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提煉與接受:淺談《千里江山圖》衍生品設計

2020-09-10 17:23李輝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3期
關鍵詞:衍生品設計

李輝

摘要:檢閱當前學者對《千里江山圖》的研究文章,大多是從作品的歷史問題角度展開研究,極少有對作品現實審美意義的關注。隨著這些設計質量參差不齊的衍生品的大量涌現,對《千里江山圖》文化衍生品的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對古代書畫藝術品的衍生品設計研究主要有蛋類:第一類,對原圖像的裁切、噴繪。第二類,對作品結構和色彩體系的初步提煉。第三類,是對色彩體系的深度理解與設計延伸。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圖像的傳播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設計師獲取圖像變得更加便捷,這對于開拓設計師的思路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圖像資源獲取途徑的增加,使得設計師對于原作的探究分析力度的弱化,往往只是借用圖像的某幾類元素進行拼貼,缺乏對于作品的設色規律和結構特點的歸納提煉,同時會忽略古代藝術品的材質本身之美。

關鍵詞:千里江山圖;衍生品;設計

《千里江山圖》傳為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描寫了一幅煙波浩渺的江南水鄉,其中漁村、茅舍點映其間,刻畫精妙。尤其在色彩的運用上,代表了宋代青綠山水畫發展的里程。藝術史學界對北宋末王希孟的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的研究隨著2017年9月的一場展覽進入到普通民眾視野中,在這場名為“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上,重點推出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引發了觀眾濃厚的興趣,人們不僅驚詫于畫面中精湛的畫藝,也對這件傳世名作的文化衍生品飽含熱情。關于千里江山圖真偽及作者的問題,大批藝術史學者,如老一輩的葉公綽、傅熹年、楊新等老專家,??苏\、余輝等當下活躍于書畫研究的中青年學者,以及蔣勛、陳丹青等具有獨特感受的學人研究。檢閱這些學者的研究文章,大多是從作品的歷史問題角度展開研究,極少有對作品現實審美意義的關注。隨著這些設計質量參差不齊的衍生品的大量涌現,對《千里江山圖》文化衍生品的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千里江山圖》衍生品設計角度

檢視一下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千里江山圖》文化衍生品,會有參差不齊之感。第一類,對原圖像的裁切、噴繪。伴隨著圖像技術的發展,對一些古代繪畫作品圖像的復制變得簡單易行,這也給依托于古代書畫作品做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捷徑,大量不經提煉的原始圖像被直接印刷在了各種日用品上,如將原圖像局部地印刷在團扇上、杯墊上、服裝等日常用品上。第二類,對作品結構和色彩體系的初步提煉。通過對《千里江山圖》做結構分析和色彩分析可以窺探這件傳世名作具有不朽魅力的奧秘。王希孟在縱向畫面尺余的有限空間中營造了一種“咫尺千里”的視覺效果,是該作品的重要特點之一。王希孟用三角形前后交疊法營造基本的前后空間關系,利用視平線逐漸抬高的手法將天際線延伸至深遠的空間,這樣的空間營造方法實際上是對北宋末期“三遠”法的運用。另外一個重要的價值即《千里江山圖》的色彩體系。全圖中的色彩可以歸納為三種顏色,石青、石綠和赭色。從《千里江山圖》中提取上述三種顏色,在色相環里可以看到赭石色的色相大約在45刻度上,石綠色的色相大約在210刻度上,石青色的色相大約在255的刻度上。從色相環上可以看出,石青和石綠屬于鄰近色,整體上都屬于冷色系,但是在兩者的對比上可以看到石綠相較石青屬于暖色,因此在千里江山圖上看似不經意的著色蘊藏著色彩秘密:陽面加綠,陰面鋪藍。赭石色和石青、石綠屬于對比色,強烈的冷暖對比,有助于空間關系的表現,這三種基本顏色的冷暖依次為:石青最冷、石綠居中、赭石最暖,因此千里江山圖在著色三上也通常是用石綠作為石青和赭石的過渡色,使得整體色彩感覺呈現出對立統一關系?;趯Α肚Ю锝綀D》山石結構和色彩關系的提煉,一類較為具有創意的衍生品擺脫了原作的絕對限制,顯示出較強的創造性。如一些青綠色系的山形擺件和圖案設計。雖不是千里江山圖的局部,卻符合千里江山圖結構和色彩規律。第三類,是對色彩體系的深度理解與設計延伸。這里的深度理解與設計延伸是相對前兩類設計而言的。在第二類中,筆者已經分析了石青、石綠和赭石的色彩關系,同樣地將這樣的色彩規律運用在其他色系上進行組合同樣會出現和諧的色彩搭配,這個規律可以歸納為:兩種相近色,以較暖的繪制陽面,較冷的繪制陰面,用這種相近色的對比色施于山腳。這樣的色彩搭配會給人耳目一新,卻合于規律。目前在色彩延伸方面做的較為深入的文創衍生品尚不多見。在延伸設計中,我們不能忽略材料的質感。千里江山圖之所以具有這樣和諧的空間和色彩關系,與繪制它所使用的顏料關系密切。這三種顏料都屬于礦物質顏料,相比當下流行的化學色和印刷色,雖然幾者在色相的冷暖和明度上能夠做到接近,但礦物色的質感卻是化工顏料和印刷色不可比擬的,另外千里江山圖是一幅絹本作品,宋代絹面的格紋質感同樣對于畫面空氣感和空間感的營造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在做這類設計時,需要對原作進行研究,對它的由顆粒感營造的空氣感和空間感有所認識,這樣才會避免出現色塊平涂帶來的單調與乏味。

以上部分筆者總結三類《千里江山圖》衍生品的設計角度,對于這三類設計角度的社會接受也應作出分析。

二、不同設計層次的社會接受基礎

文創產品屬于消費商品,社會接受度是檢驗設計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于上述的三個設計層次,在消費社會中也相應地對應著三種具有不同認知基礎的消費群體。

第一,對《千里江山圖》缺乏基本認識的消費群體。這類人群在當今社會的占比較大,但結合到能夠走進展廳看展覽的人群,其中缺乏基本美學素養的人就較少。第一類,將原圖像直接裁切噴繪在產品上,能夠滿足他們的基本審美需求,但是對于有質感要求和較高設計感的群體而言,這樣的設計就顯得過于淺陋。

第二,對傳統藝術和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類人群已經具有較高的美學素養或豐富的設計知識儲備,他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觸原作藝術圖像的機會比較多,過于簡單的噴繪式的文創產品不能夠滿足他們的創新需要和審美需求。他們對于《千里江山圖》的設色規律、構圖特點、材料質感都有所自己的認識,期待具有高度設計感和符合原作藝術風格的設計作品出現。這也是目前我們作藝術品文創的重要參考標準。

第三,對《千里江山圖》或青綠山水有深入了解,甚至是對中國古代繪畫色彩有一定研究的藝術領域從業者。這是一類小眾人群,能夠對于色彩規律掌握自如,并且對文創產品的創新度要求很高。針對于這類專業群體,大膽的創新和對原作大膽的改造,將會是設計成功的關鍵。例如通過對《千里江山圖》色彩冷暖規律的掌握,利用潑彩的方式,呈現原作的風貌,甚至于用符合規律的其他色系做色彩搭配,一樣可以設計出具有審美意味的文創產品。

通過對上面三種設計層次和相應的三類接受群體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創產品的設計既要從原作中汲取養分,同時又要兼具設計感。一味地照搬原作的噴繪和過分脫離原作的設計都會使得文創產品失去它的文化價值和設計意義。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圖像的傳播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設計師獲取圖像變得更加便捷,這對于開拓設計師的思路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圖像資源獲取途徑的增加,使得設計師對于原作的探究分析力度的弱化,往往只是借用圖像的某幾類元素進行拼貼,缺乏對于作品的設色規律和結構特點的歸納提煉,同時會忽略古代藝術品的材質本身之美。要做好古代藝術品的衍生品設計,我們不能不對原作本身做一番詳細的審視與研究。

猜你喜歡
衍生品設計
BUBA臺燈設計
衍生品
有種設計叫而專
陳國興設計作品
套期保值在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中的風險管理功能研究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由“大白”玩偶脫銷說開去
衍生品:華爾街死守不退的高地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