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2020-09-10 15:23熊世丹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與對策有效教學

熊世丹

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道德意識觀念的增強,學生道德和法治觀念的培養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做好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然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中筆者首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問題與對策

初中階段,學生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道德與法治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的專門課程。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使得學生的發展不健全。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低下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特別是抖音和快手短視頻的快速傳播,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初中生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極容易沉迷于這些網絡娛樂信息,從而耽誤了學業。特別是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來說,說教性較強,學生本來學習的興趣就不強,上課的積極性不高,效率低下。例如,很多初中生喜歡玩王者榮耀等手機游戲,有的還會在課堂上玩,課下更是手機不離手。這就導致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去學習,而且缺乏學習的毅力。

2.教師的教學不夠靈活

受應試教學的影響,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死板僵硬,還在使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生搬硬套地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讓學生死記硬背,也無法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技巧和方法等。教師教學完課本上的知識,就簡單地認為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不顧學生是否聽懂,是否理解了教學的內容。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入理解知識的內涵。

3.教學設計不夠合理,不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要求

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基礎水平和道德層次了解得不夠深入徹底,不懂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和有針對性的教學。主要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備課和教學工作,忽略了學生的認知上的差異。由于教學設計不夠合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上容易出現“寂靜”的現象,學生回答不出教師提出的問題,課堂成為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也會給教師留下不思考、不認真學習的印象。

二、應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問題的措施

1.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初中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新鮮和樂趣,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形成,讓學生在愉快地氛圍中學習知識,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例如,在教學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時,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示古人和現代人尊老愛幼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觀看圖片和視頻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和啟發,從而產生價值觀的認同,加深對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認識和印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將這種認知化為具體的行動。又例如,在教學愛國主義的情感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等人為了支援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擾,歷盡艱辛,回到祖國的故事。教師號召學生向這些具有高尚愛國情懷的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增強學生對于祖國的認同感。播放完視頻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哪些行為屬于愛國行為,怎么樣做才是愛國?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這一概念的認識,也能提高學生探究的興趣。

2.聯系實際生活施教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與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加上,課本中有些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比較枯燥,教師如果能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去進行實踐、積極思考,有利于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從而加深學生的認識。

例如,生活中碰到老人跌倒該不該將老人扶起來這個話題至今沒有定論。有些老人自身素質不高,喜歡“訛人”,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碰到這種情況時應該怎么處理??吹嚼先怂さ购?,一定要把老人扶起來的,這是由我們的傳統習俗和道德觀念所決定的,其次,要選擇怎么個扶法。學生可以在扶老人站起來的過程中,讓路人幫忙錄像或者作證,必要時為自己提供依據和保護。通過將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本總中的相關知識,又增長了學生的生活常識。

3.指導學生閱讀書籍和社會,創建高效課堂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認為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語文教師的責任。其實不然,由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龐雜,而且與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教材所呈現的知識點只是其中中的冰山一角。因此,為了豐富學生的學識和人格素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將優秀的課外知識引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使得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更加具體和實用。另外,教師應該適當地引入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讓學生關注社會,了解國家大事,關心社會,樹立責任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高效課堂。

總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道德意識觀念的增強,學生道德和法治觀念的培養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做好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繆志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情感讀本,2018(36):23.

[2]張蕾.淺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50-51.

四川省瀘州市況場中學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與對策有效教學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信息化條件下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管理策略探究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探討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生存關注”階段中學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