脑蛑?,又充分地肯定了大運河的作用。把這首詩與教材有關大運河的作用的內容結合起來教學,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大運河的作用。再如胡曾詩:“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破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卑阉宓臏缤鰵w于大運河的開鑿,看不到隋亡的根本原因在隋煬帝的暴政。通過引進這首詩,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中文人觀點的理解,必須結合歷史背景,以史學知識去認識而不是依據文人的標準這一綜合能力。

3、問題激趣

“教師的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所講的內容”,要想使歷史課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熱情,就必須區別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的特點來設計問題。一般說來,初中歷史重分析,理性化多一些,初中歷史重過程,感性化多一些。要改變初中歷史對初中歷史的重復,課堂提問設計就大膽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誘導新的遐想,產生新的沖動;也可以舊材料,新角度,即“舊瓶裝新酒”。如對“洋務運動”一課教學,對初中生問題可設計為:(1)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2)為什么說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對高中生則可設計為:(1)閱讀課文引文中曾國潘說的一段話,概括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2)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什么?據此分析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的原因?區別對待高中與初中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思考,設計問題刺激學生擴散思維,使其以新視角去對舊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次思考,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同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引入新的歷史觀點,新的信息,可使其不斷釋出歷史常新的魅力,引導學生對問題爭議。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學策略無疑是重要的。

參考文獻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歷史教學大綱。

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華星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洋務運動課程標準歷史
廣州市教育局邀請專家深入解讀《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
從家國情懷角度再看李鴻章
關于開辟版塊答疑解惑的通知
淺析洋務運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新課程標準下的計算教學怎樣教更有效
淺談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