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維導圖在優質生態課堂中的實踐與研究

2020-09-10 07:22陳康沛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0年26期
關鍵詞:思維導圖核心素養

陳康沛

摘要: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本人記錄和描述數學教學過程的部分案例,旨在探討思維導圖在優質生態課堂中如何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優質生態課堂;思維導圖

《數學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提出:數學知識的教學,應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之關的關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習階段,隨著數學知識的增加,出現了知識零散,知識之間邏輯關系模糊,細節之間區別混亂等現象。尤其在知識提取與應用方面明顯表現出較大的難度,難以應付日漸龐大的數學知識體系。結合廣東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構建基于學生發展的小學數學優質生態課堂》中所提出的,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數學這一概念,筆者進行了思維導圖對于小學生數學知識整理能力的實踐與研究,尤其對于課時知識點梳理、單元知識點梳理、模塊知識點梳理這幾方面進行知識整理策略的研究。

一、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課時知識整理的能力

我們的數學課本,已將小學階段的知識體系分類,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但在多數情況下完全由教師揮舞指揮棒,學生亦步亦趨的跟隨式教學,無法自主地對知識進行分類、梳理、總結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和“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于整體知識的體系中,注重知識的結構和體系,處理好局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因此,在這個人人樂于“讀圖的時代”,學生通過創作設計風格獨特的思維導圖來進行數學知識的整理,能激發他們交流的潛能和需要。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發現,讓學生分享思維導圖,他們不僅樂于交流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聯系,還在交流中更注重于使用準確的詞語和關聯、嚴謹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思考創作過程。

如在執教二年級的《鉛筆有多長》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以鉛筆學具在直尺上進行首尾接龍的游戲,引導學生整理學過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及梳理思考,作了以下的分享:

生a;一米的尺子剛好可以從頭到尾擺滿10支1分米的鉛筆,也就是說1米等于10分米。

生b:我在尺子里觀察到1分米里有10個1厘米,1厘米里有10個1毫米。

生c:我觀察發現,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數形結合的思想就是一種思維導圖,經過思考、整理,一步一步不斷補充表述。學生的腦海里呈現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畫面,繼續抽象出其聯系和本質,筆者認為,這是思維導圖作用于學生進行知識整理最基礎的形態。

二、借助思給導圖,培養學生單元知識整理的能力

我們的數學課本每一單元都有知識的整理與運用,但在筆者看來,生硬又缺少溫度。與其由書本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不如從“自我”出發,激發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思維,這樣使得單元知識的整理完整更具有實用性些。

一位學生在表述自己設計的“圓”這一單元的思維導圖時,他一邊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一邊這樣介紹:“今天我要以“圓”為中心,聯接與它有關的知識點?!皥A”是一個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圓中心的一點是圓心,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是半徑,它有無數條半徑,且每條半徑都相等。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它有無數條直徑,且每條直徑也都相等。我們研究圓,主要學習怎樣求它的周長與面積。圓的周長指的是……,通過測量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我們可以知道圓的周長等于……,求周長的問題有這些類型:如求車輪滾動一周所行的過程;求圍成圓形花圃的籬笆有多長等。圓的面積……,與面積有關的問題有這些類型:如求一張圓形紙片的大小;求綁在草地上的羊最大的活動范圍;鐘面上分針走一圈所掃過的面積等?!边@個學生,一邊指著他的思維導圖,一邊有條不紊地講述著,這種圖文結合的描述,這種氣勢磅礴的知識整理能力,這種在思考和表述中展示出來的數學素養,怎能不讓人拍手叫好?課堂中的任何人都在這個學生所搭建的知識體系中回顧與聯系,不由自主地在知識整理的層層遞進過程中得到了更好的總結。筆者認為,對龐大的知識體系進行構建,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學習能力。

三、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其實任何學科的內容都是層層遞進的態勢,各知識點之間并不是彼此孤立無援,它們縱橫交叉、聯系緊密,呈現出點連成線,線構成面,面結成網的立體交叉體系。而學科之間看似獨立卻又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小學生對知識點的梳理能力比較薄弱,若我們能借助思維導圖,并形成理論系統,讓小學生對知識體系有個宏觀的把握,更有利于知識的記憶與應用。如在六年級總復習中,筆者讓學生分模塊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梳理與總結,六(4)班一部分學生都選擇了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整理,部分作品如下:

由此可見,思維導圖的使用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與行動的結合。而鼓勵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整理,也讓學生在手繪的過程中充分思考和參與,實現自我的對話、作者與讀者的對話,從而激發了大腦潛能和創造意識。筆者認為,讓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積極尋找新知識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為知識體系搭建最高的層次結構,這種不斷的反思和認知能力,將最終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主陣地,筆者所理解的優質生態課堂是“主動、互動、靈動、觸動”的,能讓師生在課堂學習中交流、學習、梳理、感悟,落實四維目標,促進個人發展。而要構建這種課堂,除了要求教師具備高質量的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針對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主動進行知識整理的能力,將使學生的被動記憶轉化為主動記憶,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掌握數學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本質。

參考文獻

[1]《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林崇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6.6.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3]《東尼博贊思維導圖系列圖書》化學工業出版社.

[4]《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研究[D]》?郭艷霞湖南師范大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廣東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構建基于學生發展的小學數學優質生態課堂》(2014YQJK161)資金資助項目

猜你喜歡
思維導圖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思維可視化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
論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概念課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軟件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高中英語閱讀文本中融入思維導圖的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