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探索

2020-09-10 07:25索朗卓瑪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文化活動

索朗卓瑪

摘要: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在發展現代化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建設人民文化方面,我們必須以我們的民族和民俗文化為基礎,這種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以文化為基礎。促進文化建設活動多樣性的持續進步和發展人民的文化和民俗藝術對于目前建設大眾文化非常重要。本文將從民俗文化與藝術傳承的關系開始,以大眾文化活動的發展,探索新時代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是如何影響群眾文化建設的。

關鍵詞:民間民俗;傳承群眾;文化活動

一、引言

在我們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民族民間藝術,也就是說,生活文化與人民福祉的總體經驗。人類生活的核心也取決于我們社會發展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時代,文化與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

二、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聯系

(一)傳承民俗文化發展文化的重要途徑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文化的基礎是發展某種政治理念和某種經濟發展形式。因此,從其本身的意義上說,民間藝術和文化是某一特定時期人民文化的表現。例如在古代民族詩歌、思想等,都因時代、民族民俗文化或固定主義遺跡的流行文化史的演變而得到促進,成為明天的璀璨文化,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革新,也許更重要的是重新融合發展自己或者融入其他文化。

(二)傳承民俗文化藝術是發展文化的重要功能

在新時期發展群眾文化也是傳播和促進民俗文化及其社會功能的重要表現。傳遞文化內容和形式傳統的我們的傳統和民俗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一個相對固定的時代,并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了古老風景,這是一些民俗風俗代代相傳的原因。

傳說在遠古時代,門珞地區是個大平原,那時天上和地上都有很多珍禽異獸,而且水草豐茂,五谷豐登,但是,奴隸主貪婪而殘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為了商量討債的事,江安爺爺等農奴們帶著斧頭、鉆子、鐵錘來到江邊,在一個高度二尺的灰色皂石巖壁下搭起了一個木架,先挖了一塊兩個人才能抱住的大石頭,又用了二十天的時間精心加工做成了。就這樣第一個石鍋誕生了個皂石鍋終于石鍋加工是門巴民族廣為流傳的傳統手工工藝之一,是門巴民族在長期與大自然斗爭中智慧,石鍋所選用石材一一皂石,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元素,質軟,耐高溫。因石鍋為手工制作而成,石鍋加工出的食品,味美汁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石鍋制造工序選料,石鍋的制作需要的原料屬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產于雅魯藏布江兩岸陡壁的懸崖上,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成分。

經醫學臨床實驗表明,墨脫石鍋燉煮的食物對高血壓、心臟病、心腦管疾病患者有明顯的食療保健作用。在過去和藏族以物易物的墨脫石鍋一直深受區內外廣大消費者青睞。盡管隨著鐵鍋、銅鍋和鋁鍋的相繼傳入和普及,但它仍然是墨脫縣門巴民族生產生活的主要灶具,做飯燒菜用石鍋,蒸餾酒、白酒用石鍋。雖然墨脫石鍋傳熱慢,但石鍋燉出的飯菜味美可口,可做為煲湯鍋火鍋首選佳品,因此,頗受林芝人民的喜愛,墨脫石鍋由此還成為上乘的饋贈品

(三)在轉承中創新是發展群眾文化的內在動因

在新時期建設人民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中,我國應借鑒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積極促進保存我國的各民族民俗文化。文化的融合人民的民俗和藝術文化相對獨立,新時期民族民俗文化的變化應伴隨著一個偉大的新時代的到來。文化的優勢使經濟上迅速發展,能夠使人認識到傳統民俗的傳染力量,鼓勵他們在傳統文化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繼承和發展優秀民俗文化,以此作為對遺產的批判思想的一部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勤勞勇敢的門巴族人民,尤其是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絢爛獨特的民俗文化,巴族人每逄節日、婚喪嫁晏、招待親朋好友、勞作休閑時都會喝酒,門巴族喝酒也有講究,男人負責招待客人,婦女負責為客人倒酒婦女會按順時針順序為每位客人倒一瓢酒,每位客人一個杯子,喝一口倒滿,喝口倒滿,直到你喝完瓢中酒,才給下一位客人倒酒。喝不完會一直拿著瓢站在你面前,如客人喝不下,可傳遞給主人或其他客人分享此美酒,求得他們的幫助喝完杯中酒。

每年農閑時間婦女們都開始準備釀黃酒,以供日常生活之需,密封酒糟最佳存儲時間為3個月,色澤黃褐色、清香甘甜、醇厚爽凈、酒精度10°左右,存儲時間越長酒越淡越無味,過濾后的黃酒一般夏天當天要喝完,隔夜易變質;冬天可存儲第二天飲用,黃酒香甜可口,功效:解乏、防風濕,再加上生津止渴、防中暑、美容、延緩衰老,具有民族特色、實用價值。

(四)縣組織的文化民俗活動及文化產業經濟情況

2018年,縣文化活動中心共接待干部群眾4200余人次,累計開館2635小時,多功能廳承辦各類培訓、會議50場次;好日子蓮湖廣場舉辦元旦、春節文藝演出及各類宣傳活動8場次,廣場LED播放鍋莊80次、紅色電影104場,各類通知及宣傳標語100余條。

2018年,縣民間藝術團承辦、參加各類演出120余場次,承辦由市委組織的縣民間藝術團到各駐村點開展送文藝活動和“八進”文藝演出63場,觀看群眾18000次。舉辦了元旦藏歷新年、““3·28”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迎‘五四’好歌大家唱”、建黨97周年、建國69周年文藝演出、藏博會林芝分會場暨2018年雅魯藏布生態文化旅游節文藝會演、首屆“農牧民豐收節”等大型文藝演出等12場次。

2018年,縣文化局成功申報巴服飾制作技藝和墨脫門飛的像編織技藝2項為第五批自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飛脫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治區級3項、縣級10項)同時深入各鄉村拍攝整理傳承人技藝影像資料,積極開展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讓非遺手藝變成脫貧“生產力”。2018年,幫辛鄉參與石鍋開采及加工群眾共200戶1078人,參與率667%,累計銷售石鍋7988個,帶動群眾增收84萬元,其中參與石鍋開采及加工的貧困戶24戶230人,實現收入1112萬元,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2417283元;全縣參與竹編制作及銷售群眾82戶40人,實現竹編銷售6535件,帶動群眾增收26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17戶%6人實現增收26萬元,戶均增收2708元;德興竹編加工廠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實現創收32余萬元,帶動貧困戶6戶35人實現收入12萬元,人均增收2800余元;背崩鄉巴登村為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門巴竹編整村傳承,2018年全村實現創收50余萬元,帶動該村貧困戶8戶39人實現收入10余萬元,人均增收217元;墨脫鎮通過建立門巴服裝加工及培訓點,積極發揮婦女作用,以聯戶為單位,組織17個聯戶婦女成立合作社,以農村合作企業管理模式鍋進行管理,2018年增收14方元,8戶均886元。

三、結論

在中國西部大開發中也有一定的大眾文化效應。大眾文化的發展是西部大開發的必然基礎,具有多種現實價值。充分發揮他們的領導作用,要高度重視大眾文化,充分尊重大眾文化的借鑒意義和傳統文化,積極扶持服裝業,飲食文化。不斷發展酒類等產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西部建設過程中,大力發展大眾旅游等產業,重視節日形式和內部裝飾的發掘,賦予其現代色彩和意義。我們也不應回避努力保持節目的平民化性質,使節目變得只有地方性、誠實性和直接性,而且可以直接它是傳承大眾文化藝術。

參考文獻:

[1]于洪英.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相關研究[J].大眾文藝,2020(12):11-12.

[2]邵謙.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J].電視指南,2018(03):217.

猜你喜歡
文化活動
在文化語境下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
淺析如何組織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論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現狀及創新發展
論如何加強基層村級文化建設
關于獨立院校圖書館舉辦學生文化活動的探索
引領群眾文化建設,走向和諧社會發展
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簡析
如何開展社區群眾文化活動
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