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報黨刊記者

2020-09-10 17:53張峰
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19期
關鍵詞:黨性原則接地氣四力

摘要:隨著信息傳播的發展與進步,新聞事業也迎來了顯著發展,尤其是黨報黨刊的引領作用,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正面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新媒體沖擊下傳統黨報黨刊傳播力受限,這對黨報黨刊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報黨刊記者就變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黨報黨刊;記者;黨性原則;接地氣;強“四力”

中圖分類號:G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9-0146-02

自2014年進入媒體行業以來,筆者已從事黨報黨刊工作6年之久。隨著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全媒體、融媒體的不斷發展,新聞媒體行業對記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作為黨的喉舌,黨報黨刊對記者的從業素養要求也更高。

黨報黨刊記者要以發揮主流輿論的時代引導力,促進思想宣傳工作強起來為主線,切實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促進黨報黨刊宣傳工作穩步發展。

黨報黨刊,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引導社會輿論的主陣地,要求政治鮮明,貼近群眾;黨報黨刊作為黨的話語窗口,其發展與時俱進,歷久彌新。

作為一名黨報黨刊記者,要時刻遵循黨性原則,牢牢記住黨報黨刊姓“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要“接地氣”,深入基層一線,做足“四力”;要善于學習,學習各行各業基礎知識,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紀錄新聞事件本身,確保新聞的真實性。

一、時刻遵循黨性原則,牢記黨報黨刊姓“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

黨性原則是黨報黨刊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基本要求就是要堅持黨管媒體、政治家辦報為宗旨,堅持黨對新聞媒體的引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不管信息傳播如何變化,黨報黨刊都要旗幟鮮明講政治,都要高舉黨的旗幟,緊跟黨的步伐,傳播黨的聲音。

堅持黨性原則,核心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把黨性和人民性統一起來,站在黨和人民的根本立場上,用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甘做黨和人民的橋梁,準確生動地傳達黨的主張,反映人民的心聲。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的心聲有機結合起來、統一起來,解決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要狹隘地認為,為民情懷僅僅針對領導干部,黨報黨刊記者心里也要時刻將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頭,只有心中有民,才能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文章。

堅持黨性原則,就是堅持黨報黨刊姓“黨”,就是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報辦刊方向,解讀好黨的政策,傳播好黨的聲音。黨報黨刊姓“黨”,就是堅持以黨的旗幟為引領,傳播黨的聲音,守護好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作為黨的喉舌,這就要求黨報黨刊記者要加強黨性教育,時刻牢記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著黨的形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清醒的政治頭腦做好黨報黨刊工作,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是為黨服務,為人民服務。

二、要“接地氣”,深入基層一線,做足“四力”

“追求思想的光芒和泥土的芳香”是貴州日報報刊社作為黨報黨刊的定位與準則。

“泥土的芳香”要求黨報黨刊的新聞報道要貼近人民生活實際,文章要見人見事,現場鮮活,字里行間要散發著“現場”的氣息,才能更接近人民生活的“一線”,只有深深地扎根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拉近與老百姓距離,站在清醒的角度,將人民群眾的真實面貌表達出來,才能使新聞報道真實可信、有價值。

好的新聞報道是建立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四力”基礎之上的。只有不斷增強“四力”建設,才能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因此,“四力”建設為黨報黨刊記者指明了事業發展的方向和方法[1]。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人,要求黨報黨刊記者在“四力”上下功夫。

作為一名黨報黨刊記者,不僅要深入基層,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還要深入一線,了解基層最真實的情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保持一身正氣,寫出高質量的稿子。

“思想的光芒”要求黨報黨刊記者要長期扎根基層、深入基層,不是簡單地復制、了解群眾的生活,更不是單純的換位體驗,而是要錘煉和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端正的從業態度,只有端正態度,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使新聞“接地氣”。

只有身處群眾之中,和群眾心相連、意相通,才能站在黨報黨刊的角度,更好地為百姓“代言”;只有深入體驗生活,堅守基層、堅守一線,才能把握時代脈搏,傾聽時代聲音;只有抓住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新鮮事”,才能寫出令自己滿意、令群眾動容的作品。

“腳力”是指“多跑”,實踐出真知。這就要求記者要多走訪、多采訪。多跑不僅是形式上的走訪,更是要求走得勤、走得遠,走進工廠車間,走進群眾的田間地頭。只有深入事發現場,感受現場,詳細了解事件發生的真實情況后,文章才能見人見事,場面描寫才鮮活,只有對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才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探求事實真相,不斷在實踐中融入黨的政策和社會引領的主流價值觀,引導受眾的價值導向[2]。

“眼力”不單純是指可以看清事件發生的表面現象,而是指新聞記者還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搜尋證據,努力看清事件發生“背后”的真相。這就要求黨報黨刊記者要長期堅守一線,眼見為實,要做到不盲從、不跟風,用證據說話,不聽信道聽途說,不信謠、不傳謠,這就要求黨報黨刊記者要有好的眼力。

“腦力”不僅要求記者有一顆聰慧的頭腦,最重要的是要求記者要勤學多問,多思考,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養成新聞從業思維能力。要求記者要多渠道、多領域地學習各行各業的知識,不僅要研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時刻向他人學習,向周邊人學習,做到對每件事情都有所感悟,才能提高腦力,寫出有溫度的作品。

“筆力”是衡量記者職業素養的基本能力之一。好的文筆、好的文采是黨報黨刊記者做好新聞媒體工作的基本要求,筆力不僅指文字功底好,還指能從字里行間體現出新聞記者的政治素質、知識水平、專業功底和理想情懷。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戰略性、政策性極強的工作,只有堅持“四力”的高標準要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適應新時代新聞傳播的內涵。記者只有不斷加強“四力”建設,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勤奮努力,才能冷靜、客觀、深邃地書寫時代華章。

三、要善于學習,學習各行各業基本知識,有扎實的理論基礎

扎實的業務知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黨報黨刊工作涉及的領域寬、范圍廣,這就要求黨報黨刊記者要有淵博的知識儲備,不僅要學好新聞采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好政治、經濟、法律、科技、歷史等多學科知識。

在采訪一個專題之前,要先學習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在網上初步搜集、了解被采訪對象的實際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在最短的時間里,切合被采訪對象的內心,深挖、詢問、搜集到寫稿需要的新聞素材。

作為一名黨報黨刊記者,新聞從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是做好宣傳報道的基礎。只有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才能更好地與實踐結合,寫出高品質的新聞作品。隨著社會交叉學科的全面發展,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媒體,黨報黨刊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只有擁有各行各業的知識儲備,才能寫出優秀的新聞作品。

當前,人們接收信息的領域和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就要求黨報黨刊記者一定要緊跟時代潮流,加強學習,積極轉變新聞稿件的撰寫方向,迎合讀者,唯有準確把握讀者的需求,才能進一步擴大黨報黨刊的讀者群體。

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黨報黨刊記者,不僅要學好新聞專業領域方面的基本知識,還要對各行業、各學科的基本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寫好每一篇報道,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四、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紀錄事件本身,確保新聞的真實性

記者,即記錄者。記者是永遠的“第三者”和旁觀者。這就要求,記者應該尊重自己在現場親眼看到的事實,要沉下心、俯下身來了解事件發生背后的深層原因,親臨現場聽議論,親身感受現場發生的事件,用一顆平常的心把事件的來龍去脈記錄下來,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在對現場客觀細致的觀察和思索中,奮力寫出黨和人民喜聞樂見、期待已久的新聞作品。

探索真相、追求真理,是記者一生追求的目標和使命。記者,是站在客觀、公正立場上的記錄者??陀^公正,是指在新聞報道中,記錄者要將事實發生的經過寓于對事實的客觀敘述中,不添加色彩,不虛構、不夸張、不編造。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一篇新聞作品,如果不真實,就失去了價值,就沒有了靈魂,新聞本身也就滅亡了。如何寫出真實可信的新聞作品呢?這就要求記者要有客觀公正的探究之心,要有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無論是面對采訪過程中險惡的環境,還是面對揭發者的事后報復,都要不畏艱險,及時地將真相展現在讀者面前。黨報黨刊記者還要淡泊名利,不畏強權,有自己做人的原則,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寫一些低俗虛偽的作品。

記者在新聞采寫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用事實說話,用證據說話。一個事件發生了,證據在哪里?原因在哪里?只有不斷深挖,找出證據和原因,事件的真相才可靠。黨報黨刊發展是建立在人民群眾的認可度與滿意度之上的,要讓群眾認可、滿意,又必須保證新聞客觀真實、證據充分確鑿,這幾者是緊密結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

真實和客觀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要做到新聞真實,就必須做到客觀公正。

五、結語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報黨刊記者,就要時刻遵循黨性原則,牢記黨報黨刊姓“黨”;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做足“四力”;要善于學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紀錄事件本身,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將人民群眾關注的、期待的問題融入新聞報道中,只有這樣才能寫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 梁瀚澤.追求思想的光芒和泥土的芳香——不斷踐行“四力”講好奮斗故事[J].新聞研究導刊,2019(7):156-157.

[2] 郭樹勛.黨報記者如何增強“四力”[J].傳播力研究,2019(7):90-98.

作者簡介:張峰(1989—),男,貴州銅仁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

猜你喜歡
黨性原則接地氣四力
淺析融媒體時代主持人的責任與擔當
巧解四力平衡問題——提高科學思維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
列寧報刊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探微
網絡時代做好編輯需練就“四力”
唱響主旋律 黨性最鮮明
如何做好輿論監督正面報道工作
修煉學校管理“四力”
中水電,在老撾“接地氣”有回報
提升“四力”夯實黨建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