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傳播大禹文化的意識阻力和自身短板問題研究

2020-09-10 23:55王建設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4期
關鍵詞:海外傳播

摘要:大禹文化的海外傳播是跨文化交流問題,文化的交流和互融涉及到很多方面,外部原因是存在文化隔閡和文化消耗,來源于異國文化的意識阻力和價值趨向,譬如:民族中心主義、優越種族主義、體面消費主義以及扭曲的東方主義等等。內部方面是傳播的授予主體存在很多自身短板,譬如:研究不深、底蘊不足、缺乏設計、符號模糊、形式單一等。要想實現大禹文化的海外順利傳播,就必須對這些復雜因素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因地施策進行傳播,擴大大禹文化的海外影響,弘揚中國文化,增強水利院校的國際交流能力。

關鍵詞:大禹文化;海外傳播;意識阻力;自身短板

一、引言

大禹文化在國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大禹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萌生的基礎,水利院校對于大禹精神來說,不單是傳承的問題,還有廣泛傳播的問題。國內傳播大禹文化只是一個范圍和對象問題,海外傳播大禹文化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因為海外傳播要遇到內外因素的影響,所以分析研究影響大禹文化海外傳播的意識阻力和傳播大禹文化的自身短板至關重要。

二、傳播大禹文化的海外意識阻力

文化是無國界的,世界文化既有存在共性又有發展的多樣性,文化也無優劣之分。文化是一個民族長期的積淀。不管這個民族先進落后與否,都是精神家園,它對其它民族沒有傷害,也沒有阻礙,任何國家也沒有權力去阻止和破壞其它文化的發展和交流。目前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點,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有利于世界合作共融。但是西方發達國家有一種文化優越感,自認為西方文化、西方價值、西方意識都可以作為普世價值適用于全世界,從意識深處抵觸其它文化。這種意識阻力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自以為是的民族中心主義在作怪

所謂民族中心主義就是“把自己的文化群體看作是一切事物的中心,并以此為參照,對所有其他群體進行衡量和分等” [1],在國家政權層面就是無比的優先意識和優越感,國家優先的狹隘思想占據著西方意識形態。在文化方面唯我獨尊,以我為中心,把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凌駕于其它文化之上,在各個領域都擁有非常強勢的話語權,發生文化對抗,譬如:以色列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基督文化與伊斯蘭文化。西方國家把自身的價值觀自詡為所謂的普世價值并凌駕于所有文化之上,人為的制造文化隔閡以及人為的制造文化群體之間的摩擦損耗,甚至使用欺騙和阻隔的手段,使廣大沒有真正了解東方文化的西方民眾就形成了對東方文化刻板的印象:野蠻、神秘、落后、愚昧、低級等等,民族中心主義的泛濫致使大禹文化的海外傳播很困難。

(二)自我優越的種族主義在作怪

種族主義在西方不全是當權者、執政者的政治砝碼,普通民眾中也存在種族優越感。他們在潛意識中與其他種族割裂開,他們堅信人類種族存在差別,認同種族的不平等。偏執的堅信人類進化的程度是不一樣的,認為自己的種族是進化最完全的種族,是優等種族。所以西方社會從骨子里是蔑視其他種族的,是鄙視其它種族文化的。就文化來講,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天派來拯救世界的,而中國大禹所面臨的困難是上天對劣等種族的懲罰,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大禹精神其實是對上天安排的無謂的抗爭。在種族優越思想的指導下,大禹文化的傳播舉步維艱。

(三)虛偽體面的消費主義在作怪

消費主義是追求體面的消費,不加節制地追求物質享受和消遣,并將消費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而被異化了的消費觀念,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流行的一種社會道德現象[2]。 這是和中國樸素的消費道德觀格格不入的。中國人追求“節儉養德”,一直秉持勤儉持家, 凡事都有長遠打算。西方盛行的體面消費思潮,是西方社會凌駕于世界的現實決定的,“艱苦奮斗”對他們來說是無稽之談。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吃苦耐勞的民族,這些優秀的品質對西方來說無關痛癢。大禹身上體現的艱苦奮斗精神,中國文化中“艱苦樸素”美德對西方國家民眾缺少感召力。習總書記指示要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全社會要提倡勤儉節約,在全國引起極大的反響,民眾積極響應?!肮潈€養德”是中國的美德和家訓,老百姓鄙視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行為,但是這種思想和西方的“及時享樂”文化是背道而馳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一直是西方社會的主流。西方倡導體面消費,追求無節制的物質消費和消遣,這種行為和道德現象在中國被視為“敗家”行為。所以大禹身上體現的艱苦奮斗、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等精神傳播起來有一定難度。

(四)極度扭曲的東方主義在作怪

東方主義是愛德華·賽義德的理論,主要內容為西方對東方社會歷史、文學、文化的研究。賽義德認為它是一種西方人藐視東方文化,并任意虛構東方文化的偏見性思維方 式或認識體系,本質是西方人文化上對東方人控制的一種方式[3]。和平雖然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東西二元對立結構依然存在,并且制約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西方世界冷戰思維一直存在,一直都在遏制其他國家文化發展。西方不僅建立了排斥東方的知識系統、話語系統、權力系統,對東方的文化也是排斥的?!皷|方主義”名義上是對東方文化、歷史、經濟、文化研究的總稱,實際上是西方藐視東方文化、帶有偏見的一種文化思維方式。

三、大禹文化海外傳播的自身短板

海外傳播大禹文化除了外因意識阻力之外,還存在一些自身短板,這些短板造成大禹文化海外傳播的內生動力不足,傳播乏力,所以必須認清自身短板在哪里,自覺去自我完善,助力海外傳播。

(一)傳播機構對大禹文化研究不夠

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原初基因,大禹文化根植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用大禹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歷史形成規律的必然要求[4]。水利院校目前是大禹文化的最主要傳播機構,但水利院校對大禹文化研究還不夠,認知深度和廣度還有待拓展,對大禹文化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以及和民族精神的高度契合點研究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校園文化主脈以及水文化認識不到位,對大禹精神對?;甑妮o助以及對學生的靈魂感召認識不深。水利院??克⑿?、靠水興校,如何能培養出學的好、送的出、穩得住、用的好的人才,需要一種深到骨髓的精神感召,這種精神說白了就是大禹精神,這是興水利民的內在驅動力。要把大禹精神、大禹文化充分融合進校園文化里,培養學生愛水、樂水、敬水,進而升華為對水利事業無比的熱愛和崇敬,這樣才能扎根水利、報效國家。這些都需要學校深挖大禹文化、大禹精神,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把研究成果融入到校園文化、融入到教學過程、融入到專業課程,形成大禹文化的思想體系和內涵框架。要把大禹文化和大禹精神的傳播作為每位入職教師的職前培訓內容,作為每位學生的一門入學必修課程,設立大禹文化研究課題倡導大家對大禹文化、大禹精神進行深入研究,把研究成果變成選修課程或融進教材,讓大禹精神成為水利院校學生的時代精神和精神風貌。

(二)大禹文化傳播者的文化底蘊不足

選派到海外的專業教師主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技能操作培訓,對大禹文化和大禹精神都沒有深入研究和深入的認知,不清楚水利院校和大禹文化的攸關淵源關系,缺少對大禹文化的研究,缺少大禹文化的文化底蘊。一些海外分校實際是培訓班的性質,缺乏長遠規劃,基本上是各取所需的合作。企業以追求效益為目的,與水利院校合作的期待值并不高,技能培訓熟練工人也能進行,無需水利院校進行文化熏陶,而水利院校目前追求也是短期的社會效應。實際上水利院校、海外企業、沿線國家都要長遠考慮這個問題,水利院校要考慮海外分校長遠立足問題,海外企業要考慮長遠的海外業務問題,沿線國家要考慮人才培養和勞動力就業問題??梢蕴剿魉盒3鰩熧Y,海外企業出資金,沿線國家幫助協調,以海外企業為依托開辦成規模、成體系、有備案的專門海外技能培訓機構,由水利院校負責教育教學業務,由海外企業提供實訓基地,有當地教育部門負責生源的招收和就業。這樣有固定的育人場所,有明確的育人目標,有系統的育人思想,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教師,就比較容易傳播大禹文化。

(三)大禹文化傳播內容缺少整體設計

大禹文化的弘揚和傳播不能簡單化、概念化、表面化,傳播內容要有整體設計,包括大禹文化的元素構成、傳播重點、海外融合點、自身價值的堅持等等。首先要豐富大禹文化的元素構成:人物定位,是一位為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了“國家”的歷史記憶;歷史定位,歷史貢獻不單是治理洪水、發展水利、發展農業、發展生產,更重要的是他給后人開辟一個新時代;精神定位,是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來源,已融合進中國的民族精神之中;地理定位,有汶川版、北川版、都江堰版、還有河南登封等幾種版本;事跡定位:圍繞“三過家門而不入”、“鑄造九鼎”、“開鑿龍門”、“涂山之會”等事跡展開。其次海外傳播要結合當地的文化,以大禹治水故事、治水智慧、治水方法為突破點,以認知興趣促進文化融合。第三海外傳播大禹文化不能硬性灌輸,要把大禹文化的精髓糅合進沿線國家的地方文化,以興趣為突破口,以精神為要義,在交流中、教學中、工作中,讓其感悟大禹精神。這是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需要,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

(四)大禹文化符號不突出不清晰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符號,每種文化也有自己的符號,譬如中國的文化符號著名的有:萬里長城、中國功夫、中國京劇、大熊貓、中國龍、秦始皇兵馬俑等等數不勝數。外國一些文化符號也很明顯,譬如印度的瑜伽、日本的櫻花、韓國的泡菜、法國的紅酒、 巴西的足球等。大禹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符號, 但是我們對大禹文化挖掘不深,研究不透,沒有把大禹文化、大禹精神做成一張靚麗的名片,研究還是不夠,還需要國家重視,大力弘揚大禹文化。讓大禹文化觸之有形、言之有物、揚之有髓,不能讓大禹文化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也不能永遠只是一個研究的方向和課題,要把大禹文化像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那樣世界盡知,總之要讓大禹文化的符號更加突出、更加清晰[5]。

(五)傳播媒介質量不高形式單一

大禹文化的海外傳播,除了傳播內容缺少整體設計外,傳播媒介質量不高、形式單一也是影響大禹文化海外傳播質量的主要因素。文化傳播需要多種形式,需要多種媒介,譬如:語言、文學、音樂、戲劇、電影、展覽、文物、圖片、教學等很多形式。傳播媒介有傳統的語言、圖書等,也有現代化的網絡等??v觀大禹文化的傳播,目前是形式單一,介質簡單,這樣就做不到受眾的興趣接受。年輕人是最容易接受外來文化的受眾,但是年輕人有著自己喜愛的接受外來文化的渠道和形式,如果形式單一和媒介簡陋的話,外來文化就不容易走進年輕人。大禹文化要以現代化傳播工具為依托,多出藝術性高、趣味性高,容易被年輕人接受的文化產品,通過年輕人經常用的媒介對年輕人進行熏陶,這是大禹文化需要深入研究和改革創新的方面。

四、結語

大禹文化是中國文化里最靚麗的部分,大禹精神是中國民族精神最精髓的部分,水利類高等學校應該把大禹文化作為教育之魂、文化之根。每個水利院校都要把挖掘、弘揚大禹文化作為辦學育人的必修課,不但要在國內把大禹精神、大禹文化弘揚好、傳承好,還要做好海外傳播。要在挖掘、研究、傳承大禹文化的基礎上,充分認識海外傳播大禹文化的意識阻力和自身短板,努力克服海外傳播“水土不服”和“道路不熟”的問題,沖破西方意識的重重阻力,加強自身研究,做好大禹文化的海外傳播工作,通過海外傳播大禹文化、弘揚大禹精神,去宣傳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讓文化交流做“人類共同體”的鋪路石。

參考文獻:

[1]Summer, W, G.Folkways:A Study of the Sociological Importance of Usages, Manners, Customs, Mores, and Morals[M], 1906:46

[2]黃建江.西方消費主義思潮的歷史演變與社會變遷[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32-34

[3] 莫玲.東方主義及小說《喜福會》中的文化偏見[J].文教資料,2020(11):23-24

[4] 魏國彬,王政用大禹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J].新余學院學報,2020(2):84-88

[5] 孫得東.大禹文化符號在城市景觀中的傳承與應用[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2):43-46

基金項目: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項目:水利類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禹文化海外傳播問題研究(GZY-2019-C01)。

作者簡介:

王建設(1970-),男,河南永城人,講師,本科,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從事德育教學,研究方向為農村問題。

猜你喜歡
海外傳播
武術的海外傳播實證研究
莫言英譯作品海外傳播環境分析
全媒體視域下武術海外傳播策略研究
“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何做好海外傳播
“一帶一路”下的中華文化海外傳播
國產電視劇海外傳播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維度與偏差
“一帶一路”視域下民營企業的海外傳播策略
從莫言作品的海外傳播看東西方文化的認同構建
淺析戲曲跨文化傳播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